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萌解《道德經》二六章: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萌解:

重為輕的根基。(如果用樹來做比喻:輕為枝幹葉,

為陽,為可見;重為樹根,根深蒂固方能枝葉繁茂。)

靜為躁的領主。(如果用大海來做比喻:海之本基深廣,是為靜;海面波濤洶湧,海嘯巨浪則為躁。深廣之大海為基,海嘯巨浪躁動於海,歸於海,受海所統領。)

所以德高望眾的人立世處事,行言行行,是持有一顆若深廣的大海,若紮深抓固的根之心的:雖然身處榮華富貴中,官光耀耀中,但對這些是毫不在意的。

遺憾啊!為什麼統領天下千軍萬馬的領主,

卻是輕狂浮躁不知沉穩呢?

輕狂浮躁,會失去根基,迷失自我!

總結:

這段文字老子輕重,靜躁來講人之修養:人立身處事,言行在其外,意識(心)在其內。內處沉重深廣,外處輕狂躁動。若以內主外,則根深蒂固,枝繁葉茂,乃自然長久之道;若以外欺內,

妄自輕狂躁動,則是失根基,迷了自我,失根迷我,非理也,快亡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守獵讓人心發狂。”老子的這段文字應該就是講了人內受人外主導了的結果,是迷失的緣由。所以聖人處恬淡、抱樸歸真。

編外話: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

色可迷人心,心迷失自我,失我根基斷,根斷則速亡。

當然,賞色是一種享受,棄色是一種境界!

會賞色,知棄色,是常人。

迷于色,惑於心而不知棄,是為魔。

見色而不見,不見色而又可見色,是為神聖!

激情的青春,多麼美好的年華,終歸是要沉澱歸真的,否則就會變成亡命徒。

國外有本名書《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雖然小編沒看過,但講的內容逃不出老子所講的這段話。

國內有陰陽理論學說,老子《道德經》中雖沒提到過陰陽二字,但也是無處不與陰陽理論不謀而和。

大樹好比一個人,看不見的樹根便是人的根基、境界、靈魂;看得見的枝葉便是人的肉體象貌。其關係無外呼根深蒂固以枝繁葉茂為表,

枝繁葉茂返哺積澱於根,讓根更深蒂更固,是為循序漸進之長大道。澆樹施肥在於根,而不在於枝葉,即便現在有什麼葉麵肥之類之行,但此畢竟是小道而非自然之大道也。

大海好比一個人,水深寬廣之大海是人的根基、是境界、是靈魂;海嘯巨浪是人言行外象。有深廣之之根基,境界,才有順勢翻起巨浪海嘯的潛力。一個小水 窪子能翻起什麼浪?還沒翻自己就先乾枯了。大海的海嘯巨浪翻滾為輕狂,為浮躁,輕狂浮躁的海嘯巨浪若能迅速返歸於深重的大海,則可自保,方有再次翻湧的機會,若是不知歸,便也一去難再返。

不過話又說回來,大海也不是時時都巨浪翻湧,海嘯連天的,它也只是應外勢而起的。更多的時候,它也是比較寧靜的——常積,常守,知順勢而為。

萌解《道德經》二五章:萬物作相互影響,萬物作同歸于自然

萌解《道德經》二三章:飄風暴雨不終日 人生三狀態:道、德、失

為浮躁,輕狂浮躁的海嘯巨浪若能迅速返歸於深重的大海,則可自保,方有再次翻湧的機會,若是不知歸,便也一去難再返。

不過話又說回來,大海也不是時時都巨浪翻湧,海嘯連天的,它也只是應外勢而起的。更多的時候,它也是比較寧靜的——常積,常守,知順勢而為。

萌解《道德經》二五章:萬物作相互影響,萬物作同歸于自然

萌解《道德經》二三章:飄風暴雨不終日 人生三狀態:道、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