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帶一路”:不忘6000萬華人華僑 聽他們怎麼說

中國網記者 江玲 北京報導

編者按:2017年5月14日,群賢畢至,少長鹹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開幕。當全世界為之側目時,你可知道,分佈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的6000萬華人華僑怎麼看,

怎麼想?作為溝通中國和住在國之間的“天然橋樑和紐帶”,華人華僑在國際溝通的很多領域一直發揮著積極作用。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期間,在中國僑聯協助下,我們中國網(《議庫》平臺)記者電話採訪了三位元不同國家的華人代表。

南庚戌:中國企業“走出去”更要重視心“走進去”

姓名:南庚戌

職務:非洲環球廣域傳媒集團總裁

所在國:南非

非洲環球廣域傳媒集團總裁南庚戌非常關注中非之間的關係。

2014年博鼇論壇期間,南庚戌提出“‘一帶一路’應該包括非洲”。

作為非洲地區非常有影響力的媒體公司,南庚戌深知擔負著與世界交流對話、展示中華文化的任務。自2013年習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後,南庚戌就通過自己的媒體公司大力宣傳。近期更是為了配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策劃了一系列欄目,集中邀請政商界學者、專家等向非洲的學界、民眾、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客觀地介紹中國,

解讀“一帶一路”。通過具體分析,讓非洲人民瞭解“一帶一路”不只是對亞洲有利,非洲人民同樣也可從中受益;也不只是對參會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有利,而是向所有志同道合的國家開放,尋求廣泛參與的“朋友圈”。

多年來,非洲人民也切實受益於中非之間長期合作的關係。對於非洲而言,基建是大瓶頸,對此,中國給予非洲人民很大的援助和支持,

“一帶一路”踐行了習總書記“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讓非洲人民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這在當地有目共睹。在南庚戌看來,“繼續加強中非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是非洲人民最樸素最真實的認識”。

所謂“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民心相通,文化交流”非常重要,但中非在文化、宗教、語言、社會制度等各個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距離“民心相通”這一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南庚戌認為,非洲的華人華僑應勇擔大任,成為“一帶一路”非洲的參與者,“民心相通”的踐行者,攜起手來成為“中國夢”和“非洲夢”建設的橋樑和使者。

多年來,“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成果顯著。2014年至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

成果的取得離不開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大力推動,更離不開中國企業的積極參與。南庚戌建議,中國“走出去”的企業應該走出華人圈子,主動融入當地社會,回報當地社會,多做慈善和公益,由步伐“走出去”轉變為心“走進去”,把企業做大做強,進而為中國的公共外交和民間外交做貢獻。

在媒體宣傳方面,他認為,也應融入當地文化和社區,將過去單向宣教式的宣傳方式,轉變為雙向度的溝通。多與當地有影響的媒體交流合作,攜手講好“絲路”故事,增進沿線國家和民眾對“一帶一路”的認同和支持,化解各種疑慮和偏見,促進雙方“共商、共建、共用”。

另外,以往中非之間的捐助和援助更多的是政府和政黨之間,南庚戌認為,應該更多的“以人民的名義”,讓人民尤其是青年人擔當中非交往的大任。

從2009年起每年舉辦溫哥華中國文化節

李琦:應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擁抱世界

姓名:李琦

職務:加拿大中國文化促進會會長、中國僑聯文促會理事、全球吉商聯合會常務副主席

所在國:加拿大

李琦一直對“一帶一路”課題很感興趣,在他看來,“一帶一路”建設在中亞和南亞地區比較受關注,而美國和加拿大老百姓目前的關注度還不是很高,華人華僑配合“一帶一路”的倡議擴大其在住在國的影響力就顯得更加重要。

在李琦看來,“一帶一路”倡議以民意為基礎,需要向當地民眾,尤其是主流社會講好中外“共商、共建、共用”的故事,讓住在國的領導人、商界以及主流媒體都能夠懂得“一帶一路”的實質。

