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學棋的孩子為什麼要參加段級位賽?

9月30日,《圍棋教育的真正價值是什麼》發佈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思考,也有爭論,當然也有……再次強調一下個人觀點:只有發掘出圍棋最有價值的東西,然後才能去發揚光大它。

才能找到解決當前困擾我們的一些問題的辦法。

深圳的梁偉棠九段、河北的郝明霞二段,第一時間和我探討。兩位身為職業棋手,除了勝負和技術外,對圍棋的價值這樣宏觀的問題一直也在思考,讓我非常感動。他們認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準確一些,會更完整些。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我又仔細想了一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也是涵蓋了“發現問題的能力”的,

要解決問題首先要學會發現問題。

所以說,“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圍棋教育價值的根本。而且,這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都是可以通過實際檢驗而得到驗證的。從廣義範疇上看,“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涵蓋文化、洞察力、邏輯思維能力、創造力、想像力、意志力、計算力、抗挫力等等。

為什麼我要反復強調這個問題,是因為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忽略了圍棋這個最重要的價值,而去強化其他的衍生價值的話,圍棋教育就可能要走偏了。“圍棋會使孩子懂禮貌”、“圍棋能讓孩子快樂”、“圍棋使孩子安靜”、“圍棋使孩子學會思考”等等,

這些去招生時可以說,但是在真正教學時,當然更重要的應該是圍棋,教圍棋是根本。否則,學禮貌可以去禮儀學校;要快樂,可以去各種快樂的班;要學會思考,也可學奧數……而只有教會孩子們下圍棋,才能真正提高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做圍棋教育的同行們只有高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面旗幟,大聲去說,去宣傳,讓家長們認識到學習圍棋對孩子的真正好處什麼,才能讓圍棋教育事業更加健康、更加快速地發展。

也許有人會問:怎麼才能讓家長們相信自己的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了呢?在圍棋中棋藝水準的進步,

是證明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那怎樣才能證明棋藝水準進步了呢?

答案非常簡單:那就是參加各種能檢測孩子棋藝水準的比賽。

又會有反對者說:那不是又成了競技圍棋了嗎?

在這裡我想請問各位,我們上學的時候為什麼還要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你們產生過“學文化為什麼還要考試”的疑問嗎?參加比賽與我們在上學時參加的考試是一樣的,是檢驗掌握所學科目程度的唯一標準,如果您對考試沒產生質疑的話,那為何還要質疑孩子參加比賽呢?

誠然,成為職業棋手,參加世界大賽,再寬泛點說成為業餘高手參加各種比賽,可以說是競技體育。如果把升級、升段賽這種檢測孩子圍棋學習程度的比賽都說成競技圍棋,那就有偷換概念之嫌了。升級、升段賽是說明孩子的棋力水準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和純粹的“競技”完全是兩回事。

稍有圍棋常識的人都知道,成為業餘5段、6段是很難,但是達到1段、2段的水準,普通的孩子在正規圍棋學校學習兩、三年,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另外,參加大型的比賽對孩子們的心智、抗挫能力都是一個很好的鍛煉,也是一個重要的成長過程。

退一萬步講,沒有考核標準,如何能檢驗學習的品質呢?試問全世界有哪個領域是沒有考核標準的呢?比如你送孩子去學鋼琴,去新東方學英語,不是都要通過“考級”來證明自己達到的水準嗎?怎麼到了圍棋這裡,參加業餘段級位考試就變成了“競技”範疇了呢?

有些學校也把“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得很重要,甚至是頭條,但是我們一定要請家長們注意的是:這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可以得到印證和檢驗的,而且是公開檢驗的。

我認識一位元叫謝羽桐的女老師,帶著幾個小夥伴開辦了一個叫“壹心少兒圍棋”的機構,喊出了“2年入段”的口號,我為她們點贊!

謝老師說:現在的所謂快樂圍棋就是商人牟利的工具,和真正的圍棋相差甚遠。快樂和進取並不違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有了實際的進步才能從中收穫成就感,收穫很多棋盤外的東西,這些東西是在學棋的過程中持續努力地向前奔跑,不停跌倒又爬起來再接著跑中得到的,是從面對挫折的怯懦、不安到奮勇拼搏的轉變中得到的。這些和一些不懂棋的老師用嘴巴哄、課堂上動畫片裡放的“快樂”無甚關係。做教育就要做最真誠的教育!(李哲勇2017年10月3日)

是檢驗掌握所學科目程度的唯一標準,如果您對考試沒產生質疑的話,那為何還要質疑孩子參加比賽呢?

誠然,成為職業棋手,參加世界大賽,再寬泛點說成為業餘高手參加各種比賽,可以說是競技體育。如果把升級、升段賽這種檢測孩子圍棋學習程度的比賽都說成競技圍棋,那就有偷換概念之嫌了。升級、升段賽是說明孩子的棋力水準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和純粹的“競技”完全是兩回事。

稍有圍棋常識的人都知道,成為業餘5段、6段是很難,但是達到1段、2段的水準,普通的孩子在正規圍棋學校學習兩、三年,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另外,參加大型的比賽對孩子們的心智、抗挫能力都是一個很好的鍛煉,也是一個重要的成長過程。

退一萬步講,沒有考核標準,如何能檢驗學習的品質呢?試問全世界有哪個領域是沒有考核標準的呢?比如你送孩子去學鋼琴,去新東方學英語,不是都要通過“考級”來證明自己達到的水準嗎?怎麼到了圍棋這裡,參加業餘段級位考試就變成了“競技”範疇了呢?

有些學校也把“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得很重要,甚至是頭條,但是我們一定要請家長們注意的是:這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可以得到印證和檢驗的,而且是公開檢驗的。

我認識一位元叫謝羽桐的女老師,帶著幾個小夥伴開辦了一個叫“壹心少兒圍棋”的機構,喊出了“2年入段”的口號,我為她們點贊!

謝老師說:現在的所謂快樂圍棋就是商人牟利的工具,和真正的圍棋相差甚遠。快樂和進取並不違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有了實際的進步才能從中收穫成就感,收穫很多棋盤外的東西,這些東西是在學棋的過程中持續努力地向前奔跑,不停跌倒又爬起來再接著跑中得到的,是從面對挫折的怯懦、不安到奮勇拼搏的轉變中得到的。這些和一些不懂棋的老師用嘴巴哄、課堂上動畫片裡放的“快樂”無甚關係。做教育就要做最真誠的教育!(李哲勇2017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