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喚醒沉睡的農村集體資產(三)青海西寧——看西北土地如何成為農民的黃金地

"聆聽三農,感悟中國"

點擊上方"三農中國"可以訂閱哦!

今年年初,國務院出臺《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從2017年開始,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對集體所有的各類資產進行全面清產核資。

在此基礎上,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

如今試點已經將近2年,各地對此的探索有哪些經驗?又有哪些教訓需要汲取?中國鄉村之聲推出四期系列報導《喚醒沉睡的農村集體資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華夏腹地,看當地的黃土地如何成為農民的黃金地。

三月份,青海省的氣溫逐漸轉暖,西寧市湟中縣共和鎮的村民們紛紛開始準備春耕要用的農資。

就在這時,來自蘇爾吉村的村民王芳卻準備起了外出打工要用的東西。王芳告訴記者,去年,她們村完成了土地確權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可以放心地把田地入股村裡的合作社去。這一年,她也可以無所顧慮地到外地打工。

【村民王芳:我們這裡開了好幾次動員大會和宣傳會了,我們現在對土地確權和權能改革都非常瞭解,有了這些政策,

以前自己和別人的田地沒有這麼明確的分界線,兩家就可能產生一些矛盾,現在不用害怕了。我們就可以安安心心去外面打工了。】

王芳告訴記者,去年年底回家,她們拿到了將近一萬塊錢的分紅。加上打工掙的錢,一家人的收入整整多了一倍。

【村民王芳:已經分紅啦,一畝地給了500,現在收入比以前多很多,現在收入能有八九千塊錢了。】

記者(左)採訪村民王芳

王芳入股的合作社,是奔富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社長名叫鮑奎。去年,他聽說蘇爾吉村完成了土地確權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特地跑到這裡開辦起了合作社,流轉土地,種植蔬菜。鮑奎說,在這稿合作社,心裡踏實,操心的事兒少。

【合作社社長鮑奎:地界清楚以後,

我知道這塊是多少畝地,牽扯到多少農戶,是誰家的,通過這個改革,是有一個明細的表格的,我們直接可以參考。另外它不是還牽扯到一個“三權分置”的制度,我們流轉過來經營權就是我們的,農戶不會干擾你去種什麼了,不會和你糾纏,這樣的糾紛以後會少一些】

土地確權和權能改革,這兩項工作,讓村民和村集體都摸清了家底,分清了界限,種起地、辦起事來明明白白。

而大家得到的利益也是實實在在。

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共和鎮蘇爾吉村

王建明是湟中縣農經站站長,他告訴記者,為了把改革的成果更好地轉換成老百姓看得見的真金白銀,他們根據村集體不同的資產類型,在縣裡建設三個不同的合作社。

【湟中縣農經站站長王建明:我們西北這邊土地類型不一樣,不像平原可以一刀切,我們這邊有潛山地區、莽山地區、川水地區,這樣的話我們就根據不同的類型,派了三個不同類型的合作社。這樣,人員的思想素質、人員的想法和對改革的認識都分了三個類型。比如川水地區價格比較高,折股的時候價格也比較高;潛山地區海拔相對比較低,降水比較少;莽山地區海拔高,熱量少,價格就低。】

衛星測繪的湟中縣耕地圖

另外,當地還把荒地也進行了測算,打算日後開發出來,讓老百姓入股拿分紅。

【湟中縣農經站站長王建明:我們把村裡面的荒地引進公司和合作社去開發利用,然後一個是按多家入股的方法,一個是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我們不是有清晰的影像劃分圖嘛,老百姓可以直接,你要約哪一塊地,一期開發哪些,二期開發哪些,這樣下來以後,老百姓就明白了。有多少地已經入到合作社裡了,他就放心了。】

當然,把資產變股份的最有效方法,還是土地流轉。

【湟中縣農經站站長王建明:把村裡面適宜更種菜、馬鈴薯和燕麥的耕地從老百姓手裡流轉過來,面積比較大,做得最好的就是種蔬菜,附加值高,一畝地可以種到2000塊錢,能有2000塊在高原上不得了了。這樣我們農民就從合作社得到土地出租和流轉的收益,反過來還可以去合作社進行生產打工,又掙一點錢。】

村民集合在合作社內

鮑奎的合作社,就是湟中縣入股合作社的試點之一。他告訴記者,現在,農民流轉土地的很多,但是願意入股的仍在少數。未來,他必須把土地的附加值搞上去,讓村民看到希望。

【合作社社長鮑奎:我們現在拿這些不太多的土地,吸引農戶過來,我們要把產值提上去,就要想一些辦法。像比較精確的種植,像發展綠色啊,搞一些能把附加值加上去的東西。讓農民更好地嘗到甜頭,讓他們更好地知道土地利用起來以後,能給他帶來多少效益。】

