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互聯網女皇報告,關於印度的資訊都在這了

5月31日,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瑪麗·梅克(Mary Meeker)公佈了一年一度的互聯網趨勢報告2017版。

今年的報告在體量上有明顯的增加,報告全文共356頁PPT。其中關於印度互聯網市場的介紹佔據相當大篇幅,共55頁PPT,足見印度市場的重要性。

梅克指出:“數字巨頭之間未來的競爭很可能發生在全球舞臺上。 中國和印度的互聯網市場都達到了一定的規模,這將對兩國的經濟產生強大的有益影響。例如,中國和印度的移動支付基礎設施使得這兩個國家“處於令人羡慕的地位”。

事實上,印度已經成為了美國和中國企業的“優先戰略”。

以下為女皇報告中關於印度互聯網市場的重要資訊:

2016年印度線民數量3.55億,網路滲漏率27%

2016年的印度GDP增速為6.8%,為全球最高增速,超過中國的6.7%。

截止2016年6月,估計印度線民數量達3.55億,

互聯網滲透率27%。

竺道觀點:女皇的資料截止到2016年6月,而據印度移動與互聯網協會(IAMAI)在今年3月發佈的報告預測,到2017年6月,印度線民數量會達到4.6億,互聯網滲透率31%。

印度智能機售價和資費均呈現下降趨勢

智能手機出貨量在印度總體呈現上升趨勢,2016年第三季度出貨量達3200萬部,

居歷年之最。由於廢除舊幣政策的影響,16年第四季度(2600萬部)和17年第一季度(2700萬部)出貨量稍有下降,但目前已經恢復。

印度2016年的平均手機售價為131美元,占該國人均GDP的8%,占比仍高。

印度的移動上網成本下降明顯。已經從14年第一季度的年化每月1GB 53美元下降到2017年第1季度的23美元(注釋:年化每月1GB費用是指如果每月用1GB流量,

一年上網的費用)。23美元占印度人均GDP的1.3%,2014年時高達3.5%。

近年全球手機廠商圍繞著印度市場展開了激烈競爭。中國手機品牌,如聯想、小米、oppo、vivo等在印度市場攻城掠地,到2017年第一季度已經佔據一半市場份額。

Jio以免費模式入局,是去年印度電信市場大變革的開始。為期半年的免費模式讓Jio贏得了1.08億用戶,免費期結束後仍有67%(約7000萬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為對抗Jio,老牌電信商如Airtel、沃達豐被迫降價,1GB流量的平均價格由原來的4.4美元,下降到如今的2美元,但距離Jio的0.33美元1GB價格(3月17日時的價格)仍有很大距離。

移動流量資費的下降和移動互聯網網速的提升,使得印度互聯網用戶數量不斷增長。移動網路流量的使用情況經歷了一個從16年第2季度(1.8億GB每月)到17年第1季度的急速上升(13億GB每月)。

由於移動資費的降低,音樂類和視頻類APP的使用量顯著上升,這兩種流量消耗較大的APP從16年第2季度到17年第1季度,分別增長了3倍和4倍。

竺道觀點:儘管手機價格和資費價格均呈現下降趨勢,但仍有大量印度民眾負擔不起。然而,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印度互聯網市場規模還有進一步擴大的潛力,這部分人群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潛力。

印度移動網路消費時代正在來臨

UC流覽器是印度移動流覽器市場無可爭議的老大,其市場份額最高時接近60%。但從16年第四季度開始,Google Chrome流覽器開始在印度市場發力,其在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從UC和Opera處搶佔了不少份額。但UC的市場份額仍占50%。

印度已經進入移動互聯時代,80%的上網流量來自手機,20%來自PC機。

進入移動互聯時代後,印度民眾的娛樂方式也日漸移動化。2016年印度人每週花費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達28小時,是電視的7倍,更是報紙雜誌的14倍。人們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裡,有45%的時間用在娛樂上,另有34%的時間用在社交上,其他還包括購物(4%)、金融(2%)及新聞(2%)。基於移動設備的網路視頻正取代電視的肥皂劇和真人秀。

印度擁有2.6億K-12(幼稚園至12年級)學生,印度家長對教育的重視以及網路化的發展使得印度線上教育產業擁有巨大的潛力。相比較傳統的線下培訓機構,網路教育擁有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更加個性化的線上教育學習效果比線下教育高15%。

