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推進垃圾分類 67.6%受訪者建議在典型居住社區試點

漫畫:郝延鵬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改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

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創造優良人居環境。提出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1.1%的受訪者平時會做垃圾分類處理,

54.2%的受訪者對已經設置的分類垃圾箱的使用效果表示滿意。垃圾分類進展緩慢,64.4%的受訪者直言分不清什麼可迴圈、什麼不可迴圈。67.6%的受訪者建議在典型居住社區試點,發現並解決問題,61.0%的受訪者希望以村、社區或街道等為單位“劃片”普及垃圾分類概念。

71.1%受訪者平時會做垃圾分類處理

45歲的李芳是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居民,居住的社區暫時還未設置分類垃圾箱,

但她大體知道什麼可回收、什麼不可回收,“家裡一般會把可回收垃圾單獨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會放在一起扔”。

山東省青島市北區居民陳濤向記者反映,他居住的社區也沒有施行垃圾分類,經常是各類垃圾堆在一塊,非常影響居住環境,“家裡處理垃圾時也不會分得很細,有害垃圾一定會區分,其他的都混在一起”。

“現在村裡的垃圾堆放情況好太多了。以前村民會把一些偏僻的路口、廢棄的坑池當作垃圾堆放地,

那時光垃圾就能把路堵死、把坑填滿,到了夏天更是蒼蠅、蟲子到處飛,村民不得不繞路走。如今各個村都定點設置了若干大的垃圾回收箱,定時有人清理,環境好多了。”50歲的王妍(化名)居住在河北省唐山市某農村,她對近些年農村垃圾處理情況的改善表示了肯定。

“我們家有六七個垃圾桶,廚房、客廳、餐廳、臥室、廁所都會放。

一是乾淨衛生,打理起來方便,二是自然就把垃圾分類處理了。”但王妍也說,自己在家分類後,出門還是扔在一個大垃圾箱裡,沒有細分。

在廣東廣州天河區某銀行工作的劉雨虹,平時會把廚餘和廁紙分類,衣物、書籍會單獨用紙箱放在垃圾箱旁,以便有拾荒者能用得上。

調查中,71.6%的受訪者居住地有分類垃圾箱,72.0%的受訪者表示知道垃圾的分類標準,71.1%的受訪者平時生活中會進行垃圾分類處理。

談到已經設置的分類垃圾箱,54.2%的受訪者認為使用效果好,表示效果一般和不好的受訪者分別占25.6%和20.3%。

垃圾分類進展緩慢 64.4%受訪者表示居民分不清可迴圈和不可迴圈

張可(化名)畢業後在北京工作,居住過的兩個社區都有分類垃圾箱,但落實效果並不好,“有時某個垃圾箱滿了,人們就順手把垃圾扔到空著的垃圾箱裡。我還發現,廚餘垃圾箱由於垃圾品類本身的原因,會有異味,招引蒼蠅蟲子等,經常蓋著蓋子,但由於垃圾箱本身不太乾淨,幾乎沒有人願意用手打開它,乾脆直接混放了”。

“我自己扔垃圾時都分不清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通常是猶豫一會兒後,跟著感覺走。”湖北省武漢市某縣城姑娘王淼說。

劉雨虹表示,垃圾分類對於家庭來說,還是需要耗費時間、精力等成本的,所以有的家庭嫌費事,做不到細緻分類,進而也導致了社區裡垃圾分類做不好。“如今垃圾變得越來越多樣,但人們的環保意識卻還沒跟上”。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朱芬芬表示,垃圾分類效果並不令人滿意,除了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不夠,垃圾處理沒有形成一個良性迴圈,沒有整合好經濟鏈條也是一個原因。“經濟鏈被收廢品這一環節破壞,市政部門在這方面有利可圖的部分就少了,只能做簡單的後續處理、填埋等”。

