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些檢後誤區一定要注意,否則體檢就白做了!

案例大觀

忽視體檢報告結果一命嗚呼

案例一:某單位退休職工體檢,有位67歲老人胸片發現小結節,體檢報告上明確要求進一步檢查。但老人拿到報告後根本沒看一眼就放在抽屜裡。

數月後因身體不適到醫院就診,經檢查後診斷為“肺癌”,錯過了治療的機會。

案例二:某單位處長連續做了三年體檢都沒有發現器質性變化,卻在第四年突然查出尿毒癥。翻開往年的體檢報告才發現,原來在第一年的報告裡已有“苗頭”,且資料逐年上升,每年的報告都明確要求他到腎科做進一步檢查,然而他卻從來沒有留意過醫生的報告建議。

專家解析:現在很多人逐漸重視體檢,

但卻忽略了體檢後應該幹的事。其實,體檢只是對身體某一個特點時期部分狀態的描述,即健康資料的收集手段,後續的健康管理才是最終目的。

如果要對健康真正負責,無論是體檢中心還是個人都應更關注健康的“上游管理”:包括心理、運動、營養、睡眠、食物鏈、環境、生活習慣、行為方式、藥物等方面的干預。換句話說,體檢的真正意義在於早發現問題,讓專業人員來‘管理’他們的健康。

若等到查出病來再干預,像案例一、二中的那位老人和處長一樣,可能已經太遲了。

體檢後不能蒙,一定要重視體檢報告

不少人重視體檢,但不重視體檢報告上的資料:要不事不關己,認為體檢過程比結果重要;要不似懂非懂,對指標的含義一頭霧水。醫生提醒,陷入“體檢後誤區”者一定要重視看體檢報告。

誤區一、不懂體檢報告,也不找醫生

體檢後要認真閱讀體檢報告,

瞭解自己的需求,查看報告是否提示了某方面的問題,是否有警告標誌。看體檢報告不只是看字面上的資料,還要看字面下的含義。即便沒查出什麼問題,也不代表你很健康!

看體檢報告不只是看有沒有病,還要看有沒有得病的風險。報告是靜態的,人是動態的。體檢反映的只是當下的狀況,即使資料在正常範圍內,但並沒有反映其上升或下降趨勢。

因此,拿到檢查結果應該積極諮詢醫生,並將個人的家族病史、生活習慣、食物耐受等資訊告知醫生,積極配合體檢中心的健康管理。可通過康康體檢網免費諮詢醫生,專業的檢後顧問團隊不僅可以結合你個人的生活習慣、家族遺傳以及其他相關指標來分析、提醒你,給你有用的建議,還能告訴你,你所檢查的專案是不是齊全。

誤區二、資料在正常範圍內代表身體沒問題

指標未超出正常值,不代表絕對正常。目前,大部分體檢指標的設定是根據疾病標準而非健康標準來定,換句話說,體檢指標正常只能說明身體狀況達到60分的及格標準,卻不能說明身體是健康的。

此外,指標是因人而異的。比如血脂、膽固醇指標的正常值標準僅僅針對健康人群,但對於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人來說,這樣的資料可能就是一個危險的狀態。

也就是說,未查出問題者切勿大意:若身體不舒服可向醫生諮詢,考慮檢查項目是否有偏漏、是否該增加檢查項目;此外,在醫生建議下繼續保持好習慣,改掉壞習慣,讓身體更健康。同時,可將個人及家庭每年的體檢報告上傳到康康體檢網檢後服務雲平臺免費永久儲存,建立屬於自己和家庭的“健康檔案”。

誤區三、資料與參考值不同肯定有病了

指標資料不在正常值內,也不代表一定有病,例如你休息不好轉氨酶會增高。體檢指標的資料是統計學根據大樣本定的通用指標,沒有包括“小概率”事件。所以廣義來講是一個提示性指標,並不是所謂“金標準”的診斷指標。尤其內分泌指標總是隨著個人生活習慣、身體狀態、環境而不斷波動,需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才能確診。

當然,已查出問題者須做好隨診,需通過一系列的檢查、複診,分析比對所有檢查結果才可確診;確診後若需治療,應及時就醫勿拖延。

誤區四、體檢單說身體異常趕緊自己抓藥

自己抓藥,可能偶爾會撞對,但更多時候會耽誤病情。體檢指標間具有相關性,比如指標顯示肝功能不正常,但患者並不知肝功能與哪些其他器官功能(指標)相關,不知引起異常的原因是什麼,故用藥只治標不治本,並不是有針對性的治療。指標所描述的狀態以及相關指標,只有醫生才能看得出來,非專業人士不要自作主張買藥。

最好接受醫生與專業管理中心的指導,從心理、運動、營養、睡眠、食物鏈、環境、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八方面進行“健康干預”。

考慮檢查項目是否有偏漏、是否該增加檢查項目;此外,在醫生建議下繼續保持好習慣,改掉壞習慣,讓身體更健康。同時,可將個人及家庭每年的體檢報告上傳到康康體檢網檢後服務雲平臺免費永久儲存,建立屬於自己和家庭的“健康檔案”。

誤區三、資料與參考值不同肯定有病了

指標資料不在正常值內,也不代表一定有病,例如你休息不好轉氨酶會增高。體檢指標的資料是統計學根據大樣本定的通用指標,沒有包括“小概率”事件。所以廣義來講是一個提示性指標,並不是所謂“金標準”的診斷指標。尤其內分泌指標總是隨著個人生活習慣、身體狀態、環境而不斷波動,需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才能確診。

當然,已查出問題者須做好隨診,需通過一系列的檢查、複診,分析比對所有檢查結果才可確診;確診後若需治療,應及時就醫勿拖延。

誤區四、體檢單說身體異常趕緊自己抓藥

自己抓藥,可能偶爾會撞對,但更多時候會耽誤病情。體檢指標間具有相關性,比如指標顯示肝功能不正常,但患者並不知肝功能與哪些其他器官功能(指標)相關,不知引起異常的原因是什麼,故用藥只治標不治本,並不是有針對性的治療。指標所描述的狀態以及相關指標,只有醫生才能看得出來,非專業人士不要自作主張買藥。

最好接受醫生與專業管理中心的指導,從心理、運動、營養、睡眠、食物鏈、環境、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八方面進行“健康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