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朝滅亡,東林黨和閹黨誰的責任更大,哪方為蛀蟲

要討論這個問題,就要先明白什麼是東林黨,什麼是閹黨。東林黨指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閹党指依附于宦官權勢的官僚所結成的政治派別。至於,明朝滅亡東林黨和閹黨誰的責任大,

個人覺得是東林黨。

個人覺得,東林黨和唐朝時期的世家門閥類似,都是國家的“壟斷”組織,對健康發展都起到了最大的阻礙。東林黨是一個龐大的社會上層利益集團代表,他們掌握著國家的大部分社會財富,因為明代士大夫的獨特地位,

他們在擁有社會財富的同時,反而不用納稅,為國家財政交一點錢,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依靠剝削農民取得,這樣就加劇了社會矛盾的激化,碰上天災人禍,活不下去的農民就會鋌而走險,明朝末期農民起義層出不窮就是因為如此。

農民起義,對於明朝的滅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全國的農民起義,牽制了明朝軍隊的大部分力量,大大削弱了明朝整體的國防實力,這樣就使北方防線大幅度削弱,為滿清的入關創造了條件。

明朝完善的科舉制度,雖然為下層人進階士大夫階層提供了一個機會,但是,這個機會對於貧窮的人們來說也是十分渺茫了,大部分還是被原士大夫階層霸佔,因為他們擁有良好的條件。

能讀的起書,在那時就是一個奢侈,培養一個知識份子的代價不是每個家庭可以承擔的。還有一種,就是閹黨的權力絕對來自于皇帝,沒換一個皇帝,閹党的領袖就會換一個和皇帝關係近的人。

史書上說閹黨對東林黨人的大肆迫害,

也是皇帝樂意看到的結果。可惜,崇禎皇帝,一下子把閹党連根拔除,這樣東林黨就失去了掣肘,這樣就造成了朝廷一家獨大,使皇權的使用範圍大大縮小,也造成了這些東林黨人對皇命的陽奉陰違,使崇禎皇帝有力無處使。

東林黨人團夥對軍事的干預。

明朝的科舉制度,尤其是八股文,使得士大夫在社會的地位抬得過高,就形成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明朝末年文官與武將的地位和宋朝時期極為類似,武將地位極低,在同品階,文官地位絕對高於武官,這樣武官所能發揮的作用大大的收到限制。文不知兵,反而對武官的權利加以限制,這樣就導致了明朝整體軍事實力的下降。

東林黨人,只會滿口文章,脫離實際,這就是“文人誤國”。長期的上層生活,使得東林黨人嚴重的與支持整個農民階層脫節,不知道民間的疾苦。講起大道理有一套,真的實際行動沒有,對整個國家的挽救政策一個都沒有,可笑的是,他們掌握著整個國家的權利,這樣明朝滅亡也是符合歷史潮流的。

明朝末期,不知東林黨一家“勢力”。文官專注于內鬥,這是中國獨特的文化。明朝末期,朝廷文官勢力還有楚黨,浙黨等政治派別,朋黨之起,就是亡國之始,內鬥內行,外鬥外行。東林黨與其他什麼黨的鬥爭一直延續到明朝徹底滅亡。

在封建社會,整個國家沒有明確的民族觀念。在這些東林黨眼中,只有自己,沒有國家。朝廷亡了,在換一家做,他們還是官,還掌握著整個國家的統治權力。這不是新鮮事,這種思想一直貫穿於整個封建社會時期。你看,那些投降清朝的人,大多都是東林黨人,閹黨一個都沒有。面對侵略者的刀槍,那些禮義廉恥都忘記了,氣節還不如一個普通的百姓,反而洋洋自得,唉,可恥啊!

明末的東林黨,可以說是整個國家的精英分子,可是就是這些人,罔顧民族大義,享有各種特權,反而成為整個國家的“蛀蟲”,明朝亡於東林黨也無可厚非。

這就是“文人誤國”。長期的上層生活,使得東林黨人嚴重的與支持整個農民階層脫節,不知道民間的疾苦。講起大道理有一套,真的實際行動沒有,對整個國家的挽救政策一個都沒有,可笑的是,他們掌握著整個國家的權利,這樣明朝滅亡也是符合歷史潮流的。

明朝末期,不知東林黨一家“勢力”。文官專注于內鬥,這是中國獨特的文化。明朝末期,朝廷文官勢力還有楚黨,浙黨等政治派別,朋黨之起,就是亡國之始,內鬥內行,外鬥外行。東林黨與其他什麼黨的鬥爭一直延續到明朝徹底滅亡。

在封建社會,整個國家沒有明確的民族觀念。在這些東林黨眼中,只有自己,沒有國家。朝廷亡了,在換一家做,他們還是官,還掌握著整個國家的統治權力。這不是新鮮事,這種思想一直貫穿於整個封建社會時期。你看,那些投降清朝的人,大多都是東林黨人,閹黨一個都沒有。面對侵略者的刀槍,那些禮義廉恥都忘記了,氣節還不如一個普通的百姓,反而洋洋自得,唉,可恥啊!

明末的東林黨,可以說是整個國家的精英分子,可是就是這些人,罔顧民族大義,享有各種特權,反而成為整個國家的“蛀蟲”,明朝亡於東林黨也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