印度醫療產業的現金支付比例相當高,接近90%。而且為購買保險的人口比例也相當高,農村為86%,城市地區人口為82%。隨著線上醫療的興起,印度病患無論從預約就診、檢測、藥品費用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便利。

網路給印度零售業帶來的最大實惠就是價格,去除了中間商環節的線上購物便宜很多。例如,Freshtohome.com上直接來自于漁民的鮮魚價格比線下魚市便宜20-25%。

竺道觀點:竺道非常看好印度線上教育,它絕對是印度最早起飛的產業之一。印度家長非常願意為子女的教育買單,巨大的城鄉教育資源差距也為線上教育發展提供了發展條件。

印度互聯網市場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推動

目前印度的身份認證系統Aadhaar系統已經覆蓋了超過10億印度國民,覆蓋了該國81%的人口。由於電子身份認證系統的普及,人們在辦手機卡、銀行服務、支付、領取政府福利等公共服務專案上方便很多。印度距離全民身份認證的時代已經不遠。

自從莫迪總理上臺以來推出了Aadhaar身份認證系統、數位印度、初創印度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推進了印度的網路化進程:從2010年開始印度已經發放了超過10億張身份證;新增了2.8億個銀行帳戶,政府從此可以直接向公民銀行帳戶發放救濟金,減少了腐敗和挪用現象;國家統一支付介面UPI和擁有政府背景的支付錢包BHIM,極大地促進了移動支付交易。以UPI為基礎的移動支付交易已經達到3.59億美元每月,占印度月移動交易總量的30%。

印度互聯網市場還面臨著很多挑戰

投融資出現波動。經歷了2014年和2015年兩年的投資熱潮,獲得了大量投資的印度初創企業估值飆升,企業間的競爭和資金消耗也急劇增加。受此影響的2016年,投資規模明顯減少。從2017年開始,國際資本再次增加了針對印度的投資,印度創投市場開始回暖。

語言種類複雜。印度有29個語種使用人數超過100萬,另有6種語言使用人數超過5000萬,46%的線民主要消費當地語言內容。未來幾年內,使用印度本地語言的線民數量將大大超過使用英語的線民數。印度人均GDP相對較低。2016年,印度人均GDP仍低於2000美元,人們還沒有更多資金用於消費。不過,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具備消費能力的印度家庭數量正在迅速增加。到2015年已經有27%(約6600萬)印度家庭具備消費能力,該數位比2005年時的7%(1400萬)提升不少。

印度年齡介於15-34周歲的年輕人口數量達4.6億,占比64%。在享有巨大人口紅利的同時也面對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報告稱從2016年至2050年,印度會出現2.8億勞動人口,但印度能夠創造的就業崗位卻遠遠不夠。

印度人的受教育程度不足。全球平均入學受教育年數為7年,印度國民的平均受教育年數為6年多一點(中國為7年多一點),該數字遠低於南非、菲律賓等其他發展中國家。

印度基礎設施差。2016年亞洲基礎設施排名中,印度的基礎設施得分為4(滿分為8),低於平均線的4.03。印度的加爾各答和孟買分別位列2016年十大全球最擁堵城市排名第一和第三位。

印度女性就業率偏低。印度女性的就業率為27%,該數字遠低於國際平均水準的50%。

注:本文部分內容來自於騰訊科技、觀察者等。

移動流量資費的下降和移動互聯網網速的提升,使得印度互聯網用戶數量不斷增長。移動網路流量的使用情況經歷了一個從16年第2季度(1.8億GB每月)到17年第1季度的急速上升(13億GB每月)。

由於移動資費的降低,音樂類和視頻類APP的使用量顯著上升,這兩種流量消耗較大的APP從16年第2季度到17年第1季度,分別增長了3倍和4倍。

竺道觀點:儘管手機價格和資費價格均呈現下降趨勢,但仍有大量印度民眾負擔不起。然而,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印度互聯網市場規模還有進一步擴大的潛力,這部分人群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潛力。

印度移動網路消費時代正在來臨

UC流覽器是印度移動流覽器市場無可爭議的老大,其市場份額最高時接近60%。但從16年第四季度開始,Google Chrome流覽器開始在印度市場發力,其在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從UC和Opera處搶佔了不少份額。但UC的市場份額仍占50%。

