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ChinaBang Awards 2017|投資人談資本“寵兒”:單車瘋狂融資行將結束

從去年開始,直播、共用單車就一直是互聯網圈最為引人注目的兩個名字,

相關的創業企業也是投資人的“寵兒”。經過一年的激烈競爭之後,這些“寵兒”的命運如何,未來怎麼發展,怎樣樣才能脫穎而出?3 月 17 日, ChinaBang Awards 2017 邀請到 真格基金董事總經理顧旻曼 ,祥峰資本執行合夥人徐穎,現場分享了她們的觀點。

我們抽取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呈現給大家,同時也對文字表述做了一些處理,去除和修正了一些重複和口頭表述,以提升閱讀流暢程度。

共用單車瘋狂融資快要到頭了

合併各種可能都有

主持人:想必大家知道,共用單車的競爭也已經非常激烈,不少城市都有五顏六色不同種類的單車。我們知道祥峰投了摩拜,真格投了 ofo,當初是怎麼選擇的呢?

徐穎:我們當時是領投了摩拜的 B+輪。實際上(摩拜當時)只有在上海有一些投放,爆發期是在北京。在上海之所以關注並且感興趣投資,是因為我們關注最後一公里出行的時間非常長,

而不是只關注共用單車。

我們對於一些電動自行車,包括一些滑板車等硬體,我們都有去聊,都有去看。篩選下來確實覺得沒有很好的解決方式,當發現共用單車這個方式能夠解問題的時候,團隊很興奮,於是進行了投資。至於說你說的選擇,ofo 還是摩拜,(其實)在那個時候大家還是初創期,並沒有一些具體的資料各方面去做探詢。而且我記得那個時候 ofo 主要是在校園進行佈局,

而摩拜從一開始就是城市解決方案,所以我們考慮會更合適一些。

顧旻曼:真格除了 ofo 以外還有一家小藍單車,我覺得共用單車對於出行便捷創造的價值已經擺在這裡了,很坦率講,投資決策在那個時間點上更多是誰家讓我們進我們就進誰。

主持人:真格基金投了 ofo,又投了小藍單車,這兩家未來很可能也是競爭對手啊,怎麼考慮的?

顧旻曼:不是我們主動投了兩家,

是被動投的,這是做早期的特徵。其實小藍色單車最早的公司是野獸騎行,我們投了他們,他們(後來)自己做了小藍單車。

當然我們有這樣的觀點:對於最早期的創業者來講,市場上沒有競爭,只有一起把這個市場做大,只有到後面的時候才要面對市場競爭。在這個角度上,我們作為投資人講,並不是我們非常主動地投兩家,而是客觀上出現了兩家;另外一個角度就是說對於任何一個創業者來講,

你要面對的競爭是來自於市場,而不是來自於保護。你可以讓你的投資人不去投任何東西,但是這個不解決任何的問題,更多的是在市場上怎麼樣拼殺。而且在這麼早期的市場,其實很難講最後大家是不是一家人了。

主持人:現在看幾家單車企業經歷了瘋狂的融資,瘋狂的投車,接著出現了瘋狂的補貼。這讓我們想起比較熟悉的滴滴、優步的打法。你們覺得共用單車的競爭,會和優步,滴滴的場面一樣嗎?

徐穎:維持一段時間的競爭很正常,因為這塊市場是很大的,遠沒有說我們幾個玩家要怎麼樣區分的程度。這一塊我們也從資料上發現,是很大的增量市場。當然剛剛開始投資的時候我們也會考慮,是不是就是自行車的出行市場,現在看是完全打開了局面,最後一公里人們都在使用,很小的小孩,很老的老人,對他們講都沒有使用上的障礙。

在這種情況下各家都有一定的(競爭策略),可能你的切入點不同,或下沉到更低的(三四線)城市甚至去到國外,市場是非常非常大的。 但是在主力城市北上廣深,我們就要使用一些比較淩厲的方式跟競爭者搶奪份額,因為這個確實是蛋糕當中比較唾手可得的一塊,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空間去搶奪。

顧旻曼:一方面是資本上面的拉鋸戰,但是其實這個事兒總是要有一個頭的;另外一方面共用單車跟過去的出行有一點不同的地方是,只要你運營得當,在商業上面是可以盈利的,這個是任何一家(企業)在戰場當中可能活的更久的原因。不像其他的(行業),比如說一個月要燒一個億,總是很快燒完,或者是總是面對跑到終點的問題。共用單車相對講活得更久一些,不管資本上是什麼樣的狀態。

主持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呢?

