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寶食欲不好、消化不良?中醫老偏方健脾養胃、消食化滯有絕招

由於小兒的脾胃功能尚不健全,如果餵養不當,或疾病損傷脾胃,就很容易被飲食所傷,引起消化不良。 小兒消化不良出現的主要症狀有:食欲不佳,甚至厭食,食後腹脹、腹痛,或有嘔吐、腹瀉,

大便較臭,夾雜有不消化食物,夜晚睡不安寧等。

敷臍法治消化不良

【偏方】大蔥1根,鮮薑30克,茴香粉15克

【功效】溫中和胃,健脾散瘀

【適用小】兒消化不良,進食後腹脹

【方法】蔥、薑洗淨,切碎搗爛如泥,加入茴香粉攪拌均勻後,炒至溫熱,以不傷皮膚為度。用紗布包好,敷在臍部.每日1~2次,直至痊癒。

小知識提示:

中醫常用敷臍法來治療消化疾病。為什麼要把藥物敷在肚臍呢?這是因為肚臍中央有一個穴位,

叫做神闕穴。這是一個在中醫裡很受重視的的穴位,在治病、保健、養生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神闕穴位于任脈上,有溫補元陽、健運脾胃的功效。 本偏方中大蔥、鮮薑和茴香粉都有溫暖脾胃的作用,敷在神闕穴上,能增強脾胃,促進消化,治療消化不良。

山楂山藥餅

【偏方】山楂(去核)、山藥、白糖各適量

【功效】健脾消食,和胃止瀉,主治小兒脾虛泄瀉

【適用】小兒脾虛泄瀉,食後腹脹,不思飲食,消化不良

【做法】將山楂、山藥洗淨蒸熟,冷後加白糖攪勻,壓成薄餅食用。

白糖粟子膏

【偏方】栗子10個,白糖25克

【功效】健脾養胃

【適用】小兒消化不良,脾虛泄瀉

【做法】栗子去皮,加適量水煮成糊膏,下白糖調味,每日2次。

焦米粥治嬰兒傷乳

【偏方】大米、鮮薑各適量

【功效】調和脾胃,消乳化滯

【適用】嬰兒吃奶減少,反胃吐奶,大便稀薄夾雜有奶塊

【做法】少許大米炒成焦黃,加水l杯煮粥,將要煮熟時滴入薑汁2~3滴。每日3次。

雞內金山楂湯

【偏方】山楂20克,大棗10枚,雞內金2個.白糖少許

【功效】健脾止瀉,消食化滯

【適用】小兒不思飲食,腹脹,手足心熱,頭髮乾枯,大便乾燥或稀薄

【做法】將山楂及大棗炒至黑黃色,加雞內金、白糖煮水,溫熱時服用。每日2-3次,連服2日。

小知識提示:

中醫以“金”來命名雞內金,說明這個藥物功效非常好。雞內金是健運脾胃、消食化滯的良藥,常用來治療飲食積滯、消化不良等病證。山楂也是健脾胃、促消化的常用藥。大棗能補脾胃之氣,增強脾胃功能。三藥合用,可健脾止瀉、消食化滯,

對消化不良引起的小兒厭食、腹脹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