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享譽中外的徽菜傳統名菜無為熏鴨竟與朱元璋有如此淵源!

無為熏鴨

菜品簡述:

無為熏鴨是沿江菜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一,

也是享譽中外的徽菜傳統名菜。它又名無為板鴨,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據無為縣誌記載:“民俗婚筵多用鵝後改為鴨”,至今當地還留傳著這樣的風俗。

用肥鴨薰制而成。成菜色澤金黃,皮脂厚潤,肉質鮮嫩,氣味芳香,別有風味

菜品典故:

典故一:

無為熏鴨,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據傳,清乾隆三十九年,安徽無為縣廚師採用先熏後鹵的獨特方法烹製鴨子,成菜色澤金黃油亮,

滋味鮮美可口,其制法與口味均獨具一格,因而全縣聞名,故稱“無為熏鴨”。後來傳至各地,到清末已聞名全省,銷往各地,成為安徽省人們最喜愛的特色菜肴之一。

典故二:

無為熏鴨最初的由來還跟朱元璋有關係。原來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時候家窮,

給人家放牛。但是東家不給他吃飽肚子,所以一群放牛童聚在一起,便幹起捉野鴨子的活計來了。他們不敢帶回家去吃,就在野外割些茅草,架起火來熏烤。有時烤不熟,便埋在火灰裏,等第二天扒出來,鴨肉又香又爛,好吃極了。

後來,這一做法在民間流傳開來,

並由安徽省無為縣賣牛肉的回民馬常有發揚光大,還摸索出用鋸末熏鴨的獨特製作工藝,從此無為的馬常有清真熏鴨生意做大了,而“無為熏鴨”成了風靡全國的地方風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