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戰和二戰中為了戰壕PK衍生的刀具:指節銅環匕首

溝槽刀是一種作戰刀,旨在殺死近距離處的敵軍,如在溝渠或其他運動受限區域可能遇到的敵人。這是為了應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對士兵進行攻擊和襲擊敵對的戰鬥武器的需要。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個時候通常被稱為戰刀的溝槽刀被證明是有用的,軍隊繼續發展和發行新的設計。

美國第一台正式投入使用的溝槽刀是由亨利·迪斯頓和兒子設計的美國M1917溝槽刀,並以法國陸軍服役的刨刀為例。M1917的特色是三角形短刀片,木制手柄,金屬指關節。M1917在在使用效果上不能令人滿意,M1918稍微改進了。儘管如此,M1918幾乎與M1917相同,主要在於轉向節護罩的結構和外觀上。M1917和M1918只能用作刺傷武器。

接下來的美國刀是Mark I,由美國陸軍軍官設計,以補救M1917 / 18的某些缺陷。1918年底採用法國Couteau Poignard Mle 1916 Dit Le Vengeur的刀刃輪廓,大多數Mark I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中完成時間太晚,無法看到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Mark I於1942年和1943年發放了空降部隊,陸軍和海軍。Mark I以雙刃刀片和重型青銅刀柄為特徵,設計了一個表面上形狀為指節式防護罩,儘管後者旨在保護手指,在戰鬥中而不是用作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