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你家孩子總和你懟 看完這篇文章 你就明白了

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有用嗎?氣也被氣死了!

很多情況下,媽媽會對著孩子吼!源于現在的孩子真的是不好管。你說往東,他偏往西。

你看下麵這位媽媽。她幾乎被氣瘋了。

”你怎麼又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告訴你多少遍了,玩完了要立即收起來,你怎麼就是不聽!你要氣死我啊?”

任你再吼數遍,孩子對媽媽不理不睬。

沒辦法,媽媽還得自己收拾滿地的玩具。孩子照樣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

看看下面這位媽媽。

“我數三聲,你再不回家,

你就別回了!你看看隔壁家的東東。你有他的一半嗎?”

“就不!就不!”孩子的聲音比媽媽的高。

結果,孩子照樣可以回家。媽媽照樣還需要發飆。

是的。一場媽媽輸了的戰爭。源于媽媽沒有堅持自己需要的堅持和溝通。

1,非暴力溝通究竟是什麼蓮花寶典

”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讓人們體會到更多的愛,被稱為“非暴力溝通。”

這是著名的心理學專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寫的《非暴力溝通》中的一段文字。

01

所謂“暴力溝通”,不一定就是大聲罵或者說出侮辱性的語言,才能稱之為暴力。而是指我們在溝通中給對方造成了傷害的行為。

盧森堡博士在書中指出,暴力溝通的根源在於如下的幾個方面。

一,做道德評判員

判定對方于我的價值觀是否相同。

如果不同,我就需要指責對方。讓對方遵從我的價值觀。

孩子在思維形成的初期,父母的評判標準,就是他的評判標準。

比如給孩子喝的奶粉。如果媽媽認為,媽媽從小給孩子喝的奶是適合你的。那麼,孩子也是認為,這個品牌的奶一定很好。不然,為什麼媽媽一定會讓自己喝這個牌子的奶?

所以,媽媽是對的。孩子也就對了!

有的時候,你選擇了你嚮往的,不一定是媽媽喜歡的。

所以,媽媽會對它進行否定!所以。你也必須否定自己的選擇。這是毫無疑問的。

親戚家有個小女孩,她特別喜歡小馬玩具,走到哪裡,就把小馬玩具帶到哪裡。

可是媽媽不高興。她認為,小女孩成天帶著個小馬玩具,會讓人覺得自己的孩子比較傻。於是,媽媽三番五次訓斥孩子,告訴孩子這樣不好。終於,孩子接受了媽媽的評判,放棄了自己的喜歡。

但是,媽媽的做法,

已經傷及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覺得無奈。

二,總是把衝突歸咎于對方。忽視彼此的感受

我們常常是想方設法去證明自己才是對的。

比如那個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的孩子的媽媽:”為什麼總是這樣說你,你不聽?你想氣死我嗎?”

三,借助協力廠商進行比較。證明自己沒錯

比如那位總是對著孩子數“一二三的媽媽。”

她總是拿隔壁家的東東和自己孩子比。

四,大人們經常用“不得不”來試圖回避責任

比如我那個親戚。她是怕別人說自己的孩子總是拿著小馬玩具,顯得傻,所以,不得不訓斥孩子。讓孩子遵從自己的想法。

五,總是拿出底線嚇唬人。如果不配合,就會受到懲罰

比如:“我數三聲,如果你不回家,你就別回去了!”媽媽的盛氣淩人,可能會使孩子跟你賭氣“,走向極端。

02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關鍵要素:觀察事實→體會感受→理解需要→提出請求

一,觀察事實,多講事實,少講觀點

把事實和觀點分開,孩子將更容易明白自己的對錯。

比如訓斥孩子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的孩子媽媽,把訓斥改成這樣的話:“你這周已經是第三次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了。我已經提醒過你玩具玩了之後要立即收起來,但是今天你又沒有做到。”這就是事實,把觀察到的現象告訴孩子,孩子更容易認識到自己確實做錯了。

二,感受比想法更容易讓孩子明白。而不是說想法

比如:“你有隔壁家的東東的一半嗎?”這句話就是想法。讓孩子不知道哪裡比不上東東。造成孩子不服氣。

要換成說 “如果是東東,他一定會聽我的話。“這句話是感受。孩子知道結果是什麼。

三,講清楚自己的底線,讓孩子別踩踏

比如,媽媽這樣對孩子說:“其實,把玩具收拾起來不是很難。像媽媽一樣把玩具放在箱子裡就可以。如果你不把他們收拾起來,房間多亂啊!房間一亂,媽媽就會生氣。媽媽生氣,孩子你會高興嗎?”

所以,媽媽要具體的說出希望孩子做什麼,並且要讓孩子明白。

03

總結一下,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法可以概括成一個四步法:

一觀察後說出事實(不是說評論)

二體會後說出感受(不是說想法)

三理解後說出需要(不要歸咎孩子)

四說出請求並爭取讓對方明白(請求要具體)

當你讀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發現,自己過去存在很多在和孩子溝通方面的誤區?

有點時候,媽媽要動動腦筋,想想為什麼孩子總是和你懟?掌握以上幾點__非暴力溝通,可以讓親子關係更融洽。

證明自己沒錯

比如那位總是對著孩子數“一二三的媽媽。”

她總是拿隔壁家的東東和自己孩子比。

四,大人們經常用“不得不”來試圖回避責任

比如我那個親戚。她是怕別人說自己的孩子總是拿著小馬玩具,顯得傻,所以,不得不訓斥孩子。讓孩子遵從自己的想法。

五,總是拿出底線嚇唬人。如果不配合,就會受到懲罰

比如:“我數三聲,如果你不回家,你就別回去了!”媽媽的盛氣淩人,可能會使孩子跟你賭氣“,走向極端。

02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關鍵要素:觀察事實→體會感受→理解需要→提出請求

一,觀察事實,多講事實,少講觀點

把事實和觀點分開,孩子將更容易明白自己的對錯。

比如訓斥孩子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的孩子媽媽,把訓斥改成這樣的話:“你這周已經是第三次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了。我已經提醒過你玩具玩了之後要立即收起來,但是今天你又沒有做到。”這就是事實,把觀察到的現象告訴孩子,孩子更容易認識到自己確實做錯了。

二,感受比想法更容易讓孩子明白。而不是說想法

比如:“你有隔壁家的東東的一半嗎?”這句話就是想法。讓孩子不知道哪裡比不上東東。造成孩子不服氣。

要換成說 “如果是東東,他一定會聽我的話。“這句話是感受。孩子知道結果是什麼。

三,講清楚自己的底線,讓孩子別踩踏

比如,媽媽這樣對孩子說:“其實,把玩具收拾起來不是很難。像媽媽一樣把玩具放在箱子裡就可以。如果你不把他們收拾起來,房間多亂啊!房間一亂,媽媽就會生氣。媽媽生氣,孩子你會高興嗎?”

所以,媽媽要具體的說出希望孩子做什麼,並且要讓孩子明白。

03

總結一下,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法可以概括成一個四步法:

一觀察後說出事實(不是說評論)

二體會後說出感受(不是說想法)

三理解後說出需要(不要歸咎孩子)

四說出請求並爭取讓對方明白(請求要具體)

當你讀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發現,自己過去存在很多在和孩子溝通方面的誤區?

有點時候,媽媽要動動腦筋,想想為什麼孩子總是和你懟?掌握以上幾點__非暴力溝通,可以讓親子關係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