華文網

“綠海鷗廈門垃圾分類在行動”吸引80組家庭參與

家長帶著小朋友走進海滄天湖城社區瞭解垃圾分類

廚餘垃圾用專業車輛單獨運輸、單獨處理

廈門日報訊“在源頭做好垃圾分類,不僅不是無用功,而且還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關係到末端的處理效率!”5月13日,參觀完垃圾分類處理廠後,市民黃女士表示,回家後,不僅在自家要把垃圾分類分得更仔細、更準確,

還要帶動身邊的親戚朋友一起做好垃圾分類。

5月13日至5月14日,“綠海鷗廈門垃圾分類在行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知識行”活動成功舉辦,共吸引80組家庭參與。此次活動通過帶領市民現場參觀垃圾分類示範社區、垃圾分類處理廠、東部固廢中心等,展示和講解垃圾從收運分揀到處理的全過程,旨在説明市民進一步認識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充分發揮一名青少年帶動一個家庭的作用,

使孩子們和家長們真正行動起來,養成自覺進行垃圾收集分類的好習慣。

本次活動由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垃圾分類管理中心、廈門廣電集團主辦。

源頭分類 居民家中是分類第一關

海滄天湖城是一個大型居民社區,也是廈門20個垃圾分類試點社區之一。早在2015年,該社區就開始試點推行垃圾分類,如今,垃圾分類已成為許多社區居民的習慣,

家住3號樓的蔡阿姨就是其中一名。

蔡阿姨在家裡放了多個垃圾桶,用不同顏色加以區分,廚房裡設了“廚餘垃圾”桶,剩菜剩飯、果皮菜葉等都會投到這個垃圾桶內。客廳擺了“其他垃圾”桶,掃地掃出來的塵土、煙頭、用過的餐巾紙、塑膠袋等,投到這個桶內。礦泉水瓶、舊報紙、廢紙箱等可回收物,她一般會暫時存放在陽臺,等到每週六社區舉辦資源回收日,再統一拿下去賣。

至於廢電池、廢燈管、過期藥品等有害垃圾,會投到門崗旁邊的有害垃圾桶。“一開始,我們也嫌麻煩,但堅持做分類一個月後,習慣自然就養成了。”蔡阿姨說。

據介紹,天湖城社區按照“四分類法”,共設有30多處垃圾分類投放點,每天上午7:30至8:30、晚上7:00至8:00兩個時段,垃圾桶附近區域都有督導員,居民只要提前做好垃圾分類並準確投放,就能在兩個時段各獲取積分,積分達到一定數量,

就能換取獎勵。

中轉運輸 “廚余垃圾”全密閉運輸

每天,天湖城社區的保潔員都會把垃圾桶集中運到社區的垃圾分類中轉站,再由海滄城建集團分類運輸到垃圾處理廠。駕駛員熊林就負責天湖城社區的廚餘垃圾轉運工作。每天下午2時許,他駕駛一輛廚余垃圾專用車,準時出現在垃圾分類中轉站,通過“桶車對接”的方式,車上的鉤臂自動把垃圾倒入車內。據瞭解,廚余垃圾專用車是全密閉的,可有效避免在運輸過程中跑冒滴漏、污染路面的現象。

廈門針對“其他垃圾”的運輸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轉運模式,垃圾先運到清潔樓或中轉站進行壓縮,再轉運到垃圾處理廠;另一種是清潔直運模式,從產生垃圾的居民社區、學校、企業等點對點直運到垃圾處理廠。目前,廈門至少建立了17條垃圾直運線路,還將繼續擴大直運範圍。

末端處理

專業公司分類處理

“廚餘垃圾”被運到後坑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廠進行專業處理。不過,在處理前,要先通過人工分揀,把混入“廚餘垃圾”裡的玻璃瓶、金屬等雜質挑出來,再送入厭氧發酵罐,產生沼氣,成為發電的原料。經過處理後的沼渣還可以生產有機肥料。“前端的垃圾分類太重要了。”處理廠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僅可以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且最後生產出來的有機肥品質也會更高。

對於“其他垃圾”,目前,廈門的主要處理方式是“焚燒發電+填埋”。其中,焚燒發電方面,已建成後坑垃圾焚燒發電廠、東部(翔安)垃圾焚燒發電廠、西部(海滄)垃圾焚燒發電廠,合計日焚燒垃圾量達到1600噸。垃圾分類分得好,也能大大提高焚燒發電的效率。垃圾焚燒發電廠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垃圾焚燒發電廠的中央控制室,大大小小的顯示幕即時監控卸料平臺、垃圾池、給料斗、煙氣處理、汽輪發電機及出渣池等的運行情況。垃圾焚燒發電廠引進了多項世界領先的環保技術,排放指標達到歐盟排放標準,實現了99%的去除率,遠優於國家排放標準。

位於東部固廢中心的垃圾填埋場,占地面積相當於93個足球場,但作業面僅有1500平方米,其餘都被覆蓋膜覆蓋,日均要填埋3000噸垃圾。業內人士說:“垃圾填埋不是長久之計,過不了幾年,垃圾填埋場的庫容就滿了。”因此,政府部門將不斷提升垃圾分類處理能力,西部垃圾焚燒廠二期有望在明年投用,可新增處理能力1250噸,東部垃圾焚燒廠二期力爭2019年投用,可新增處理能力1500噸,還將新建和擴建餐廚垃圾處理廠、廚餘垃圾處理廠、有害垃圾處理廠、大件垃圾處理廠等,逐步完善廈門的垃圾分類處理體系。

