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快遞業“黑科技”層出不窮 順豐卻憋著不想“秀”

每次談到順豐,浮現在大家腦海裡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身著紅黑色制服的小哥穿行在大街小巷、辦公大樓裡的匆忙身影,但是可能沒有多少人會將這家低調的公司和高科技聯繫在一起。

過去兩年,物流行業出現很多“黑科技”,包括無人倉、分揀機器人以及成都中科航空發動機公司成立了朗星無人機系統有限公司,此外,順豐還入股了深圳一家名為智航的無人機公司。

“無人機不是簡單從A飛到B,而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包括通訊、材料以及N多問題影響無人家能否在物流領域被大規模商用。我們其實技術要領先于對手,但是現在不能講,一是害怕技術被洩露,

第二是我們不想誤導市場。”田民說。

根據順豐的財報,截止到2017年2月,順豐控股申報和獲得在無人機領域專利數量達111項,包括發明專利51項,實用新型54項以及外觀專利6項。

去年年底,亞馬遜在英國劍橋的郊外第一個用無人機給一名客戶送了貨,他們目前還組建了一支無人駕駛的隊伍,但是田民說,他們的無人機送貨服務不會在城市裡使用,而是考慮涉山涉水到偏遠地區,

用以替代現在運力資源不可持續的地方。

在倉儲智慧化方面,Amazon也是走在最前面的一家公司,它在2012年收購了初創公司Kiva,目前至少有1.5萬台機器人在亞馬遜的美國倉庫裡工作,而亞馬遜在美國的第八代物流中心的大小都是動輒超過20個足球場。

在田民看來,簡單地效仿亞馬遜建設一個超級物流中心在中國不切實際。一方面,中國的物流地產還不發達,不可能像美國一樣在一座核心城市附近拿到一塊又大又比較便宜的土地;另一方面,美國的人力成本很高,使用和推廣機器人更合理,而中國的國情是,土地比較貴,人工成本比較低。

除了無人機,田民認為人工智慧將可能會改變物流行業。在他看來,人工智慧第一要有業務場景,

第二要有訴求,第三要有計算能力,第四要有演算法。在物流場景裡面,這四個要素都具備,只不過現在可能有些演算法需要去調整,需要去開發。

“對於重複性的工作,人工智慧可能解決得更好。我們可以拿幾個收派員作為樣本,人工智慧可以去學習他怎麼走,去學習已有的操作習慣,然後抽離出做好的路徑,自然可以進行大面積複製。”田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