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4000列

中國和歐洲,地處“一帶一路”兩端。但是,萬水千山不是阻隔,

賓士的中歐班列實現了中歐跨越大陸的握手。截至5月19日,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4000列,國內開行城市28個,到達歐洲11個國家29座城市。行駛在絲綢之路上的中歐班列,承載“中國夢”而來,托起“世界夢”而行,風馳電掣中奔向共商、共建、共用的中歐黃金時代

深圳:海鐵大聯動時代到來

5月22日上午10時38分,集裝箱班列——X8428次列車緩緩駛出世界集裝箱輸送量最大的單體港口深圳鹽田港,

列車一路向西,經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朝著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市駛去。

當日開出的深圳首趟中歐鐵路貨運班列,共載有深圳海關監管的41個集裝箱、總值近800萬美元的貨櫃,滿載著對交貨時限有要求的大宗電商產品、輕工及高科技電子產品。

近年來,深圳生產的電子產品、輕工產品深受歐洲、中西亞地區歡迎。對於深圳這一貿易特徵,自深圳出發的中歐班列十分有針對性,

承運的貨物主要是大宗電商產品和高科技產品。此外,隨著班列開通,深圳及珠三角企業得以更方便地引進國外先進設備、裝備、工業原材料、環保設備等,助推深圳及珠三角地區工業化進程。

鐵路貨運要與深圳成熟的海運開展競爭,效率是第一位。此次,深圳開行中歐班列,到歐洲的出貨時間可以節約近一個月。廣鐵集團貨運處處長鄭聖剛介紹說,深圳中歐班列,

運行線路總長約9900千米,執行時間約13天,比海運節省四分之三時間,價格約為航空的五分之一,能有效節約時限,提升物流效率。

同時,鄭聖剛透露,深圳中歐班列暫時只開行出口班列,頻次為一週一班。待粵港澳大灣區、東南亞地區貨源穩定後,適時增加班列頻次及返程班列,計畫9月份開始實現雙向運輸,爭取每週兩班出口、一班進口,並將該班列延伸到德國漢堡等往返歐洲其他國家線路。

作為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口,隨著中歐班列的開通,深圳港還能有效整合東盟、臺灣等地區貨運資源,利用深圳港口及鐵路優勢,將深圳打造為海陸空鐵多式聯動的亞洲貨運轉運中心。深圳市副市長陳彪表示,中歐班列將深圳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連在一起,是深圳產業發展和外貿拓展的新路徑。開行中歐班列,有利於發揮深圳海空港口、口岸城市和外貿大市的優勢。

作為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橋樑和行走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使者,深圳至明斯克的中歐班列不僅開啟了海鐵轉運大聯動模式,發揮我國轉口貿易先天優勢,還滿載粵港澳臺、東盟貨物和“共商、共建、共用”的期許,橫穿歐亞陸橋,幫助各國加快經濟發展,分享發展成果,打造甘苦與共、命運相連的發展共同體。

武漢:開啟私人定制新服務

5月25日上午,從武漢開出的第三趟中歐班列(武漢)X8406/5次,滿載武漢及長三角、珠三角等企業生產的電子元器件、飲料、食品、機電產品,從武漢鐵路局吳家山車站駛出,經滿洲里出境駛往德國漢堡。至此,今年中歐班列(武漢)已累計開出57趟、返程51趟,往返列數同比分別增長51.5%、51.7%。

2012年10月24日,從武漢開出第一趟中歐班列——武漢至捷克起,由當初不定期開行,到如今常態化每週四列密集始發,截止到今年5月25日,中歐班列(武漢)已累計往返開行543列。目前,武漢開行的中歐班列終到德國、法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捷克6個國家的漢堡、杜伊斯堡、里昂、聖彼德堡、明斯克、羅茲、帕爾杜比采等7個車站。沿途通達歐亞28個國家,覆蓋62個城市,全球有100多家跨國商貿物流企業選擇中歐班列運輸貨物。

武漢鐵路局貨運行銷處處長武湘濤介紹,從武漢開出的中歐班列從南線經新疆、北線經滿洲里出境到歐洲,是國內為數不多擁有兩條固定開行線路“雙龍出關”的城市。隨著武漢鐵、水、空三大交通方式發展日趨均衡,中歐班列(武漢)必將迎來更大的成長空間。

