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名老中醫姜春華治療痹證經驗(三)—溫腎填精養血,溫經活血鎮痛

之前曾經分享過姜春華老中醫治療痹症經驗

傳送門如下:

姜春華治療痹證經驗總結(一)——解表祛風鎮痛,解表活血通絡

名老中醫姜春華治療痹證經驗(二)—清化濕熱利水,驅寒舒筋鎮痛

名老中醫姜春華之地烏蠲痹湯治療腰痹經驗

今天分享的內容為姜春華老中醫治療痹證的經驗總結:

姜春華老中醫對痹症的認識分析:

姜春華教授說: “凡是人體肌表、經絡遭受風、寒、濕邪侵襲 ,使氣血運行不暢 ,引起部分筋骨、 肌肉、關節的疼痛、酸楚、重著、麻木以及屈伸不利等疾患的,統稱為痹證”。薑老又說: “痹證若急性發作,見紅腫者為熱痹,治療用生地黃為主 ,生地黃用大劑量 ,每次用 50~100 g。

據《本經》記載:“地黃除痹”。又據現代藥理研究: 地黃大量應用有激素樣作用,而無激素的副作用。生地黃有滋陰清熱作用,故用於熱痹最為合拍。 若關節疼痛者可再加五加皮、地骨皮、鑽地風等。若為一般痹證,則用防風、獨活祛風解表 ,疼痛可加烏頭等。

古代對痹證雖分為行痹、痛痹、著痹三類,而三者以痛痹為多見,其次為行痹,再其次為著痹。痛痹之成因偏於寒勝,

治療以辛溫鎮痛為主,用藥以附子、烏頭配肉桂或桂枝效果為好 ,也可再加用乳香、沒藥等活血止痛藥物。治療行痹 ,以解表祛風為主。 治療著痹 ,多見浮腫 ,若用利尿藥並不消腫 ,必須加入活血藥物 ,活血通脈方可消腫”。

姜春華老中醫治療痹證驗方為:

生地黃50g ,威靈仙15 g ,蠶沙30g ,秦艽、烏梢蛇或白花蛇9g。 每日1劑 ,水煎服。

若痛甚,可加烏頭或附子,或再加乳香、沒藥;

若腫甚 ,可加當歸、赤芍等活血通脈藥;

若為急性期酌加茯苓、車前子等利水藥;

若關節變形者 ,加用活血養陰藥 ,如當歸、赤芍、生地、玄參、黃精、玉竹、伸筋草等;

若關節疼痛又變形者,可加附子、白芍;

若病情纏綿長期難愈者 ,可加黨參、黃芪益氣扶正,並加補益肝腎的藥物 ,如熟地黃、桑寄生、菟絲子、懷牛膝、川斷、杜仲等。

姜春華老中醫治療痹證經驗為11法驗案如下:

1 解表祛風鎮痛

2 解表活血通絡

3 清化濕熱利水

4 驅寒舒筋鎮痛

5 溫腎填精養血

6 溫經活血鎮痛

7 養陰祛風除濕

8 養陰補益肝腎

9 溫陽活血通絡

10 益氣活血通脈

11 鎮痛祛濕通絡

溫腎填精養血

金某某 ,男 , 67歲 , 1978年 12月 5日初診。

患痹證已 7年 ,全身關節疼痛 ,行走困難 ,腰酸且痛 ,足跟痛 ,不耐久立 ,形寒肢冷 ,有凹陷性浮腫 ,夜尿多 ,舌淡、苔白膩 ,脈沉遲。

曾服過麻、桂、羌、獨、烏、附等辛熱藥均未奏效 ,擬溫腎填精養血為治。

處方: 鹿角膠 12 g(另烊 ) ,生、熟地各 45 g ,肉蓯蓉、杜仲、狗脊、桂枝各 9 g ,制附片、淮牛膝、當歸、桑寄生各 15 g。 每日 1劑 ,水煎服。 另服人參再造丸 ,每日 1粒 ,溫開水送服。

連服 7劑後 ,畏冷及痛減 ,但浮腫不減 ,原方加丹參 30 g ,川芎 9 g。 續服14劑後 ,腫消痛定。

囑服小活絡丹 (水丸 ) ,每次 20丸 ,並加強體育鍛煉 ,終獲痊癒。

按: 本例患者年老患痛痹。 痛為寒盛而年高體衰 ,前醫單用辛熱散寒蠲痹治法 ,收效甚微 ,因辛熱之品常有耗精灼液之弊 ,啟腠開肌之害。藥後凝滯之寒邪雖能稍解于一時 ,但外感寒邪隨時可乘虛入襲 ,精血日益虧損 ,痹痛焉能治癒耶? 所以薑老說:“久痹正虛之證 ,宜溫腎填精養血扶正為治”。 本例用鹿角膠為主藥 ,有溫腎填精養血作用 ,配伍生熟地、肉蓯蓉、杜仲、當歸等 ,其補肝腎強筋骨之作用益著。又人參再造丸有扶正作用。薑老說: “治療痹證浮腫 ,單用利尿藥並不能消腫 ,加入活血通脈藥方可消腫”。本例附片與桂枝同用有溫陽通脈作用 ,與當歸、丹參、川芎活血通脈相使為用 ,果能消腫。

