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做精准扶貧“金剛鑽”的吳和福,他還有一個心願!

2015年10月13日,吳和福第一次踏上嵩縣城關鎮楊嶺村這片陌生的土地時,便是走馬上任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吳和福是南方人,年少時在老家安慶讀書、務農,16歲時就能獨自把家裡的8畝水田犁一遍耙一遍。

17歲時,他走進綠色軍營,在部隊錘煉13年後,轉業到機關。在楊嶺村20個月的時間裡,他總結了一句話:第一書記就是要做精准扶貧的“金剛鑽”,他這把“金剛鑽”究竟幹得怎樣,百姓又是如何評說的呢?

6月2日,大河報記者走進了楊嶺村。

吳和福走訪96歲還住著危房的貧困戶何蘭英

人物名片:吳和福:51歲,洛陽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幹部,現任嵩縣城關鎮楊嶺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A 變“水泥路”為水泥路家家相連

楊嶺村位於嵩縣城西北,丘陵地貌,村委會院子裡掛的貧困戶分佈圖板上顯示,9個自然村、11個村民組、450戶人家,其中貧困戶132家476人,散佈在嶺間的溝裡。

在去年完工的水泥路上,記者遇見騎著摩托車的胡金生。老胡今年64歲,

當過兵,現任楊嶺村村委委員、民調委主任。

老胡說,修這條路之前,一下雨,出門就是兩腳泥,一步一滑,摩托車根本騎不成。吳和福講了一個故事:前些年,有外村的姑娘來相親,一看村裡的路就驚住了,扭頭就要走。

當初笑著給吳和福講故事的村民沒想到,他們的第一書記上任後,幹的第一件事便是跑專案、要資金,在洛陽市和嵩縣兩級扶貧辦的支持下,把“水泥路”建成了總長5.8公里、寬度在2.5米至3米之間的水泥路。

眼下,規劃的約12公里田間生產路,已完成路基施工約8公里。吳和福說,生產路要和“戶戶通”連通,讓鄉親們既能輕鬆地運送生產物資,也不再踩著兩腳泥下地了。

B 平整土地把小梯田改成大梯田

村委會大院建在坡頂,站在大門口望去,平整過和未經平整的坡地,大不一樣。前者地塊面積適合於機耕作業,而未經平整的梯田,農機根本無法作業。

楊嶺村有耕地1730畝,幾乎都是旱坡地。為了改善丘陵土地的耕種條件,吳和福及村兩委班子成員沒少費口舌。

黨小組長李靈彬告訴記者,平整土地是一件好事兒,但有的人就是想不明白,在觀望、等待。

吳和福及村兩委班子沒有等待。經過爭取,市、縣兩級土地部門將楊嶺村上報的一個自然村土地平整專案,增加到5個自然村1000畝土地,同時,修建34個田間水窖、7條田間道路。

李靈彬說,

施工隊剛來村施工時,被吳書記發現有“貓洗臉”“隔三卯四”的現象,吳書記當時就決定每個施工現場選派一名村民代表,配一名黨員負責監督。從那之後,施工隊再也沒敢偷工減料了。

胡金生說,施工隊當時還不願整改,說整改了不賺錢要虧本。吳書記很硬氣地說,整改不賺錢要虧本是你們的責任,你們也可以不幹這活兒。

C 編制村經濟發展規劃突出楊嶺特色

每一個駐村第一書記身後都有一棵大樹,那就是他的黨組織和所在單位。

吳和福說,自他駐村以來,社科聯的領導多次就楊嶺村的扶貧工作召開會議,協調有關部門的資金和專案支持,還聯合洛陽市尊老愛幼促進會組織義診,把30名患有疾病的村民接到醫院免費住院治療。

吳和福的案頭放著一份14頁的《楊嶺村經濟發展規劃

那就是他的黨組織和所在單位。

吳和福說,自他駐村以來,社科聯的領導多次就楊嶺村的扶貧工作召開會議,協調有關部門的資金和專案支持,還聯合洛陽市尊老愛幼促進會組織義診,把30名患有疾病的村民接到醫院免費住院治療。

吳和福的案頭放著一份14頁的《楊嶺村經濟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