他認為,這需要變革過去的工作方法,張開懷抱,擁抱更多的海外人士。例如,國內“一帶一路”的學術研究已經很多,應聯合國外的學者、政府智囊、華人華僑學者,尤其是海外漢學家等一起研究,多搞學術研討會,為以後的政治經濟方面的課題做好鋪墊。"加拿大中國文化促進會舉辦的“中國文化節”,以及中國僑聯舉辦的“四海同春”和“親情中華”演出,都已是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以“文化中國·四海同春”為例,2009年以來,已向全球144個國次派出69支藝術團組,演出417場次,觀眾累計608萬人次,同時在海外華人藝術精英集中的地區建立起多個華星藝術團。但也多是華人圈的“自娛自樂”,若能打破原來的傳統觀念,創新方法和手段,將會有更大的影響力。

當下,李琦也在實踐這種方式,他抓住加拿大建國150周年,舉辦了面向中加兩國孩子的“手繪明信片大賽”。他希望在活動成功舉辦的基礎上,繼續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少年的活動。為此,他成立了一個“中國文化交流聯盟群”,將各個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僑領集合在一起,積累經驗和人脈,以便活動適時推出。他預計,6000萬的華人華僑,如果每個孩子能夠影響一到兩個家庭,將會有一億多的影響力,宣傳效果將會是巨大的。

除此之外,李琦認為,還應該提高海外華人華僑對國內方針政策的認識,中國僑聯精心打造的系列品牌活動極大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希望今後中國僑聯能在顧及區域均衡分配的基礎上,舉辦更多文化交流活動,提供更多“一帶一路”建設資訊。

2016年在美國大衛斯電影節的紅毯合影

萬鈞:用“電影節”架起文化溝通的“橋樑”

姓名:萬鈞

職務:美國大衛斯文化交流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僑聯文促會理事

所在國:美國

作為中國僑聯文促會理事,萬鈞先生跟國內的聯繫比較多,也非常關注習總書記提出來的“一帶一路”倡議。他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自發卷起的一個浪潮,勢必將攜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前行,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勢必將進一步加深世界對中國追求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解。這為華人華僑提供了更大的發展機遇,每個華人華僑都應積極主動參與,貢獻更多力量的同時,尋求更多的機遇,實現自身事業發展、中國發展和住在國發展的三方共贏。

當下還有很多國家的政府和百姓不瞭解“一帶一路”,作為中國和住在國之間天然的溝通“橋樑”,宣傳好“一帶一路”是每一個華人華僑的責任。所謂“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他認為,文化交流是打開“民心相通”的金鑰匙,他利用自己電影電視人的優勢,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如何將“一帶一路”更好地宣傳出去。

他在美國舉辦的大衛斯國際電影節,每年都能收到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幾十個國家的一千多部參賽作品,通過影視文化交流他宣傳“一帶一路”;文化基金會每年都能跟很多國家取得聯繫,在平等交流、互利互惠的基礎上他介紹“一帶一路”。

接下來萬鈞還將輪流在每一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舉辦世界華人華僑電影節,通過互相學習彼此文化,宣傳“一帶一路”精神。他認為電影是國際化的,在工作中,他充分利用與世界各地的電影人、文化人接觸的契機,與他們有更多的聯繫和交流,並通過自己的影視作品,宣傳“一帶一路”傳統文化。

萬鈞認為,能夠對“一帶一路”有深入的認識,應該感謝中國僑聯舉辦的“僑鄉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及時傳達國家的規劃政策,讓他們有機會影響更多的華人華僑和住在國人民,雖身在異國也能為國家盡綿薄之力。希望以後中國僑聯能夠多組織活動,也多支援僑領舉辦各項文化交流活動。

將過去單向宣教式的宣傳方式,轉變為雙向度的溝通。多與當地有影響的媒體交流合作,攜手講好“絲路”故事,增進沿線國家和民眾對“一帶一路”的認同和支持,化解各種疑慮和偏見,促進雙方“共商、共建、共用”。

另外,以往中非之間的捐助和援助更多的是政府和政黨之間,南庚戌認為,應該更多的“以人民的名義”,讓人民尤其是青年人擔當中非交往的大任。

從2009年起每年舉辦溫哥華中國文化節

李琦:應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擁抱世界

姓名:李琦

職務:加拿大中國文化促進會會長、中國僑聯文促會理事、全球吉商聯合會常務副主席

所在國:加拿大

李琦一直對“一帶一路”課題很感興趣,在他看來,“一帶一路”建設在中亞和南亞地區比較受關注,而美國和加拿大老百姓目前的關注度還不是很高,華人華僑配合“一帶一路”的倡議擴大其在住在國的影響力就顯得更加重要。

