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戰和二戰中為何美軍如此喜歡這款手槍!兩場戰鬥成就兩名士兵!

多少影視劇、小說中,尤其是中國題材的,一出勃朗寧,仿佛都帶來一股清新空氣,貴族氣氛,讓人極其嚮往!

大名鼎鼎的勃朗甯手槍一度風行世界。曾經,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

都以擁有一把勃朗甯為榮。

勃朗甯手槍始於19世紀末,出現過許多型號,但真正讓其走向世界、得到廣泛認可的還是M1911勃朗寧!

勃朗寧射擊很輕鬆

要知道,M1911,先後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及後來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憑藉突出的精確性和可靠性獲得萬千寵愛。

M1911是在1911年起生產的半自動手槍,由美國人約翰·勃朗寧設計,推出後立即成為美軍的制式手槍並一直維持達74年(1911年至1985年)。

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柯爾特公司與各承包商就生產了四十五萬支M1911手槍。

世界上製造勃朗寧手槍最大的兩家公司,一是美國的柯爾特火器製造公司,一是比利時國家兵工廠。柯爾特公司的產品主要源於1897年美國專利580924號。

其中有M1900、M1902、M1905、M1907、M1909、M1903、M1911、M1911A1等主要型號,前兩種的口徑為9.65毫米;比利時國家兵工廠的產品主要類型有M1899/1900、M1903、M1910、M1910/1922、M1935等,其中前4種源於1897年美國專利580926號。M1935為美國柯爾特公司M1911的改造。口徑為9毫米,有固定表尺型和可調表尺型兩種,此槍常稱為勃朗寧9毫米大威力手槍。柯爾特公司和FN工廠製造的勃朗寧手槍廣泛仿造這一勃朗寧手槍供軍用,

蘇聯的托卡列夫1930年式手槍,法國的MAS1935A手槍,瑞士的P210手槍,比利時的M1935大威力手槍等,都是勃朗寧手槍的仿製改型。

雖然手槍作為輔助武器。在戰爭中的作用極為有限。但嶄露頭角的M1911手槍,卻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

1918年10月初,一個名叫約克的美國士兵,

在一次巡邏中遭遇德軍伏擊。他馬上用步槍還擊,打死了幾個德軍機槍手。德軍士兵還是相當專業的,馬上算准他的步槍打完槍彈,於是立刻發起了衝鋒。

但沒想到的是,約克隨身還攜帶著一支勃朗寧m1911。(我也想不到,美國士兵還標配手槍?)

約克用這支手槍,從最後一個人打起,從遠到近,挨個“點名”,最後被打死的德國兵離約克,只有一步之遙。約克憑藉英勇的表現,

被授予榮譽勳章。

隨著這個傳奇故事在美軍中的廣泛流傳,M1911手槍,立刻得到士兵的喜愛。

事實上,後來改進的勃朗寧,更為經典,經典到什麼程度啊!

這是真事!1942年10月,一個沒有月色的晚上,在瓜達卡納爾的叢林裡,美國海軍陸戰隊槍炮軍士約翰·巴錫龍(John Basilone)獨自一人在他的陣地上拖延企圖通過泰納魯河的一個中隊日軍。他用一把柯爾特手槍和兩挺機槍輪番射擊,直到破曉增援來到時,有將近一百名日軍屍體趴在他的陣地周圍。

早期的M1911,全槍品質:1.1KG(不含彈匣),全槍長:216mm,裝彈量:7發,有效射程:50m,瞄準基線長:160mm。

後來,根據實戰應用特點,M1911也一直在改進中,但其特點深遠影響著其他在二十世紀推出的手槍。

他用一把柯爾特手槍和兩挺機槍輪番射擊,直到破曉增援來到時,有將近一百名日軍屍體趴在他的陣地周圍。

早期的M1911,全槍品質:1.1KG(不含彈匣),全槍長:216mm,裝彈量:7發,有效射程:50m,瞄準基線長:160mm。

後來,根據實戰應用特點,M1911也一直在改進中,但其特點深遠影響著其他在二十世紀推出的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