“像美國會有垃圾分類處理的官方資料可查,很多年前就開始實施‘郵政包裝’形式的回收垃圾,有對應的規章制度。而我國目前垃圾分類的物流有一些是追蹤不到的。”朱芬芬說。

垃圾分類進展緩慢,64.4%的受訪者指出居民分不清什麼可迴圈、什麼不可迴圈,60.8%的受訪者認為居民環保意識弱、參與率低。其他原因還有:垃圾箱尺寸、開合方式不便投放(53.8%),垃圾箱清理不及時不利於分類投放(47.9%),以及社區、村委會宣傳不到位(32.8%)。

61.0%受訪者希望以村、社區或街道等為單位“劃片”普及垃圾分類概念

“在垃圾分類的前端,要加強對普通公眾的環境教育,告訴他們在對有害垃圾進行處理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如哪些是一定要分開處理的,哪些是有害物質不能讓小孩接觸的。這樣相對來說,垃圾收集工人的健康風險也會降低。”朱芬芬表示,做好垃圾分類不但有利於環境整治、美化,在收集端分好類,也會降低垃圾管理成本。

“可以多投放相應的公益廣告,在分類垃圾箱上做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做好宣傳工作,讓大家隨時隨地都能受垃圾分類意識的影響。”劉雨虹認為,近年來,我國已經開始重視垃圾分類問題,隨著近期垃圾分類制度的實施,垃圾處理問題將得到很大改善。

“要讓百姓認識到垃圾分類的確切好處,比如對鋰電池特別處理能夠使土地少承受多少年的淨化負擔,垃圾分類能夠在節能減排上起到什麼效果等,以此來增強環保意識,讓老百姓明白最終受益人是自己。這樣效果會更好。”李芳說。

“固定的流通管道需要形成。例如將前端收集的廢紙、垃圾,後端的造紙廠、回收站統一起來,形成一個迴圈利用系統。”朱芬芬認為,政府應當有意識地扶持,形成一個“垃圾回收”產業,建立後續的收集系統。“目前還沒有垃圾分類回收車,全部是混在一起的。可壓縮型的垃圾回收車很昂貴,像北京可以作為試點城市率先換成可壓縮收集車,再逐漸普及,這需要一個過程”。

朱芬芬指出,垃圾分類教育也很重要。“建議社區居委會、村委會與物業合作舉辦相關講座、宣講會、活動,發放冊本等。而長期的環境教育、垃圾分類教育等可以進課本,從小培養環保觀念”。

王淼希望面對社區、村落等單元進行的生活垃圾分類普及活動,要生動具體、接地氣,“比如玻璃瓶、紙質物品等屬於可回收垃圾,廢棄的電子產品是有害的,平時家庭怎麼存放、處理是省時又正確的做法等,這些知識應該告訴大家。有了概念上的認知,行動起來也更便利”。

調查中,84.3%的受訪者期待垃圾分類管理政策儘快落實。

深入推進垃圾分類管理,67.6%的受訪者建議在典型的居住社區試點,發現並解決問題找到實施經驗,61.0%的受訪者希望以村、社區或街道等為單位“劃片”普及垃圾分類概念,60.3%的受訪者希望媒體多宣傳多提倡垃圾分類問題,46.2%的受訪者希望加快督促推進垃圾箱進駐、收運問題。

受訪者中,90後占15.0%,80後占51.8%,70後占25.4%,60後占6.1%,50後占1.2%。居住在一線城市的占35.1%,二線城市的占38.6%,三四線城市的占20.2%,小城鎮、縣城的占5.0%,農村的占1.2%。

責編:賈志強

會有異味,招引蒼蠅蟲子等,經常蓋著蓋子,但由於垃圾箱本身不太乾淨,幾乎沒有人願意用手打開它,乾脆直接混放了”。

“我自己扔垃圾時都分不清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通常是猶豫一會兒後,跟著感覺走。”湖北省武漢市某縣城姑娘王淼說。