顧旻曼:我們兩方肯定是各自有各自的立場,太去討論的話更多是讓場面變的很好看,但是不一定有太多分享的價值。我自己是很明顯的感受到,ofo 跟摩拜是很典型的北派跟南派的創業企業的區別。整個南方的創業者他們更加精耕細作,把模型做出來,才敢往外擴。但是我覺得北派的方法是非常狂飆突進式的,先把市場份額拿下來,然後慢慢做優化,這個也是整體創業思路上面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區別。自下而上的單點突破,還是自上而下的規模式覆蓋再做優化,坦白說我覺得沒有對錯和沒有勝負。可能還是要過幾年大家複盤驗證,真正哪一家做法在這個市場上是成立的。

徐穎:其實剛剛已經說了他們的區別,作為用戶也很容易感覺到。但是我覺得現在的問題是大家的資本助力都很很雄厚,打一場持久戰最後兩方肯定是趨同的,沒有明顯的差異化。本身是民生產品,大家想達到的便利性,大家想實現的功能,最後一定是一樣的,因為我們一定要最大化滿足用戶的要求,甚至是價格也是一樣的,在這方面我覺得沒有明顯的所謂的大家的一個不同點,最後我們一定是打一個長期的戰役吧。

主持人:那會不會像滴滴優步這樣的格局一樣,出現合併的可能呢?

徐穎:這個現在不好說,各種可能都會出現。

主持人:共用單車今年的走向是什麼樣呢?瘋狂投車、瘋狂融資還會持續嗎?

顧旻曼:瘋狂投車是一定的。瘋狂融資的話,因為幾條線其實已經融到很後面了,融資這個事情可能今年差不多有一個結論。

因為共用單車每一家自己只要控制好(成本),都不會有太大的支出。自行車投入的成本比汽車投入的成本還是小非常多的,所以我的判斷是今年整個單車的密度,包括說車的相關管理會更上一層樓。(還有)更多是增量市場,我相信很多使用共用單車的用戶,並不是原來天天騎車這些人,這一塊會帶來更多想像力。此外在出行的解決之外,還有什麼是能擴展的空間,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本文作者 :

- - - - END - - - -

你們覺得共用單車的競爭,會和優步,滴滴的場面一樣嗎?

徐穎:維持一段時間的競爭很正常,因為這塊市場是很大的,遠沒有說我們幾個玩家要怎麼樣區分的程度。這一塊我們也從資料上發現,是很大的增量市場。當然剛剛開始投資的時候我們也會考慮,是不是就是自行車的出行市場,現在看是完全打開了局面,最後一公里人們都在使用,很小的小孩,很老的老人,對他們講都沒有使用上的障礙。

在這種情況下各家都有一定的(競爭策略),可能你的切入點不同,或下沉到更低的(三四線)城市甚至去到國外,市場是非常非常大的。 但是在主力城市北上廣深,我們就要使用一些比較淩厲的方式跟競爭者搶奪份額,因為這個確實是蛋糕當中比較唾手可得的一塊,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空間去搶奪。

顧旻曼:一方面是資本上面的拉鋸戰,但是其實這個事兒總是要有一個頭的;另外一方面共用單車跟過去的出行有一點不同的地方是,只要你運營得當,在商業上面是可以盈利的,這個是任何一家(企業)在戰場當中可能活的更久的原因。不像其他的(行業),比如說一個月要燒一個億,總是很快燒完,或者是總是面對跑到終點的問題。共用單車相對講活得更久一些,不管資本上是什麼樣的狀態。

主持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呢?

顧旻曼:我們兩方肯定是各自有各自的立場,太去討論的話更多是讓場面變的很好看,但是不一定有太多分享的價值。我自己是很明顯的感受到,ofo 跟摩拜是很典型的北派跟南派的創業企業的區別。整個南方的創業者他們更加精耕細作,把模型做出來,才敢往外擴。但是我覺得北派的方法是非常狂飆突進式的,先把市場份額拿下來,然後慢慢做優化,這個也是整體創業思路上面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區別。自下而上的單點突破,還是自上而下的規模式覆蓋再做優化,坦白說我覺得沒有對錯和沒有勝負。可能還是要過幾年大家複盤驗證,真正哪一家做法在這個市場上是成立的。

徐穎:其實剛剛已經說了他們的區別,作為用戶也很容易感覺到。但是我覺得現在的問題是大家的資本助力都很很雄厚,打一場持久戰最後兩方肯定是趨同的,沒有明顯的差異化。本身是民生產品,大家想達到的便利性,大家想實現的功能,最後一定是一樣的,因為我們一定要最大化滿足用戶的要求,甚至是價格也是一樣的,在這方面我覺得沒有明顯的所謂的大家的一個不同點,最後我們一定是打一個長期的戰役吧。

主持人:那會不會像滴滴優步這樣的格局一樣,出現合併的可能呢?

徐穎:這個現在不好說,各種可能都會出現。

主持人:共用單車今年的走向是什麼樣呢?瘋狂投車、瘋狂融資還會持續嗎?

顧旻曼:瘋狂投車是一定的。瘋狂融資的話,因為幾條線其實已經融到很後面了,融資這個事情可能今年差不多有一個結論。

因為共用單車每一家自己只要控制好(成本),都不會有太大的支出。自行車投入的成本比汽車投入的成本還是小非常多的,所以我的判斷是今年整個單車的密度,包括說車的相關管理會更上一層樓。(還有)更多是增量市場,我相信很多使用共用單車的用戶,並不是原來天天騎車這些人,這一塊會帶來更多想像力。此外在出行的解決之外,還有什麼是能擴展的空間,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本文作者 :

- - - -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