溫經活血鎮痛

楊某某 ,男 , 46歲 , 1975年 3月 26日初診。

患風濕性關節炎已 3年 ,發作時腰痛欲折 ,右下肢疼痛略浮腫 ,喜暖惡寒 ,得溫則痛減 ,且伴麻木發冷 ,屈伸不利 ,口淡不渴 ,苔白膩 ,脈沉。 抗“ O”750 U,血沉 15 m m /h。

治擬溫經活血鎮痛。

處方:制附子、桂枝、秦艽、當歸、赤芍、蘄蛇各 9 g ,生地黃50g ,威靈仙 15 g ,蠶沙 30 g。每日 1劑 ,水煎服。

連服 7劑後 ,疼痛、麻木、惡寒好轉 ,守上方再加黃芪30g ,乳香、沒藥各 6 g。再進 7劑 ,下肢活動自如。為圖根治 ,繼服本方 1個月 ,病獲痊癒 ,隨訪 1年未發。

按: 本例為痛痹 ,系由寒濕之邪外襲 ,凝滯經脈 ,不通則痛。痛痹之成因偏於寒勝 ,治法以溫經活血鎮痛為主。 薑老的臨床經驗: “用藥以附子、烏頭配肉桂或桂枝效果較好 ,也可再加乳香、沒藥等活血止痛藥物”。 生地黃大劑量應用 ,能除痹 ,有激素樣作用 ,而無其副作用。 《千金方》中單用威靈仙治療腰腳疼痛 ,又與當歸、桂心配伍為《證治準繩》神應丸 ,與蘄蛇相須為用治療風濕腰痛尤佳。

敬請期待下期:

名老中醫姜春華治療痹證的經驗(四)

養陰祛風除濕

養陰補益肝腎

公益微課友情提示:

歡迎關注學習!

痛為寒盛而年高體衰 ,前醫單用辛熱散寒蠲痹治法 ,收效甚微 ,因辛熱之品常有耗精灼液之弊 ,啟腠開肌之害。藥後凝滯之寒邪雖能稍解于一時 ,但外感寒邪隨時可乘虛入襲 ,精血日益虧損 ,痹痛焉能治癒耶? 所以薑老說:“久痹正虛之證 ,宜溫腎填精養血扶正為治”。 本例用鹿角膠為主藥 ,有溫腎填精養血作用 ,配伍生熟地、肉蓯蓉、杜仲、當歸等 ,其補肝腎強筋骨之作用益著。又人參再造丸有扶正作用。薑老說: “治療痹證浮腫 ,單用利尿藥並不能消腫 ,加入活血通脈藥方可消腫”。本例附片與桂枝同用有溫陽通脈作用 ,與當歸、丹參、川芎活血通脈相使為用 ,果能消腫。

溫經活血鎮痛

楊某某 ,男 , 46歲 , 1975年 3月 26日初診。

患風濕性關節炎已 3年 ,發作時腰痛欲折 ,右下肢疼痛略浮腫 ,喜暖惡寒 ,得溫則痛減 ,且伴麻木發冷 ,屈伸不利 ,口淡不渴 ,苔白膩 ,脈沉。 抗“ O”750 U,血沉 15 m m /h。

治擬溫經活血鎮痛。

處方:制附子、桂枝、秦艽、當歸、赤芍、蘄蛇各 9 g ,生地黃50g ,威靈仙 15 g ,蠶沙 30 g。每日 1劑 ,水煎服。

連服 7劑後 ,疼痛、麻木、惡寒好轉 ,守上方再加黃芪30g ,乳香、沒藥各 6 g。再進 7劑 ,下肢活動自如。為圖根治 ,繼服本方 1個月 ,病獲痊癒 ,隨訪 1年未發。

按: 本例為痛痹 ,系由寒濕之邪外襲 ,凝滯經脈 ,不通則痛。痛痹之成因偏於寒勝 ,治法以溫經活血鎮痛為主。 薑老的臨床經驗: “用藥以附子、烏頭配肉桂或桂枝效果較好 ,也可再加乳香、沒藥等活血止痛藥物”。 生地黃大劑量應用 ,能除痹 ,有激素樣作用 ,而無其副作用。 《千金方》中單用威靈仙治療腰腳疼痛 ,又與當歸、桂心配伍為《證治準繩》神應丸 ,與蘄蛇相須為用治療風濕腰痛尤佳。

敬請期待下期:

名老中醫姜春華治療痹證的經驗(四)

養陰祛風除濕

養陰補益肝腎

公益微課友情提示:

歡迎關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