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發達國家的孩子為什麼要一種樂器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孩童時期經常彈奏一種樂器有利於兒童腦部發育。

為證明這一點,研究者跟蹤調查了15名9至12歲會演奏樂器的兒童(包括男孩和女孩)以及12名不會演奏樂器的兒童。

此外,還調查了一些會演奏和不會演奏樂器的成年人。這些孩子和成年人都通過了智力、記憶力和適應能力測試。結果顯示,演奏樂器可以使孩子的大腦更加靈活,並促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更加獨立。

美國哈佛大學與波士頓兒童醫院神經科學研究小組的一項研究顯示,

自孩童時期經常演奏一種樂器有利於開發大腦的“執行”機能,幫助其適應新環境或複雜形勢。

科學家表示,大腦有兩種執行機能會特別受到樂器演奏的刺激。一個是心理靈活性,即根據形勢變化兼顧多種行為的能力,例如在算術練習時交替計算加減法。另一項機能是記憶力。即便到了成年,演奏樂器依然會對大腦帶來不可忽視的好處。

研究者指出,目前已發現演奏和不演奏樂器的成年人在認知靈活性(語言流暢性)和記憶力方面有不同的行為表現。人腦資訊處理能力的發育軌跡始于兒童時期,而在青少年甚至成年時期仍會持續發展。

父母怎樣輔導孩子學習樂器呢?

音樂能刺激人大腦皮層的活動,並對大腦邊緣系統和腦幹網狀結構產生直接影響,調節大腦功能,促進大腦和感覺器官的發育,還可以幫助大腦左右半球平衡發展” 這是很多生理學家和醫學家的不斷研究得出的結論。

想提高兒童的思維能力和想能力,增強記憶力,促進智力的發展和提高,音樂教育無疑是啟迪智慧,豐富想像的一把鑰匙。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水準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讓孩子從小學習樂器,但是,怎樣引導孩子熱愛所學樂器,並不斷地增強他掌握與演奏好這種樂器的良好願望呢?家長又該怎樣輔導孩子學習樂器呢?

1首先要培養孩子對學樂器的興趣

要經常讓孩子看音樂會,看同齡兒童的演奏,欣賞一些優美的音樂作品,讓孩子產生“我要學”的想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並選擇一種孩子感興趣樂器來學。

2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知識水準進行輔導

孩子學習時訓練的難度不應太大,要從淺入深,從易到難,最好用遊戲的形式來輔導,可以用模仿小動物的叫聲來進行指法練習與樂器知識的學習。

3要掌握好孩子的心理特點,多鼓勵、多表揚,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一旦孩子對樂器產生厭惡不能接受時家長一定要多加引導,態度切不可急躁粗暴,不要急於求成。這只是學習的過度時期。

4訓練時要採用動靜交替、有松有緊的方法

訓練的時間不要太長,因為孩子的骨骼還沒發育完全,長時間的訓練會導致孩子骨骼畸形,訓練時要採用動靜交替、有松有緊的方法。

5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條件,多提供表演機會

讓孩子經常為家長、客人或小夥伴們表演,在表演中,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如果有條件,孩子的水準也到了一定的程度,還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樂器比賽或有組織的表演活動等,曾加孩子的自信心。

訓練的時間不要太長,因為孩子的骨骼還沒發育完全,長時間的訓練會導致孩子骨骼畸形,訓練時要採用動靜交替、有松有緊的方法。

5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條件,多提供表演機會

讓孩子經常為家長、客人或小夥伴們表演,在表演中,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如果有條件,孩子的水準也到了一定的程度,還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樂器比賽或有組織的表演活動等,曾加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