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文武才智俱備的“漢初三傑”,對劉邦的疑忌束手無策,這個世界最難破的局就是不被信任

西漢立國之初,一次劉邦在洛陽與群臣邊喝酒邊談心交心,

他說了一段流傳千古的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這個時的大漢朝還是君臣同心、一派和諧的政治景象。

然而隨著政權的穩固,劉邦的疑心病也在加重,他開始翦除異姓侯王,開國功臣們普遍遭遇來自君主的信任危機。

張良、蕭何、韓信,大名鼎鼎的漢初三傑,在這場信任危機中無一倖免。他們三人根據所處不同情勢,運用自己智慧,努力地去化解這場危機,得到了不同的結局。

張良:修道自苦,全身而退

看到彭越、韓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慘結局,聯想到范蠡、文種的前世教訓,張良深諳“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便以身體有病為托詞,閉門不出,修道養仙,無論誰勸都堅持淡出政治,徹底遠離權力場,最後得以善終。

蕭何:自汙名節,僥倖過關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蕭何幫著劉邦、呂雉殺死韓信後,這位深謀多智的蕭相國也認真地考慮起來自己應該何去何從。為消除疑忌,蕭何違心地做出與民爭利的壞事來自汙名節,故意留下污點。後來劉邦又借著對蕭何奏章中的一個建議不滿,將他逮捕入獄,幸虧有義士冒死申辯才予以釋放。60多歲的蕭何,

從監獄卸下刑具,光著腳丫子,蓬亂著頭髮,渾身臭哄哄地來向劉邦謝恩。幸運的是,劉邦不久駕崩,否則蕭何能否過關真是難以預料。

韓信:處處被動,坐以待斃

沒有韓信,便沒有劉邦的社稷江山。在劉邦最困頓的關鍵時候,韓信被拜為大將,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

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被奉為“兵仙”“戰神”。戰場上節節勝利的韓信,在政治上卻處處被動。漢六年,劉邦親自到楚地,把韓信捆起來綁到長安,由王降侯。漢十年,以參與陳豨反叛為藉口,呂雉用計將韓信殺死,除去心頭之患。

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在秦末漢初巨大社會動亂中磨礪出來的人中豪傑,智商不可謂不高,能力不可謂不強,可是面對劉邦的疑忌,似乎都變得手無足措。張良、蕭何小心謹慎,一味退讓隱忍,勉強保住性命。韓信被綁到長安五年多也沒想出萬全之計,這位戰神坐以待斃,最後死於婦人之手。令人嗟歎不已!

人心如山川險惡。世間最脆弱的東西便是信任,建立很難,崩潰很容易。懷疑太容易,信任太難。贏得信任,需要十二分努力,引起懷疑,不需要努力就行。在複雜的環境裡,如果能夠快速形成合作信任,會給人提供核心競爭力和絕佳發展機會。

信任是一件奢侈品。對一個人信任不信任,與能力沒有半毛錢關係,根本要看能不能靠得住,是不是駕馭得了。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漢初三傑”是劉邦的財富和資源,一旦政權穩固了,他們又成為包袱和負擔。越是優秀精明,越容易讓人感覺靠不住,越要注意預防和化解信任危機。

信任是最難破的局。信任總是來得太慢,人與人之間彌合罅隙重建信任,需要排除各種現實利益困擾,拓展有效交往管道,把時間成本、金錢成本和智力成本降到最低,才能建立形成有效的信任。同時,一旦信任沒有建立起來或者建立起來後被打破,無論多麼努力都難以恢復起來,怎麼證明都是多餘。那麼,此時就需要放下包袱,把簡單做人、用心做事作為生存法則,一步步尋找機會恢復和贏得信任。

可是面對劉邦的疑忌,似乎都變得手無足措。張良、蕭何小心謹慎,一味退讓隱忍,勉強保住性命。韓信被綁到長安五年多也沒想出萬全之計,這位戰神坐以待斃,最後死於婦人之手。令人嗟歎不已!

人心如山川險惡。世間最脆弱的東西便是信任,建立很難,崩潰很容易。懷疑太容易,信任太難。贏得信任,需要十二分努力,引起懷疑,不需要努力就行。在複雜的環境裡,如果能夠快速形成合作信任,會給人提供核心競爭力和絕佳發展機會。

信任是一件奢侈品。對一個人信任不信任,與能力沒有半毛錢關係,根本要看能不能靠得住,是不是駕馭得了。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漢初三傑”是劉邦的財富和資源,一旦政權穩固了,他們又成為包袱和負擔。越是優秀精明,越容易讓人感覺靠不住,越要注意預防和化解信任危機。

信任是最難破的局。信任總是來得太慢,人與人之間彌合罅隙重建信任,需要排除各種現實利益困擾,拓展有效交往管道,把時間成本、金錢成本和智力成本降到最低,才能建立形成有效的信任。同時,一旦信任沒有建立起來或者建立起來後被打破,無論多麼努力都難以恢復起來,怎麼證明都是多餘。那麼,此時就需要放下包袱,把簡單做人、用心做事作為生存法則,一步步尋找機會恢復和贏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