劉雨虹表示,垃圾分類對於家庭來說,還是需要耗費時間、精力等成本的,所以有的家庭嫌費事,做不到細緻分類,進而也導致了社區裡垃圾分類做不好。“如今垃圾變得越來越多樣,但人們的環保意識卻還沒跟上”。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朱芬芬表示,垃圾分類效果並不令人滿意,除了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不夠,垃圾處理沒有形成一個良性迴圈,沒有整合好經濟鏈條也是一個原因。“經濟鏈被收廢品這一環節破壞,市政部門在這方面有利可圖的部分就少了,只能做簡單的後續處理、填埋等”。

“像美國會有垃圾分類處理的官方資料可查,很多年前就開始實施‘郵政包裝’形式的回收垃圾,有對應的規章制度。而我國目前垃圾分類的物流有一些是追蹤不到的。”朱芬芬說。

垃圾分類進展緩慢,64.4%的受訪者指出居民分不清什麼可迴圈、什麼不可迴圈,60.8%的受訪者認為居民環保意識弱、參與率低。其他原因還有:垃圾箱尺寸、開合方式不便投放(53.8%),垃圾箱清理不及時不利於分類投放(47.9%),以及社區、村委會宣傳不到位(32.8%)。

61.0%受訪者希望以村、社區或街道等為單位“劃片”普及垃圾分類概念

“在垃圾分類的前端,要加強對普通公眾的環境教育,告訴他們在對有害垃圾進行處理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如哪些是一定要分開處理的,哪些是有害物質不能讓小孩接觸的。這樣相對來說,垃圾收集工人的健康風險也會降低。”朱芬芬表示,做好垃圾分類不但有利於環境整治、美化,在收集端分好類,也會降低垃圾管理成本。

“可以多投放相應的公益廣告,在分類垃圾箱上做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做好宣傳工作,讓大家隨時隨地都能受垃圾分類意識的影響。”劉雨虹認為,近年來,我國已經開始重視垃圾分類問題,隨著近期垃圾分類制度的實施,垃圾處理問題將得到很大改善。

“要讓百姓認識到垃圾分類的確切好處,比如對鋰電池特別處理能夠使土地少承受多少年的淨化負擔,垃圾分類能夠在節能減排上起到什麼效果等,以此來增強環保意識,讓老百姓明白最終受益人是自己。這樣效果會更好。”李芳說。

“固定的流通管道需要形成。例如將前端收集的廢紙、垃圾,後端的造紙廠、回收站統一起來,形成一個迴圈利用系統。”朱芬芬認為,政府應當有意識地扶持,形成一個“垃圾回收”產業,建立後續的收集系統。“目前還沒有垃圾分類回收車,全部是混在一起的。可壓縮型的垃圾回收車很昂貴,像北京可以作為試點城市率先換成可壓縮收集車,再逐漸普及,這需要一個過程”。

朱芬芬指出,垃圾分類教育也很重要。“建議社區居委會、村委會與物業合作舉辦相關講座、宣講會、活動,發放冊本等。而長期的環境教育、垃圾分類教育等可以進課本,從小培養環保觀念”。

王淼希望面對社區、村落等單元進行的生活垃圾分類普及活動,要生動具體、接地氣,“比如玻璃瓶、紙質物品等屬於可回收垃圾,廢棄的電子產品是有害的,平時家庭怎麼存放、處理是省時又正確的做法等,這些知識應該告訴大家。有了概念上的認知,行動起來也更便利”。

調查中,84.3%的受訪者期待垃圾分類管理政策儘快落實。

深入推進垃圾分類管理,67.6%的受訪者建議在典型的居住社區試點,發現並解決問題找到實施經驗,61.0%的受訪者希望以村、社區或街道等為單位“劃片”普及垃圾分類概念,60.3%的受訪者希望媒體多宣傳多提倡垃圾分類問題,46.2%的受訪者希望加快督促推進垃圾箱進駐、收運問題。

受訪者中,90後占15.0%,80後占51.8%,70後占25.4%,60後占6.1%,50後占1.2%。居住在一線城市的占35.1%,二線城市的占38.6%,三四線城市的占20.2%,小城鎮、縣城的占5.0%,農村的占1.2%。

責編:賈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