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空天飛機發動機困難重重,只要成功,即可一小時打擊全球

我國正在研發水平起降、可重複使用天地往返飛行器,並已完成發動機等多項關鍵技術地面試驗,取得顯著進展。在此間舉行的2017年全球航太探索大會上,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劉石泉透露上述資訊。

作為中國航太事業發展重要的參與者和推動力量,近年來,航太科工集團在空間運輸系統、微小衛星、空間有效載荷、空間資訊應用等方面多點開花,取得了眾多成果。

空天飛機

“在進入空間方面,性能可靠、成本受控的固體運載火箭研發有了新進展,

今年已成功完成快舟一號甲、開拓二號甲兩次火箭發射任務,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也將於今年年底首飛,面向大規模組建星座的商業運載火箭‘班車化’應用有望成為現實。”劉石泉說,在空間返回方面,空間貨物返回艙進展順利,計畫2019年搭載發射入軌進行驗證。

第一個問題:火箭基組合動力能夠空前的擴展飛行器的工作範圍——從高度到速度。

而這意味著,它既能夠充當空天飛機的動力裝置,承擔起廉價的天地往返運輸任務;也能夠作為武器使用,發展出高機動性的高超音速導彈,實施全球性的快速回應打擊能力。

好消息!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計畫於2017年發射

第二個問題:火箭基組合動力的基本原理,

在於根據任務的需要,靈活的把火箭發動機、衝壓發動機、渦輪發動機結合起來,相互取長補短。比如渦輪發動機(包括渦噴、渦扇),工作範圍很難擴展到2萬米高度、3倍聲速以外的範圍;而衝壓發動機低速下不能工作,機動性差,又不能脫離大氣層;火箭發動機則需要消耗的推進劑太多,性能偏低。

第三個問題:目前火箭基的組合動力,美國研究最早,絕大部分開創性概念都是美國提出的,

一些基本的原理性研究甚至可以追溯到50年代。在現階段,美國已經通過ISTP計畫等項目的積累,完成了從關鍵技術攻關和性能摸底研究,向工程化集成、演示驗證階段的轉化工作。而美國之後,日本在這方面投入較早,大約從80年代開始。在部分領域日本還提出了具備很大實用價值的突破性新構型設計,實際的試驗也開展的較多。

美國空軍HTV-3X超高音速飛行器想像圖

雖然說起來很簡單,然而由於不同發動機的工作特性、工作環境差異很大,加之飛行器本身也要適應不同空域下的不同自然條件,事實上“組合動力飛行器”在設計上難度極高。美國的HTV專案計畫在最終狀態的HTV-3上採用渦輪與衝壓發動機的組合動力系統,但迄今為止連無動力的HTV-2在試驗中都遭遇了反復失敗,該類飛行器的設計難度可想而知。為此,“組合動力飛行器”的設計方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一院研發中心的副總研究師張永表示,目前該中心計畫在3到5年內掌握此類飛行器的關鍵性技術,隨後將攻克其應用過程中的問題,並實現該動力系統及飛行器在性能上的躍升。預計到2030年前後,“組合動力飛行器”將實現實用化,介時中國在開發利用近地空間、保障空間安全方面將實現突破。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但迄今為止連無動力的HTV-2在試驗中都遭遇了反復失敗,該類飛行器的設計難度可想而知。為此,“組合動力飛行器”的設計方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一院研發中心的副總研究師張永表示,目前該中心計畫在3到5年內掌握此類飛行器的關鍵性技術,隨後將攻克其應用過程中的問題,並實現該動力系統及飛行器在性能上的躍升。預計到2030年前後,“組合動力飛行器”將實現實用化,介時中國在開發利用近地空間、保障空間安全方面將實現突破。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