運輸方式多樣化增強了中歐班列吸引力。去年,由武漢發往杜伊斯堡的中歐班列開通了“私人定制”鐵路跨境貨運服務,並首次採用冷鏈技術,在“萬里旅途”中全程使用冷藏箱,確保列車經過高溫和極寒地區,始終保持恒溫恒濕。俄羅斯的液態牛奶、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從產區源源不斷直抵武漢,開啟了液態牛奶、葡萄酒的跨國鐵路運輸。

同時,中歐班列(武漢)的開行,有力地促進了國際文化交流。2015年9月11日,中歐班列(武漢)歐洲終點站之一德國杜伊斯堡,將行駛于魯爾區的一列客運列車命名為“中國武漢”號,這是德國鐵路歷史和歐洲交通史上首次將客運列車以國外城市命名。

此外,湖北省和武漢市政府對中歐班列的開行,從政策和財力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2016年5月,武漢市長和德國杜伊斯堡市長為新成立的漢歐德國公司揭牌。同年6月份,在白俄羅斯布列斯特市舉辦了中歐班列武漢·布列斯特經貿合作洽談會。

漢歐國際物流公司總經理武光明表示,中歐班列以運輸起步,升級為物流,最後完善為供應鏈服務,符合“一帶一路”建設方向,順應了市場需求。

鄭州:從獨行者到雙向滿載

5月23日,在鄭州中鐵聯集集裝箱中心站的工人們操作著4台五六層樓高的龍門吊,將印有鄭州國際陸港公司標識的橙色集裝箱裝滿43節貨車車廂。

據中鐵聯集集裝箱中心站負責人介紹,這些集裝箱將登上從鄭州開往德國漢堡的中歐班列,一路向西經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需要行駛13天左右,執行時間比海運節約25天,成本比空運節省四分之三。

“剛開通的時候還是‘有去無回’的獨行者,開通一年後的9月1日就開始了‘你來我往’的互動。今年5月份中歐班列(鄭州)已經實現了每週‘去五回五’的常態化運營。”鄭州國際陸港副總經理郭新年說,今後還將逐漸增加去程、回程班次,確保今年開行300班次以上。

“爆倉”,郭新年用這個詞來形容每次都滿載而歸的中歐班列。中歐班列(鄭州)去程從2016年8月份開始,已連續8個月保持滿載,回程從2016年12月份開始連續4個月保持滿載,實現了雙向滿載常態化運營。截至目前,國內出口貨源地北起黑龍江、南至廣州、西起青海、東至華東,覆蓋了全國23個省區市;進口貨源地也覆蓋德國、瑞士、俄羅斯、法國等47個國家及地區。

近日,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和白俄羅斯祖母奶罐股份公司在北京白俄羅斯駐中國大使館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根據協定,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將為白俄羅斯祖母奶罐股份公司提供無菌牛奶跨境冷鏈運輸服務。來自白俄羅斯的液態奶將通過中歐班列(鄭州)45英尺集裝箱大櫃,穿越俄羅斯、哈薩克兩國,經過9天運抵鄭州,傳統海運轉陸運方式至少需要60天。

2000年前,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隊蹣跚,打開了中西方貿易的大門;2000年後,絲綢之路上鋼鐵巨龍呼嘯,成為沿線各國的貿易紐帶。作為古絲綢之路的發源地之一,鄭州歷來在中歐經貿文化合作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鄭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第一季度,鄭州海關共監管中歐班列(鄭州)56班,承運集裝箱數5102個,貨運量3.28萬噸,貨值3.14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了47%、60%、86%、80%。

郭新年介紹,下一步,中歐班列(鄭州)的重點是做到進出平衡,將貿易鏈拉長,將線路開得更多。

5月25日上午,從武漢開出的第三趟中歐班列(武漢)X8406/5次,滿載武漢及長三角、珠三角等企業生產的電子元器件、飲料、食品、機電產品,從武漢鐵路局吳家山車站駛出,經滿洲里出境駛往德國漢堡。至此,今年中歐班列(武漢)已累計開出57趟、返程51趟,往返列數同比分別增長51.5%、51.7%。