印度已經進入移動互聯時代,80%的上網流量來自手機,20%來自PC機。

進入移動互聯時代後,印度民眾的娛樂方式也日漸移動化。2016年印度人每週花費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達28小時,是電視的7倍,更是報紙雜誌的14倍。人們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裡,有45%的時間用在娛樂上,另有34%的時間用在社交上,其他還包括購物(4%)、金融(2%)及新聞(2%)。基於移動設備的網路視頻正取代電視的肥皂劇和真人秀。

印度擁有2.6億K-12(幼稚園至12年級)學生,印度家長對教育的重視以及網路化的發展使得印度線上教育產業擁有巨大的潛力。相比較傳統的線下培訓機構,網路教育擁有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更加個性化的線上教育學習效果比線下教育高15%。

印度醫療產業的現金支付比例相當高,接近90%。而且為購買保險的人口比例也相當高,農村為86%,城市地區人口為82%。隨著線上醫療的興起,印度病患無論從預約就診、檢測、藥品費用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便利。

網路給印度零售業帶來的最大實惠就是價格,去除了中間商環節的線上購物便宜很多。例如,Freshtohome.com上直接來自于漁民的鮮魚價格比線下魚市便宜20-25%。

竺道觀點:竺道非常看好印度線上教育,它絕對是印度最早起飛的產業之一。印度家長非常願意為子女的教育買單,巨大的城鄉教育資源差距也為線上教育發展提供了發展條件。

印度互聯網市場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推動

目前印度的身份認證系統Aadhaar系統已經覆蓋了超過10億印度國民,覆蓋了該國81%的人口。由於電子身份認證系統的普及,人們在辦手機卡、銀行服務、支付、領取政府福利等公共服務專案上方便很多。印度距離全民身份認證的時代已經不遠。

自從莫迪總理上臺以來推出了Aadhaar身份認證系統、數位印度、初創印度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推進了印度的網路化進程:從2010年開始印度已經發放了超過10億張身份證;新增了2.8億個銀行帳戶,政府從此可以直接向公民銀行帳戶發放救濟金,減少了腐敗和挪用現象;國家統一支付介面UPI和擁有政府背景的支付錢包BHIM,極大地促進了移動支付交易。以UPI為基礎的移動支付交易已經達到3.59億美元每月,占印度月移動交易總量的30%。

印度互聯網市場還面臨著很多挑戰

投融資出現波動。經歷了2014年和2015年兩年的投資熱潮,獲得了大量投資的印度初創企業估值飆升,企業間的競爭和資金消耗也急劇增加。受此影響的2016年,投資規模明顯減少。從2017年開始,國際資本再次增加了針對印度的投資,印度創投市場開始回暖。

語言種類複雜。印度有29個語種使用人數超過100萬,另有6種語言使用人數超過5000萬,46%的線民主要消費當地語言內容。未來幾年內,使用印度本地語言的線民數量將大大超過使用英語的線民數。印度人均GDP相對較低。2016年,印度人均GDP仍低於2000美元,人們還沒有更多資金用於消費。不過,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具備消費能力的印度家庭數量正在迅速增加。到2015年已經有27%(約6600萬)印度家庭具備消費能力,該數位比2005年時的7%(1400萬)提升不少。

印度年齡介於15-34周歲的年輕人口數量達4.6億,占比64%。在享有巨大人口紅利的同時也面對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報告稱從2016年至2050年,印度會出現2.8億勞動人口,但印度能夠創造的就業崗位卻遠遠不夠。

印度人的受教育程度不足。全球平均入學受教育年數為7年,印度國民的平均受教育年數為6年多一點(中國為7年多一點),該數字遠低於南非、菲律賓等其他發展中國家。

印度基礎設施差。2016年亞洲基礎設施排名中,印度的基礎設施得分為4(滿分為8),低於平均線的4.03。印度的加爾各答和孟買分別位列2016年十大全球最擁堵城市排名第一和第三位。

印度女性就業率偏低。印度女性的就業率為27%,該數字遠低於國際平均水準的50%。

注:本文部分內容來自於騰訊科技、觀察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