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漳泉數十人食用貝類後中毒 廈門市民近期需慎食

◆8日漳浦數十名患者被送醫治療

住院患者病情逐漸好轉

6月8日下午開始,漳州漳浦縣佛曇多名群眾因食用貝類海產品後,出現頭暈、四肢麻痹等食物中毒症狀。據當地政府通報,截至8日24時許,有36名群眾被送往醫院救治。

泉州石獅市永寧鎮政府通報,6月7、8日當地已發生兩起8名外來務工人員因撿拾貝類海產品食用後食物中毒事件。

據相關部門通報,因受海洋赤潮影響,泉州、漳州沿海部分縣貝殼類海產品引起頭暈、手腳麻痹等身體不適症狀患者。

漳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立即作出部署,全力做好中毒患者的救治工作,組織力量迅速調查原因。截至目前,這些患者經過及時治療,病情穩定並逐漸好轉,部分患者已消除症狀離開醫院。

而據泉州石獅市永寧鎮政府通報,6月7、8日當地已發生兩起8名外來務工人員因撿拾貝類海產品食用後食物中毒事件,

所幸8人經過及時搶救治療,均已出院。

經漳州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專家初步判斷,這些患者系誤食了疑似為海水赤潮污染導致的麻痹性貝類毒素引發,該染毒貝類不能通過外觀與味道的新鮮程度加以分辨,冷凍和加熱不能使其完全失活。

處置:加強監管 嚴禁采拾制售貝類海產品

昨天,漳州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迅速發佈預警:因受海洋赤潮影響,

漳州市沿海部分縣6月8日,福建省海洋預報台官方網站發佈的福建沿海赤潮發生條件預測(2017年第41期)中顯示,據福建省赤潮災害監視監測網報告,6月6日,泉州石獅市梅林碼頭附近海域(位於預警海區Ⅶ區)發現赤潮,面積約2平方公里,赤潮水體呈暗紅色,呈片狀分佈。

赤潮,其實是水中的一些細菌、原生動物和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從而引起水體變色現象。

當赤潮發生時,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會遭到干擾和破壞,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長、發育、繁殖,甚至死亡。因發生時常在海洋或湖面上形成一大片紅色景象,被比喻成“紅色幽靈”。

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為鏈狀亞歷山大藻,該藻種可產生麻痹性貝毒。而人們經常食用的貝類海產品如貽貝(青蛤、淡菜)、牡蠣(生蠔),

會富集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