2012年10月24日,從武漢開出第一趟中歐班列——武漢至捷克起,由當初不定期開行,到如今常態化每週四列密集始發,截止到今年5月25日,中歐班列(武漢)已累計往返開行543列。目前,武漢開行的中歐班列終到德國、法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捷克6個國家的漢堡、杜伊斯堡、里昂、聖彼德堡、明斯克、羅茲、帕爾杜比采等7個車站。沿途通達歐亞28個國家,覆蓋62個城市,全球有100多家跨國商貿物流企業選擇中歐班列運輸貨物。

武漢鐵路局貨運行銷處處長武湘濤介紹,從武漢開出的中歐班列從南線經新疆、北線經滿洲里出境到歐洲,是國內為數不多擁有兩條固定開行線路“雙龍出關”的城市。隨著武漢鐵、水、空三大交通方式發展日趨均衡,中歐班列(武漢)必將迎來更大的成長空間。

運輸方式多樣化增強了中歐班列吸引力。去年,由武漢發往杜伊斯堡的中歐班列開通了“私人定制”鐵路跨境貨運服務,並首次採用冷鏈技術,在“萬里旅途”中全程使用冷藏箱,確保列車經過高溫和極寒地區,始終保持恒溫恒濕。俄羅斯的液態牛奶、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從產區源源不斷直抵武漢,開啟了液態牛奶、葡萄酒的跨國鐵路運輸。

同時,中歐班列(武漢)的開行,有力地促進了國際文化交流。2015年9月11日,中歐班列(武漢)歐洲終點站之一德國杜伊斯堡,將行駛于魯爾區的一列客運列車命名為“中國武漢”號,這是德國鐵路歷史和歐洲交通史上首次將客運列車以國外城市命名。

此外,湖北省和武漢市政府對中歐班列的開行,從政策和財力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2016年5月,武漢市長和德國杜伊斯堡市長為新成立的漢歐德國公司揭牌。同年6月份,在白俄羅斯布列斯特市舉辦了中歐班列武漢·布列斯特經貿合作洽談會。

漢歐國際物流公司總經理武光明表示,中歐班列以運輸起步,升級為物流,最後完善為供應鏈服務,符合“一帶一路”建設方向,順應了市場需求。

鄭州:從獨行者到雙向滿載

5月23日,在鄭州中鐵聯集集裝箱中心站的工人們操作著4台五六層樓高的龍門吊,將印有鄭州國際陸港公司標識的橙色集裝箱裝滿43節貨車車廂。

據中鐵聯集集裝箱中心站負責人介紹,這些集裝箱將登上從鄭州開往德國漢堡的中歐班列,一路向西經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需要行駛13天左右,執行時間比海運節約25天,成本比空運節省四分之三。

“剛開通的時候還是‘有去無回’的獨行者,開通一年後的9月1日就開始了‘你來我往’的互動。今年5月份中歐班列(鄭州)已經實現了每週‘去五回五’的常態化運營。”鄭州國際陸港副總經理郭新年說,今後還將逐漸增加去程、回程班次,確保今年開行300班次以上。

“爆倉”,郭新年用這個詞來形容每次都滿載而歸的中歐班列。中歐班列(鄭州)去程從2016年8月份開始,已連續8個月保持滿載,回程從2016年12月份開始連續4個月保持滿載,實現了雙向滿載常態化運營。截至目前,國內出口貨源地北起黑龍江、南至廣州、西起青海、東至華東,覆蓋了全國23個省區市;進口貨源地也覆蓋德國、瑞士、俄羅斯、法國等47個國家及地區。

近日,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和白俄羅斯祖母奶罐股份公司在北京白俄羅斯駐中國大使館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根據協定,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將為白俄羅斯祖母奶罐股份公司提供無菌牛奶跨境冷鏈運輸服務。來自白俄羅斯的液態奶將通過中歐班列(鄭州)45英尺集裝箱大櫃,穿越俄羅斯、哈薩克兩國,經過9天運抵鄭州,傳統海運轉陸運方式至少需要60天。

2000年前,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隊蹣跚,打開了中西方貿易的大門;2000年後,絲綢之路上鋼鐵巨龍呼嘯,成為沿線各國的貿易紐帶。作為古絲綢之路的發源地之一,鄭州歷來在中歐經貿文化合作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鄭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第一季度,鄭州海關共監管中歐班列(鄭州)56班,承運集裝箱數5102個,貨運量3.28萬噸,貨值3.14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了47%、60%、86%、80%。

郭新年介紹,下一步,中歐班列(鄭州)的重點是做到進出平衡,將貿易鏈拉長,將線路開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