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能源辣評|電改這兩年發電企業被扒了層皮 現在終於輪到電網了!

沒有電網企業讓利的電改不叫真電改,沒有核算清楚輸配電價的電改也是不成功的電改。

兩年前,當電改的“九號文”發佈的時候,業界一度歡騰,因為在很多人看來,一個數萬億的市場即將打開,

很多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紛紛成立售電公司,準備從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多個配套檔出臺後發現,這場改革並未帶來預期的紅利,尤其是最被看好的增量配網、售電側放開等領域,鮮有突破性進展,除了廣東省售電業務開展較快之外,其他省份進展緩慢,或原地踏步或處於觀望狀態。當然,這兩年外部市場也有一些變化,在前期樂觀的預期之下,市場上多出了上萬個空殼的售電公司,

僅此而已。

梳理兩年多來的電改進程,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讓利都來自於發電一端,而電網雖然也在配合,各省成立獨資的電力交易中心,但截止目前幾乎毫髮無損,更不要提“一城一池”之失了。

但這種局面可能會被打破,隨著輸配電價的逐步被核實,電網企業的乳酪即將被觸動。

被扒掉一層皮的發電企業

2015年電改政策推出之時,恰逢經濟下行,

全社會用電量增速下滑,火電出現大規模過剩,這種背景下,發電企業為搶電量,競相壓價,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之下,無論是大用戶直購電,還是電力交易中心的直接交易電量,發電企業均進行了大幅讓利。

中電傳媒資料中心的資料顯示,過去的三年中,全國範圍內煤電標杆上網電價均進行了大幅下調,其中冀南地區下調幅度高達7.37分/千瓦時。

而在電力交易中心,能夠獲得交易電量的售電公司,

多是發電企業自己成立的售電公司,這些公司為能夠讓母公司多發電,降價幾乎是目前唯一的競爭手段。在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組織的多次競價中,電價下調幅度更是驚人,今年2月的集中競價交易中,最終成交價格每度電竟下調18.9分。

這些降價儘管有一部分被發電公司自己成立的售電公司收入囊中,但總體而言,終端使用者仍能夠在交易中得到較多的降價實惠,

而這些讓利,全部來自於發電企業。

除了集中交易之外,發電企業其他管道的降價也非常明顯,五大發電中的一家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年,在其系統內平均上網電價下調了3.9分/千瓦時,而新疆地區上網電價的降價幅度高達6.8分。

當然,在產能過剩,供需嚴重失衡的當下,發電端的降價無可厚非,這是市場競爭作用的結果。而隨著計畫內電量的逐步放開,

發電企業會被全部推向市場,在市場供需未能平衡之前,發電企業面臨的壓力無疑會進一步加劇,未來發電側的“殺價”將可能成為常態。

然而,僅讓發電企業之間競相殺價,並不是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初衷,重讀“九號文”會發現,此輪電改的目的是,建立健全電力行業“有法可依、政企分開、主體規範、交易公平、價格合理、監管有效”的市場體制,努力降低電力成本、理順價格形成機制,逐步打破壟斷、有序放開競爭性業務,實現供應多元化等等。

而電改的實現路徑是,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畫;推進交易機構相對獨立,規範運行。

毫無疑問,截至目前,電改並未實現上述之目的,實現路徑的推進也相對緩慢,可以說改革僅僅邁開了一小步,電網企業的蛋糕至今完好無損,改革之途道阻且長。

事實上,沒有電網企業讓利的電改不叫真電改,沒有核算清楚輸配電價的電改也是不成功的電改。

即將被揭開的輸配電暗箱

長期以來,電網企業的輸配電成本是一個秘密,真實情況只有電網企業自己知道,外界無從獲得其真實資料,甚至國家監管部門也無法摸清真實情況。

搞不清楚輸配電價的真實成本,此輪改革“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的核心思路就無法落實,電改實質性的進展就難以推進。只有公開了輸配電價,連接發電企業和用戶的中間環節才能夠透明,電改才可以說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

去年8月底,國家發改委提出要加快輸配電價改革的要求,今年5月,國務院又要求在落實好前期已出臺涉企減負政策的基礎上,再推出一批新的降費措施。其中就要求推進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合理降低輸配電價格。

