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別報導|喚醒沉睡的農村集體資產(四)江蘇揚州新態度——股份明晰是最大的經驗

"聆聽三農,感悟中國"

點擊上方"三農中國"可以訂閱哦!

今年年初,國務院出臺《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根據工作部署,從2017年開始,農業部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對集體所有的各類資產進行全面清產核資。

在此基礎上,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方面,江蘇揚州走在前列,早在十年前,那裡的何橋村就已成立了社區股份合作社,用以管理經營村集體資產,村民入股分紅增加了收益。揚州的探索有哪些經驗?中國鄉村之聲推出四期系列報導《喚醒沉睡的農村集體資產》。

今天請聽第四篇:江蘇揚州新態度——股份明晰是最大的經驗。

三月的江蘇揚州,雖然已經到了春天,空氣中依然有著一絲寒意。在揚州市邗江區蔣王街道何橋村,記者見到了村民陳捍東。陳大爺告訴記者,集體分紅他已經拿了4、5年了,16年拿到了150元:

記者採訪村民陳捍東

記者:您幾月份拿到手裡的錢?

陳捍東:春節前,每年春節前,大概有4、5年了。16年拿的150元,以前每年拿到100元。

何橋村是一座城中村,這幾年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讓村集體資產得到較大幅度的增加。2016年,何橋村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為1114.52萬元,分成了3638股,分配給每名村民股東,陳大爺就是村民股東之一。 而為了管理經營村集體資產,早在十年前,何橋村就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社區股份合作社。

何橋村村黨總支部書記王偉告訴記者:

1830萬的集體資產量化到我們以前的原住民,當時原住民界定的是1266人。折算股權1126股,為什麼折算這些呢?我們也是因地制宜。一部分居民土地安置過了,這一塊他就不一定享受集體資產了,他就不能作為股東入股了。還有一部分就是姑娘戶,她嫁出去了,但是她戶口沒遷出去,這塊我們統籌考慮,給了0.5股。綜合我們確定了986人享有一股,

280人享有0.5股。

股東人員和數量與每個人的利益切身相關,所以在界定人數時,也有一面臨一些問題,武蔚直言:在股份合作社成立以前,原住民身份多元,有純農戶、塗點之後返遷的農戶、姑娘戶等等,只能尊重大多數人的合理意見成為股民身份界定的主要原則。且股東人數確認後3年不會變化,股份3年內也不作增減變動,3年後召開股東大會對婚進、死亡、新生人口進行適度調整。

(武蔚)一旦把他界定給股民以後,他就會享受利益分配。有些他被擋在股民之外的,他就不平衡。所以為了平衡利益關係,我們就設定了半股。每家每戶的戶口我們要核實,有些他的人遷出去了,我們不一定清楚。所以檔案資料的查閱我們都要到派出所去。對股民身份這一塊,我們也進行了三年固化。

經過一系列的改革推動,2016年,南吳社區股份合作社每股收益達到300元。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多年來,村級集體資產是廣大集體組織成員辛勤勞動積累的成果,如何使這份沉甸甸的資產能夠經營得善,不斷壯大與發展,是擺在經濟合作社管理者面前的一大問題。

(武蔚)好多集體資產放在村集體這塊,它運作不善的情況下,可能他的集體資產,不增值,反而貶值了。機遇要把握好,投資也要相對安全,有一些資金我們也是投入到園區建設上,回收利息。

縱觀各個試點村,揚州試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已經10年有餘。村集體的經營性資產多以倉儲、房屋租賃為主要收入來源,由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村經濟合作社實行資產衡量,並量化到人。揚州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家根表示,十年改革,最大的經驗在於產權明晰,最怕的就是基層村組的不作為。

(陳家根)從經驗的角度,要堅持他的改革的本意,就是產權明晰。特別像何橋那種資本全部量化、固化,這是我們改革的目標。第二這項改革需要我們全社會的關注,特別是我們三農戰線以外的人要關注。比如我們稅收過程中的優惠,工商登記啊,有好多人都不知道,如果大家都能把認識提高到政策精神中來,推進工作的難度就會減小。國家扶持的政策才更加好。第三是我們基層幹部的積極回應。因為量化資產、成員界定會涉及到每個人的利益,所以往往會引起一些矛盾,有些人就藉口跑掉了,說不具備條件。這都是基層的認知問題,所以一定要通過行政推動加強我們基層的引導。這是在很多沒有搞,即將搞的地方,是有重要意義的。

記者:劉璐

統稿:李鑫

經過一系列的改革推動,2016年,南吳社區股份合作社每股收益達到300元。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多年來,村級集體資產是廣大集體組織成員辛勤勞動積累的成果,如何使這份沉甸甸的資產能夠經營得善,不斷壯大與發展,是擺在經濟合作社管理者面前的一大問題。

(武蔚)好多集體資產放在村集體這塊,它運作不善的情況下,可能他的集體資產,不增值,反而貶值了。機遇要把握好,投資也要相對安全,有一些資金我們也是投入到園區建設上,回收利息。

縱觀各個試點村,揚州試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已經10年有餘。村集體的經營性資產多以倉儲、房屋租賃為主要收入來源,由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村經濟合作社實行資產衡量,並量化到人。揚州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家根表示,十年改革,最大的經驗在於產權明晰,最怕的就是基層村組的不作為。

(陳家根)從經驗的角度,要堅持他的改革的本意,就是產權明晰。特別像何橋那種資本全部量化、固化,這是我們改革的目標。第二這項改革需要我們全社會的關注,特別是我們三農戰線以外的人要關注。比如我們稅收過程中的優惠,工商登記啊,有好多人都不知道,如果大家都能把認識提高到政策精神中來,推進工作的難度就會減小。國家扶持的政策才更加好。第三是我們基層幹部的積極回應。因為量化資產、成員界定會涉及到每個人的利益,所以往往會引起一些矛盾,有些人就藉口跑掉了,說不具備條件。這都是基層的認知問題,所以一定要通過行政推動加強我們基層的引導。這是在很多沒有搞,即將搞的地方,是有重要意義的。

記者:劉璐

統稿: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