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未來,改變物流行業的因數到底是什麼?

在剛過去的“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馬雲再爆金句:“未來物流的背後支撐是資料流程,

真正的物流一定是資料的物流。”他認為現在的物流公司一定要是家技術公司,不在技術上有所投入的公司,是不會有出息的。

事實上,越來越多物流企業的目光也在被大資料(技術)領域所吸引。今天(5月25日),傳化智聯旗下城際幹線運力調度指揮平臺——陸鯨,在貴陽數博會上正式發佈了其在物流大資料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鯨眼系統”,旨在解決幹線物流領域車貨資訊不對稱、車輛調度不精准、運力管控難等問題。

技術提升物流業效率

關於技術力量,這幾天大家比較直觀的感受——除了馬雲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的“諄諄教誨”,可能就是令人廣受關注的人機圍棋大戰中,目前世界圍棋得分排名第一的柯潔已連續輸給AlphaGo兩盤。

在物流行業,技術的力量也同樣具有魅力。

目前中國擁有大約1500萬輛載貨卡車,3000多萬名卡車司機,掣肘于高度依賴人工干預的低效車貨匹配模式,仍存在著空駛率高、資訊難對稱、安全無保障等現象,人、車、貨無法形成高效協同。

傳化智聯副總裁、陸鯨CEO孫方明在“鯨眼系統”發佈會上透露,依靠物流大資料技術賦能,陸鯨卡車司機的平均配貨時間為6-9小時,

相比72小時的傳統配貨方式,效率實現躍升。

傳化智聯副總裁、陸鯨CEO孫方明

據介紹,鯨眼系統是陸鯨基於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圍繞幹線司機、貨主創新打造的智慧化精准運力服務,針對低效的車貨匹配效率、差勁的物流服務體驗、粗放的運力調度管理這三大痛點,實現覆蓋幹線物流交易的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場景,用演算法從整體上優化升級物流周轉效率。

而現實交易中,物流的鏈條很長,效率並不高,涉及到的資料資訊也很多,如果資料緯度、厚度不夠,很難真正產生的價值。

“陸鯨平臺目前累計沉澱111萬卡車司機會員,10多萬貨代會員,業務覆蓋全國31個省份和直轄市,累計340座城市,全面覆蓋公路港所在城市。”孫方明指出,“鯨眼系統的本質目標是讓閒散、低效的運力智聯起來,打破資料獨島。”

基於此,陸鯨“鯨眼系統”通過與傳化網內多個業務場景的連接,

鯨眼系統的資料來源也實現了對物流全場景的覆蓋,資料緯度、厚度較之單一平臺具有先天優勢,海量多維的資料帶來更精准的用戶畫像和運力調度。

而通過智慧發貨、智慧推薦、智慧配貨、智能導航、智慧管車、智慧學習六大智慧核心的驅動,鯨眼系統根據使用者畫像圍繞人、車、貨的自動推薦匹配和管理。

比如,貨主發佈貨源時,鯨眼系統根據貨主的使用者畫像,如路線、貨物品類、貨品規格等,以及司機的使用者畫像,如運輸狀態、即時位置、關注路線、找貨偏好等,迅速達成更精准地匹配並交易。

與此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鯨眼系統“智慧學習”這一特點,每次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行為資料都會沉澱進系統,並通過分析提煉來細化使用者標籤,達到系統智慧學習的目的。

技術的應用才是核心

據瞭解,作為傳化網生態一部分的陸鯨,其“鯨港融合”構築的物流新生態,打破“非線上即線下”的單一物流服務模式,是線上陸鯨與傳化智聯佈局全國的線下城市物流中心進行服務創新融合、資源互通共用的物流升級戰略。

孫方明也介紹,陸鯨是行業首個實現全場景服務的平臺,基於海量的互聯網、物流、金融等資料,已完成集發貨、配貨、停車、住宿、餐飲、維修、支付、團購、結算、帳單管理、行銷支援等綜合服務於一體,並通過大資料演算法來匹配物流供需,和各城市物流中心線上線下聯動發展。如此,擁有大資料技術的未來也是值得期待的!

技術能解決所有事嗎?目前來看,其實並不盡人意,但正如目前業內大咖所提起的,技術永遠不是核心競爭力,只有技術的應用才是核心競爭力,看來公路物流市場角逐賽是時候加速進行了。

來源 | 物流麻將胡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 END —

如路線、貨物品類、貨品規格等,以及司機的使用者畫像,如運輸狀態、即時位置、關注路線、找貨偏好等,迅速達成更精准地匹配並交易。

與此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鯨眼系統“智慧學習”這一特點,每次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行為資料都會沉澱進系統,並通過分析提煉來細化使用者標籤,達到系統智慧學習的目的。

技術的應用才是核心

據瞭解,作為傳化網生態一部分的陸鯨,其“鯨港融合”構築的物流新生態,打破“非線上即線下”的單一物流服務模式,是線上陸鯨與傳化智聯佈局全國的線下城市物流中心進行服務創新融合、資源互通共用的物流升級戰略。

孫方明也介紹,陸鯨是行業首個實現全場景服務的平臺,基於海量的互聯網、物流、金融等資料,已完成集發貨、配貨、停車、住宿、餐飲、維修、支付、團購、結算、帳單管理、行銷支援等綜合服務於一體,並通過大資料演算法來匹配物流供需,和各城市物流中心線上線下聯動發展。如此,擁有大資料技術的未來也是值得期待的!

技術能解決所有事嗎?目前來看,其實並不盡人意,但正如目前業內大咖所提起的,技術永遠不是核心競爭力,只有技術的應用才是核心競爭力,看來公路物流市場角逐賽是時候加速進行了。

來源 | 物流麻將胡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