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島現貨運版“滴滴打車” 不用趴活在家等訂單

原標題:青島有了貨運版“滴滴打車” 司機不用“趴活”在家等訂單

“滴”的一聲,王小敏習慣性地打開手機上的“易貨嘀”APP,搶到了一個膠州市李哥莊鎮到青島市區送貨的訂單。不到3分鐘的時間,

系統顯示訂單成功,王小敏迅速到貨主所在的公司裝貨,1小時零15分鐘,送貨到目的地,拍攝收貨照片上傳到系統,使用者確認訂單完成後,他的易貨嘀APP顯示,他本次送貨收入為189元。從交易記錄上查到,這個月他的收入已經有6800元了。

34歲的王小敏本是一名貨車司機,

自己有一輛金杯麵包車,去年10月份,王小敏偶然從網頁上看到了傳化智聯青島城市物流中心推出的“易貨嘀”平臺產品,王小敏意識到,“易貨嘀”就是貨運行業的“滴滴打車”,便將自己的金杯車在系統中進行了註冊。

讓他意外的是,註冊當月他就通過易貨嘀接到了5個訂單,總收入3400元。“幹我們這行的都知道,以前想送貨掙點錢,都是風裡雨裡的在點上‘趴活’,收入很不穩定,

現在好了,只要踏實肯幹就有錢賺。”王小敏說。

為使送貨更加規範化,傳化“易貨嘀”定期為王小敏進行業務培訓,從著裝、文明用語、配送注意事項、不同貨物的個性化要求等方面都進行了明確規定。王小敏更加勤奮了,他把學習的專業貨物知識運用到送貨實踐中,受到了顧客的好評,接單量也不斷增加。

今年年初,王小敏升級為金牌司機,他又買了一輛4.2米的廂貨車,

交替運送不同的貨物。“現在每天系統訂單的活都安排的滿滿的,一個月的平均收入接近1萬元,促銷活動多的月份能拿到14000元左右。”王小敏說,最讓他放心的是,“易貨嘀”每週會通過APP為他們結算運費,再也不用擔心“要賬”難題。

“我們以前是一次性送一大批貨,現在更多的是精細化、小批量的運輸。”王小敏說,“易貨嘀”會根據運輸路線為他們進行規劃,一方面減少司機的空車率,另一方面降低貨主的運輸成本。

“供給側改革改變了生產模式,運輸行業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傳化智聯青島城市物流中心負責人王思彬說,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傳化著手研發了“陸鯨”和“易貨嘀”兩個互聯網物流產品,前者是城際幹線運力線上調度指揮平臺,後者為同城貨運調度平臺,兩個平臺形成了覆蓋城際幹線、同城貨運的雲網,從打造陽光物流資訊平臺入手,跟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公路港相結合,

減少物流中間環節,一方面降低企業、貨主的貨運成本,另一方面規範貨運流程,依託大資料,為貨車司機精准提供加油、停車、餐飲、住宿、信貸等服務,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新場景。

截至目前,已有600多名司機在“易貨嘀”平臺上註冊,其中金牌司機為400多名,德邦物流、正利紙業等100多家大型客戶都與該平臺簽訂了長期合作協定。

通過王小敏的介紹,十幾個同行也紛紛加入了“易貨嘀”平臺,為了保障司機利益,“易貨嘀”還為司機繳納了社保、貨保等,讓他們工作無憂。據“易貨嘀”青島區域城市經理李曉佳,5月份,青島傳化“易貨嘀”的貨運量已超過1萬噸。

(記者 陸波 通訊員 李穎慧 姜方梅)

[編輯:帛幼]

其中金牌司機為400多名,德邦物流、正利紙業等100多家大型客戶都與該平臺簽訂了長期合作協定。

通過王小敏的介紹,十幾個同行也紛紛加入了“易貨嘀”平臺,為了保障司機利益,“易貨嘀”還為司機繳納了社保、貨保等,讓他們工作無憂。據“易貨嘀”青島區域城市經理李曉佳,5月份,青島傳化“易貨嘀”的貨運量已超過1萬噸。

(記者 陸波 通訊員 李穎慧 姜方梅)

[編輯:帛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