在李琦看來,“一帶一路”倡議以民意為基礎,需要向當地民眾,尤其是主流社會講好中外“共商、共建、共用”的故事,讓住在國的領導人、商界以及主流媒體都能夠懂得“一帶一路”的實質。

他認為,這需要變革過去的工作方法,張開懷抱,擁抱更多的海外人士。例如,國內“一帶一路”的學術研究已經很多,應聯合國外的學者、政府智囊、華人華僑學者,尤其是海外漢學家等一起研究,多搞學術研討會,為以後的政治經濟方面的課題做好鋪墊。"加拿大中國文化促進會舉辦的“中國文化節”,以及中國僑聯舉辦的“四海同春”和“親情中華”演出,都已是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以“文化中國·四海同春”為例,2009年以來,已向全球144個國次派出69支藝術團組,演出417場次,觀眾累計608萬人次,同時在海外華人藝術精英集中的地區建立起多個華星藝術團。但也多是華人圈的“自娛自樂”,若能打破原來的傳統觀念,創新方法和手段,將會有更大的影響力。

當下,李琦也在實踐這種方式,他抓住加拿大建國150周年,舉辦了面向中加兩國孩子的“手繪明信片大賽”。他希望在活動成功舉辦的基礎上,繼續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少年的活動。為此,他成立了一個“中國文化交流聯盟群”,將各個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僑領集合在一起,積累經驗和人脈,以便活動適時推出。他預計,6000萬的華人華僑,如果每個孩子能夠影響一到兩個家庭,將會有一億多的影響力,宣傳效果將會是巨大的。

除此之外,李琦認為,還應該提高海外華人華僑對國內方針政策的認識,中國僑聯精心打造的系列品牌活動極大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希望今後中國僑聯能在顧及區域均衡分配的基礎上,舉辦更多文化交流活動,提供更多“一帶一路”建設資訊。

2016年在美國大衛斯電影節的紅毯合影

萬鈞:用“電影節”架起文化溝通的“橋樑”

姓名:萬鈞

職務:美國大衛斯文化交流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僑聯文促會理事

所在國:美國

作為中國僑聯文促會理事,萬鈞先生跟國內的聯繫比較多,也非常關注習總書記提出來的“一帶一路”倡議。他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自發卷起的一個浪潮,勢必將攜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前行,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勢必將進一步加深世界對中國追求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解。這為華人華僑提供了更大的發展機遇,每個華人華僑都應積極主動參與,貢獻更多力量的同時,尋求更多的機遇,實現自身事業發展、中國發展和住在國發展的三方共贏。

當下還有很多國家的政府和百姓不瞭解“一帶一路”,作為中國和住在國之間天然的溝通“橋樑”,宣傳好“一帶一路”是每一個華人華僑的責任。所謂“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他認為,文化交流是打開“民心相通”的金鑰匙,他利用自己電影電視人的優勢,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如何將“一帶一路”更好地宣傳出去。

他在美國舉辦的大衛斯國際電影節,每年都能收到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幾十個國家的一千多部參賽作品,通過影視文化交流他宣傳“一帶一路”;文化基金會每年都能跟很多國家取得聯繫,在平等交流、互利互惠的基礎上他介紹“一帶一路”。

接下來萬鈞還將輪流在每一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舉辦世界華人華僑電影節,通過互相學習彼此文化,宣傳“一帶一路”精神。他認為電影是國際化的,在工作中,他充分利用與世界各地的電影人、文化人接觸的契機,與他們有更多的聯繫和交流,並通過自己的影視作品,宣傳“一帶一路”傳統文化。

萬鈞認為,能夠對“一帶一路”有深入的認識,應該感謝中國僑聯舉辦的“僑鄉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及時傳達國家的規劃政策,讓他們有機會影響更多的華人華僑和住在國人民,雖身在異國也能為國家盡綿薄之力。希望以後中國僑聯能夠多組織活動,也多支援僑領舉辦各項文化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