湟中縣農經站站長王建明說,像蘇爾吉村這樣,之前就探索過蔬菜種植,有一些經營性資產的農村,在資產變股份的過程中,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但其它沒有好基礎的地區,想要吸引投資,盤活集體資產,並沒有那麼容易。

【湟中縣農經站站長王建明:我們西部地區經濟比較困難,資源型資產和經營性資產比較空的縣,尤其是經營性資產量比較少,這樣的話如何發展呢?這樣就只能從外面吸引合作社,或者有實力的公司去幫我們開發。另外,通過壯大集體經濟的支撐,把村裡的集體經濟打造起來,帶領我們村民奔小康。】

湟中縣的問題其實也反映出青海省乃至整個西北地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問題。西北地方農村經營性資產少,將會成為農村探索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的一大阻礙。對此,王站長坦言,只能慢慢來,讓外部力量逐漸滲透到青海農村,這個過程急不得。

【湟中縣農經站站長王建明:因為西北地方的山水資源不如內地的好,我覺得不能急於把人家都拉進來,讓人家投入了以後看不到希望,不利於以後的長期發展。我們的想法是,慢慢引導,讓他們適應我們的資源,更好地走長時間的路。有些東西如果急於求成的話,因為我們的管理和開發能力還不好,反而會影響長期發展。】

記者:韓曉、葛修遠

統稿編輯:楊瀅

不像平原可以一刀切,我們這邊有潛山地區、莽山地區、川水地區,這樣的話我們就根據不同的類型,派了三個不同類型的合作社。這樣,人員的思想素質、人員的想法和對改革的認識都分了三個類型。比如川水地區價格比較高,折股的時候價格也比較高;潛山地區海拔相對比較低,降水比較少;莽山地區海拔高,熱量少,價格就低。】

衛星測繪的湟中縣耕地圖

另外,當地還把荒地也進行了測算,打算日後開發出來,讓老百姓入股拿分紅。

【湟中縣農經站站長王建明:我們把村裡面的荒地引進公司和合作社去開發利用,然後一個是按多家入股的方法,一個是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我們不是有清晰的影像劃分圖嘛,老百姓可以直接,你要約哪一塊地,一期開發哪些,二期開發哪些,這樣下來以後,老百姓就明白了。有多少地已經入到合作社裡了,他就放心了。】

當然,把資產變股份的最有效方法,還是土地流轉。

【湟中縣農經站站長王建明:把村裡面適宜更種菜、馬鈴薯和燕麥的耕地從老百姓手裡流轉過來,面積比較大,做得最好的就是種蔬菜,附加值高,一畝地可以種到2000塊錢,能有2000塊在高原上不得了了。這樣我們農民就從合作社得到土地出租和流轉的收益,反過來還可以去合作社進行生產打工,又掙一點錢。】

村民集合在合作社內

鮑奎的合作社,就是湟中縣入股合作社的試點之一。他告訴記者,現在,農民流轉土地的很多,但是願意入股的仍在少數。未來,他必須把土地的附加值搞上去,讓村民看到希望。

【合作社社長鮑奎:我們現在拿這些不太多的土地,吸引農戶過來,我們要把產值提上去,就要想一些辦法。像比較精確的種植,像發展綠色啊,搞一些能把附加值加上去的東西。讓農民更好地嘗到甜頭,讓他們更好地知道土地利用起來以後,能給他帶來多少效益。】

湟中縣農經站站長王建明說,像蘇爾吉村這樣,之前就探索過蔬菜種植,有一些經營性資產的農村,在資產變股份的過程中,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但其它沒有好基礎的地區,想要吸引投資,盤活集體資產,並沒有那麼容易。

【湟中縣農經站站長王建明:我們西部地區經濟比較困難,資源型資產和經營性資產比較空的縣,尤其是經營性資產量比較少,這樣的話如何發展呢?這樣就只能從外面吸引合作社,或者有實力的公司去幫我們開發。另外,通過壯大集體經濟的支撐,把村裡的集體經濟打造起來,帶領我們村民奔小康。】

湟中縣的問題其實也反映出青海省乃至整個西北地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問題。西北地方農村經營性資產少,將會成為農村探索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的一大阻礙。對此,王站長坦言,只能慢慢來,讓外部力量逐漸滲透到青海農村,這個過程急不得。

【湟中縣農經站站長王建明:因為西北地方的山水資源不如內地的好,我覺得不能急於把人家都拉進來,讓人家投入了以後看不到希望,不利於以後的長期發展。我們的想法是,慢慢引導,讓他們適應我們的資源,更好地走長時間的路。有些東西如果急於求成的話,因為我們的管理和開發能力還不好,反而會影響長期發展。】

記者:韓曉、葛修遠

統稿編輯:楊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