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推進垃圾分類 67.6%受訪者建議在典型居住社區試點

漫畫:郝延鵬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改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

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創造優良人居環境。提出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1.1%的受訪者平時會做垃圾分類處理,

54.2%的受訪者對已經設置的分類垃圾箱的使用效果表示滿意。垃圾分類進展緩慢,64.4%的受訪者直言分不清什麼可迴圈、什麼不可迴圈。67.6%的受訪者建議在典型居住社區試點,發現並解決問題,61.0%的受訪者希望以村、社區或街道等為單位“劃片”普及垃圾分類概念。

71.1%受訪者平時會做垃圾分類處理

45歲的李芳是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居民,居住的社區暫時還未設置分類垃圾箱,

但她大體知道什麼可回收、什麼不可回收,“家裡一般會把可回收垃圾單獨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會放在一起扔”。

山東省青島市北區居民陳濤向記者反映,他居住的社區也沒有施行垃圾分類,經常是各類垃圾堆在一塊,非常影響居住環境,“家裡處理垃圾時也不會分得很細,有害垃圾一定會區分,其他的都混在一起”。

“現在村裡的垃圾堆放情況好太多了。以前村民會把一些偏僻的路口、廢棄的坑池當作垃圾堆放地,

那時光垃圾就能把路堵死、把坑填滿,到了夏天更是蒼蠅、蟲子到處飛,村民不得不繞路走。如今各個村都定點設置了若干大的垃圾回收箱,定時有人清理,環境好多了。”50歲的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