【連結】

垃圾這樣分類處理

可回收物(藍色桶)

主要包括紙類、塑膠、玻璃、金屬、織物和瓶罐等,應放在藍色垃圾桶內。由再生資源回收網路進行再生利用。

廚餘垃圾(綠色桶)

主要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應放在綠色垃圾桶內。可就地資源處理或者由廚餘垃圾處理廠進行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用來發電,剩下的沼渣生產有機肥料。

有害垃圾(紅色桶)

主要包括對人體健康和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的電池、燈管、日用化學品等,應放在紅色垃圾桶內。由專業公司進行無害化處理。

其他垃圾(橘黃色桶)

指除去以上三種垃圾外的其他所有垃圾,主要包括受污染無法再生的紙張,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膠袋以及其他受污染的塑膠製品、廢舊衣物與其他紡織品、破舊陶瓷品、婦女衛生用品、一次性餐具、煙頭、灰土等,應放在橘黃色的垃圾桶內。處理方式主要為焚燒發電或衛生填埋。

【相關】

推行垃圾分類

實現垃圾減量化

“廣泛推行垃圾分類,是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相關負責人說,一方面,市民有義務在源頭上做好垃圾分類,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將進一步提升垃圾分類處理能力,逐步完善廈門的垃圾分類處理體系。

可有效避免在運輸過程中跑冒滴漏、污染路面的現象。

廈門針對“其他垃圾”的運輸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轉運模式,垃圾先運到清潔樓或中轉站進行壓縮,再轉運到垃圾處理廠;另一種是清潔直運模式,從產生垃圾的居民社區、學校、企業等點對點直運到垃圾處理廠。目前,廈門至少建立了17條垃圾直運線路,還將繼續擴大直運範圍。

末端處理

專業公司分類處理

“廚餘垃圾”被運到後坑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廠進行專業處理。不過,在處理前,要先通過人工分揀,把混入“廚餘垃圾”裡的玻璃瓶、金屬等雜質挑出來,再送入厭氧發酵罐,產生沼氣,成為發電的原料。經過處理後的沼渣還可以生產有機肥料。“前端的垃圾分類太重要了。”處理廠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僅可以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且最後生產出來的有機肥品質也會更高。

對於“其他垃圾”,目前,廈門的主要處理方式是“焚燒發電+填埋”。其中,焚燒發電方面,已建成後坑垃圾焚燒發電廠、東部(翔安)垃圾焚燒發電廠、西部(海滄)垃圾焚燒發電廠,合計日焚燒垃圾量達到1600噸。垃圾分類分得好,也能大大提高焚燒發電的效率。垃圾焚燒發電廠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垃圾焚燒發電廠的中央控制室,大大小小的顯示幕即時監控卸料平臺、垃圾池、給料斗、煙氣處理、汽輪發電機及出渣池等的運行情況。垃圾焚燒發電廠引進了多項世界領先的環保技術,排放指標達到歐盟排放標準,實現了99%的去除率,遠優於國家排放標準。

位於東部固廢中心的垃圾填埋場,占地面積相當於93個足球場,但作業面僅有1500平方米,其餘都被覆蓋膜覆蓋,日均要填埋3000噸垃圾。業內人士說:“垃圾填埋不是長久之計,過不了幾年,垃圾填埋場的庫容就滿了。”因此,政府部門將不斷提升垃圾分類處理能力,西部垃圾焚燒廠二期有望在明年投用,可新增處理能力1250噸,東部垃圾焚燒廠二期力爭2019年投用,可新增處理能力1500噸,還將新建和擴建餐廚垃圾處理廠、廚餘垃圾處理廠、有害垃圾處理廠、大件垃圾處理廠等,逐步完善廈門的垃圾分類處理體系。

【連結】

垃圾這樣分類處理

可回收物(藍色桶)

主要包括紙類、塑膠、玻璃、金屬、織物和瓶罐等,應放在藍色垃圾桶內。由再生資源回收網路進行再生利用。

廚餘垃圾(綠色桶)

主要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應放在綠色垃圾桶內。可就地資源處理或者由廚餘垃圾處理廠進行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用來發電,剩下的沼渣生產有機肥料。

有害垃圾(紅色桶)

主要包括對人體健康和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的電池、燈管、日用化學品等,應放在紅色垃圾桶內。由專業公司進行無害化處理。

其他垃圾(橘黃色桶)

指除去以上三種垃圾外的其他所有垃圾,主要包括受污染無法再生的紙張,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膠袋以及其他受污染的塑膠製品、廢舊衣物與其他紡織品、破舊陶瓷品、婦女衛生用品、一次性餐具、煙頭、灰土等,應放在橘黃色的垃圾桶內。處理方式主要為焚燒發電或衛生填埋。

【相關】

推行垃圾分類

實現垃圾減量化

“廣泛推行垃圾分類,是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相關負責人說,一方面,市民有義務在源頭上做好垃圾分類,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將進一步提升垃圾分類處理能力,逐步完善廈門的垃圾分類處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