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張玉良:宅地供給不足是房價上漲重要原因

房地產近期再成熱門話題,在國際性論壇上也不例外。中國大城市房價漲勢如何遏制,供給與需求如何調節,房產稅會不會推出?

3月18日下午,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經濟峰會”上,

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側改革成為分論壇的主題之一。在諸多分論壇中,關於房地產的這一場是英文用得較少一場,同時也是笑聲較多的一場,亦是主持人口中的“越開大家問題越多”的一場。

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在發言中提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側改革關鍵要在供給上做文章,大城市住宅土地供給不足是造成地價、房價輪番上漲的重要原因。

“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矛盾是供不應求,而非供大於求。”張玉良提出,我國還處於城鎮化過程中,住房需求仍然非常旺盛,雖然部分三四線城市庫存高企,但總體供給仍然不足,特別是一二線大城市供給不足,因此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往往是房價過快上漲,

而非過快下跌。於是,他建議,改革的關鍵是要在供給上“做文章”,增加有效供給, 優化供給結構。

“一要增加有效供給。結構性的土地供給不足,是當前一個較大的制約瓶頸。特別是在大城市,住宅土地供給尤為不足,這是造成地價、 房價輪番上漲的重要原因。”張玉良建議,應根據新的時代特點,適當改革土地供給制度,增加建設用地供應,增加住宅用地來源。

其次是優化供給結構。

張玉良說,目前的現狀是三四線城市供給過量,一二線城市供給相對不足,工業用地供給較多,住宅用地供給相對不足。對這種供給結構,要進行優化,即要增加一二線的供給,適當控制三四線的供給量。

國家統計局18日最新發佈的資料顯示,與1月份相比,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2個,上漲的城市有56個,持平的城市有兩個。分城市看,2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微漲0.1%,

二線城市上漲0.3%,三線城市上漲0.4%。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對此解讀稱,2月份,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作用下,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繼續減少,房價環比綜合平均略有下降,降幅與上月持平。

針對現場聽眾關於未來房地產市場的走勢的提問,張玉良稱,去年全國的新房交易總量約11萬億,

這是歷史上沒有過的。在他看來,開發商的心態是,房地產已是分化之下區域型投資,要看不同城市的投資量和消費量,總體來看開發企業對於今年房地產消費市場的判斷還是平穩,不會很差。

中國房地產泡沫與上世紀80年代日本樓市泡沫的異同,曾經被學界和商界廣泛討論。在上述論壇上,野村控股株式會社社長古賀信行提到,80年代的日本除了銀行為房地產開發商提供貸款,還有非銀行的住宅專業金融機構“輸血”地產,他們從銀行獲得貸款後再轉貸。但他提醒,這些貸款都是被寫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而中國的影子銀行是完全獨立於銀行之外,不反應在銀行帳戶上,如果出現大面積違約,將給中國的金融系統帶來衝擊。

還有非銀行的住宅專業金融機構“輸血”地產,他們從銀行獲得貸款後再轉貸。但他提醒,這些貸款都是被寫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而中國的影子銀行是完全獨立於銀行之外,不反應在銀行帳戶上,如果出現大面積違約,將給中國的金融系統帶來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