國家電網近日表示,其經營範圍內的11家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標準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執行;除西藏外的其餘15家省級電網正處於輸配電價測算階段,預計6月底前批復實施。

與此同時,國家電網公司宣佈,在我國已徵收50多年的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近期被取消,此舉可使我國平均每度電價降低1分1左右。按全國銷售電量計算,可節約全社會用電成本約350億元。

這些都是積極的信號。事實上,電網並非鐵板一塊,改革的腳步正在逼近,電網企業所釋放出來的改革紅利正逐步成為現實。

幾天前,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稱,目前正在部署啟動跨省跨區專項輸電工程和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核定工作。此消息一出,業內專家興奮之情難以言表,有人稱之為“偉大的革命”正式啟動。

若各省域之內、跨省跨區域電網輸配電價能夠儘快核定,專家稱,正常情況下,將會有一定的水分被擠出,那麼全國範圍內的銷售電價將會繼續下調,這不僅有利於刺激終端使用者提高用電量,拉動經濟增長,還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發電企業未來的盈利預期。

降電價不是改革的唯一目的,但不降電價的改革一定讓市場難以接受。絕大多數人相信,輸配電價核實後,電價一定還有下降的空間。

輸配電價改革是電改的核心,也是2017年電改的重中之重,揭開了輸配電成本的暗箱,電改的推進將會阻力大減,電價下調,效率提高,經濟提振,于國于民都是莫大的好事。

原標題:能源辣評| 電改這兩年,發電企業被扒了層皮,現在終於輪到電網了!

逐步打破壟斷、有序放開競爭性業務,實現供應多元化等等。

而電改的實現路徑是,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畫;推進交易機構相對獨立,規範運行。

毫無疑問,截至目前,電改並未實現上述之目的,實現路徑的推進也相對緩慢,可以說改革僅僅邁開了一小步,電網企業的蛋糕至今完好無損,改革之途道阻且長。

事實上,沒有電網企業讓利的電改不叫真電改,沒有核算清楚輸配電價的電改也是不成功的電改。

即將被揭開的輸配電暗箱

長期以來,電網企業的輸配電成本是一個秘密,真實情況只有電網企業自己知道,外界無從獲得其真實資料,甚至國家監管部門也無法摸清真實情況。

搞不清楚輸配電價的真實成本,此輪改革“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的核心思路就無法落實,電改實質性的進展就難以推進。只有公開了輸配電價,連接發電企業和用戶的中間環節才能夠透明,電改才可以說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

去年8月底,國家發改委提出要加快輸配電價改革的要求,今年5月,國務院又要求在落實好前期已出臺涉企減負政策的基礎上,再推出一批新的降費措施。其中就要求推進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合理降低輸配電價格。

國家電網近日表示,其經營範圍內的11家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標準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執行;除西藏外的其餘15家省級電網正處於輸配電價測算階段,預計6月底前批復實施。

與此同時,國家電網公司宣佈,在我國已徵收50多年的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近期被取消,此舉可使我國平均每度電價降低1分1左右。按全國銷售電量計算,可節約全社會用電成本約350億元。

這些都是積極的信號。事實上,電網並非鐵板一塊,改革的腳步正在逼近,電網企業所釋放出來的改革紅利正逐步成為現實。

幾天前,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稱,目前正在部署啟動跨省跨區專項輸電工程和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核定工作。此消息一出,業內專家興奮之情難以言表,有人稱之為“偉大的革命”正式啟動。

若各省域之內、跨省跨區域電網輸配電價能夠儘快核定,專家稱,正常情況下,將會有一定的水分被擠出,那麼全國範圍內的銷售電價將會繼續下調,這不僅有利於刺激終端使用者提高用電量,拉動經濟增長,還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發電企業未來的盈利預期。

降電價不是改革的唯一目的,但不降電價的改革一定讓市場難以接受。絕大多數人相信,輸配電價核實後,電價一定還有下降的空間。

輸配電價改革是電改的核心,也是2017年電改的重中之重,揭開了輸配電成本的暗箱,電改的推進將會阻力大減,電價下調,效率提高,經濟提振,于國于民都是莫大的好事。

原標題:能源辣評| 電改這兩年,發電企業被扒了層皮,現在終於輪到電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