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著名戰役之五“三監之亂”:周公三兄弟戰敗,商紂王之子死亡

摘要:中華5000年的歷史中,發生了很多次戰役,有些戰役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本文講述《三監之亂》戰役篇。

三監之亂簡介

三監之亂是周成王時期商王畿地區的三位元統治者叛亂的事件。武王滅商後,分商王畿為三部分,設三監治理。三監的具體人物:周公兄管叔鮮、弟蔡叔度、霍叔處。武王滅商後第三年病逝,周成王年幼,周公攝政,此時妄圖複國的武庚挑唆三監作亂,周王朝面臨嚴峻的形勢,周公東征,誅武庚,殺管叔鮮,放蔡叔度,

廢霍叔處為庶民,平定了三監之亂 。

三監之亂經過

周武王取得政權後,根據當時的仁義原則“滅國不絕祀”,所以保留了殷人的祭祀,讓商紂王的兒子武庚駐守商殷故地,作為周王朝的小諸侯國,在商殷故地周邊建三國,為監督商殷之意,周武王讓他的三個弟弟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分別管理這三個國家。

滅商第三年,周武王病逝,因周成武年幼,周公攝政,可作為周公旦的兄弟們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卻不服,而商紂王的兒子武庚一直有想複國的打算,這個時候武庚放出假消息說周公想篡位,然後與負責三監的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聯繫,最後四人達成一致。

因周公制定的周朝制度限定了諸侯國的自由,令一些諸侯國不滿,武庚聯合“三監”,在加上二十多個諸侯國和方國,宣讀周公不仁,應由管叔鮮攝政。消息傳到鎬京後,周公親自掛帥,薑子牙為軍師,集合八萬精兵,戰將百員,向“三監”進軍。

經過3年的戰爭,武庚戰敗被殺,反叛主犯管叔鮮被殺,從犯蔡叔度被放逐,沉默者霍叔處被廢除貴族身份。

三監之亂意義

三監之亂嚴重威脅到了周朝的統治秩序,周公東征勝利以後,徹底消滅了殷商王朝的殘餘勢力,擴大東方境土。為了鞏固周王朝在東方的統治,周公進一步營建東都雒邑和封建諸侯。周公、成王、康王時期是西周王朝穩定發展時期,

“刑錯四十年不用”,史稱“成康盛世”。

我是趣味的歷史,原創作品,盜文必究。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