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235期)

白某,男,45歲。67年9月3曰初診。

患者腰膝酸痛,右臂酸脹,後背拘急1年多。

中西藥治療均乏效。近一月來身熱、身重,午後加重,雙下肢輕度浮腫。舌苔白膩,脈弦滑細。

處方:██湯。

服上藥3劑,身熱、身重皆減。繼服3劑,身熱愈,腰膝酸疼也減輕。後來檢查出腎盂腎炎,改服豬苓加減治療1月餘而愈。

答案下期公佈。

上期答案:半夏瀉心東加味。(注: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任某,女,16歲,初診日期1965年12月30日。

於1958年患痢疾,久治無效。現大便仍下膿狀物,劇則日五六行,時腹痛、腸鳴,

口幹,心下痞,舌苔白根膩,脈弦細。

與半夏瀉心東加芍藥: 半夏四錢,黃芩三錢,黃連三錢,黨參三錢,乾薑三錢,大棗四枚,炙甘草三錢,白芍三錢。

結果:上藥服六劑,腹痛、心下痞皆減,便中膿狀物不見,大便溏稀日2~3行,原方再服七劑而諸症已。(胡希恕醫案)

按:此下利為少陽太陰合病,其因胃氣不振而致飲留邪聚,呈上熱下寒之證。故以黨參補中健胃,和之以大棗、甘草,並以半夏降逆和胃,

以乾薑溫下寒驅飲,以黃芩、黃連清上熱解痞止利,因腹痛明顯,故加芍藥緩急止痛。

由本例治驗可看出,半夏瀉心湯可用於急性、慢性下利,也就是說,無論急性還是慢性下利,只要見本方證即可用之。

原文複習

《傷寒論》第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複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

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也,宜半夏瀉心湯。

《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之第十七》: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各家論述

胡希恕:那麼在這兒呢它只是提一個心下滿,這不是全證。全證:嘔而心下痞硬,腹鳴,它必有這些證侯,或者下利,它下利也治,那麼這個方劑也是常用的方劑。我們現在對於胃腸功能紊亂,用現在的話說,這個方劑都常用的,

又有嘔,大便又溏泄,肚子瓜拉瓜拉叫喚,心口這個地方覺堵塞,不願意吃東西,這個方劑都常用。

《傷寒來蘇集》:傷寒五六日,未經下而胸脅苦滿者,則柴胡湯解之;傷寒五六日,誤下後,心下滿而胸脅不滿者,則去柴胡、生薑,加黃連、乾薑以和之。此又治少陽半表半裡之一法也。然倍半夏而去生薑,稍變柴胡半表之治,推重少陽半裡之意耳。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故仍名曰瀉心,

亦以佐柴胡之所不及。

《醫方集解》:苦先入心,瀉心者,必以苦,故以黃連為君,黃芩為臣,以降陽而升陰也;辛走氣,散痞者必以辛,故以半夏、乾薑為佐,以分陰而行陽也;欲通上下交陰陽者,必和其中,故以人參、甘草、大棗為使,以補脾而和中。

大象中醫,為您提供最便捷、實用、可攜帶的中醫工具

安卓、iOS版本均已上線,請到各大應用商店

安卓、iOS版本均已上線,請到各大應用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