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又窮又苦又破的大學!只能仰望無法超越的西南聯大!

作者 | 事後朱哥亮

一、大學重建易 精神找回難

西南聯大是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近些年,重建西南聯大的呼聲不斷湧起,並呼籲將“西南聯大故里”打造成為昆明的文化標識。這一建議立即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早在2006年,西南聯大校友、中科院院士鄒承魯就曾提議,“為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繼續輝煌,現在有必要重建西南聯大”。半個多世紀以來,由於各種原因成為歷史的大學不在少數,為何偏偏只提重建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只有八年,雖然短暫,卻是宛若流星,光芒耀眼。

(校門)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為了保護文化和教育,當時的教育部分別授函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和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組織三校師生撤離到長沙。

■1937年9月,三校師生1600多人經過長途跋涉,陸續到達長沙。後因日軍快速南下,戰火漫延至長江沿線,當時的教育部又決定將三校撤到雲南。

■1938年3月,三校師生歷經千辛萬苦到達雲南昆明,組建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簡稱西南聯大,並于當年5月4日開課。建校伊始,西南聯大可謂又窮又苦又破。當時,學生宿舍36棟,沒有一磚一瓦,夯黃土為牆,堆茅草為頂,窗戶僅有幾根樹枝遮擋;教室、辦公室、實驗室54棟,為土牆鐵皮頂結構;食堂2棟,圖書館1棟,為土木結構;絕大多數師生經常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還得不時躲避敵機的轟炸……

(教室及宿舍)

教授們學生們生活苦到什麼程度?

抗日戰時,由於濫發鈔票,造成物價飛漲,1937年上半年(即抗戰以前),一個教授的平均月薪約為350元法幣(抗戰以前一元法幣即一元銀圓),到了1943年下半年聯大教授的每月平均收入為3697元法幣,物價比1937年上半年上漲了405倍,

因此教授的3697元收入只等於1937年的8.3元!依靠這僅值8.3元的每月薪水,又如何能維持一家幾口人的生活呢?

(聯大教師宿舍)

朱自清在西南聯大任教時,生活十分艱難。有一次他外出時被一個乞丐跟上了,為了甩掉乞丐,他就說:“老弟,我是聯大教授!”話音剛落,

只見乞丐轉身就走了。

聞一多先生每天上午在聯大授課,下午在中學兼課,晚上批改了學生作業後,半夜還得開始為別人刻圖章賣錢!才能勉強度日。

老師如此,學生的生活也不好過。

畢業于西南聯大的賀祥麟教授回憶:我當時是外文系學生,由於物價飛漲,聯大學生食堂不僅伙食品質極差,而且每天只能吃兩頓飯。上午 l0點和下午4點各吃一餐。也就是說要在早晨8點至l0點上兩堂課後,再吃早飯,有時餓的無力氣上頭兩節課。

即便如此,聯大師生不畏艱險,堅持了8年之久,直到抗日戰爭結束。

二、有大師才能有好大學

西南聯大被譽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

1938年5月4日至1946年5月4日,短短8年時間,西南聯大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取得世人矚目的成就。根據相關資料統計,西南聯大培養畢業生3343人,其中誕生了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73位“兩院”院士,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中國科學院院士胡海岩曾說:“當今中國沒有一所大學能達到上世紀30-40年代西南聯合大學的辦學水準。”

西南聯大取得的輝煌成就,自然是我們緬懷的直接原因,然而真正令我們對西南聯大念念不忘的,則是西南聯大的“成功之道”。那麼,西南聯大是如何成功的呢?

清華大學校長、後來實際主持西南聯大工作的梅貽琦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話在西南聯大得到了充分體現。西南聯大雖然辦學條件極其艱苦,然而大師雲集。

學校常委會由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三位組成,中國文學系有朱自清、胡適、劉文典、聞一多、王力等,外國語文學系有吳宓、錢鐘書、朱光潛等,歷史學系有陳寅恪、傅斯年、錢穆、吳晗等,哲學心理學系有湯用彤、馮友蘭、金嶽霖等,算學系有陳省身、華羅庚等,物理學系有吳大猷、葉企孫、周培源等……幾乎每個院系、每個學科,都不乏如雷貫耳的大師,他們在各個領域,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三、教授才是一所大學的核心

梅貽琦主持西南聯大期間,堅持民主之風和自由之風,認為教授才是一所大學的核心,校長只是處於輔助地位,因此“學術獨立和自由”在西南聯大得以真正落實。時任歷史學系教授的陳寅恪,宣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與梅貽琦先生的觀點不謀而合,並在西南聯大表現得淋漓盡致。精神的獨立,思想的自由,使得西南聯大在學術方面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氛圍。西南聯大奉行的“教授治校”、“通識教育”、“中西會通”、“文理會通”、“古今會通”等治學經驗,值得後人不斷學習、總結和借鑒。

四、文化不滅 國家不亡

德國詩人里爾克說過:“生存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內心的熱烈和無限地進行著的體驗”

西南聯大蘊含著深沉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情懷,是多長的歲月都無法抹去的,那麼艱苦的歲月,越發顯出聯大師生的精神。

西南聯大的建立,源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三校師生身負國恥,心懷國家,對祖國和人民的愛,對侵略者的仇恨,深深地埋在心底,師生們在這種愛與恨的交織中埋頭學業,期望立學為民,治學報國,情感何其赤誠、何其熱烈,這是後來任何一個時代的學子都無法真正體悟的。

對此,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張奠宙在為著名數學家陳省身作傳時寫道:“戰時的西南聯大,生活簡單困苦,但學術研究十分活躍,為常人所難以想像。理由很簡單,所有的人,都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

1925年,聞一多在給梁實秋的一封信中寫道:“我國前途之危險不獨政治、經濟有被人征服之慮,且有文化被人征服的禍患。文化之征服甚於其他方面之萬千倍。杜漸而防微,舍我輩其誰堪任之。”可以說,聞一多早在西南聯大建立十多年前,便已經預見到了中華文化面臨的危機,並為後來西南聯大創立的根本價值和意義埋下了伏筆。

我們今天懷念西南聯大,其實就是在懷念它的精神:獨立、自由、愛國、情懷、文化……一個物質上富足的民族,終究要在精神的世界裡成為一個富人,才能讓整個民族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這就是西南聯大留給我們的最大財富,也是我們對它銘記于心的根源。

一所又窮又苦又破的大學!只有八年時長,卻讓我們迄今只能仰望無法超越的西南聯大!

以我們現在的財力物力,如果重建,可以建的富麗堂皇、規模宏大。但是,如果只是從名字上及形式上重建西南聯大,那倒不如暫時讓西南聯大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吧。

圖片來自網路

2017.06.13

後語:

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長期堅持原創真的很不容易。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再吃早飯,有時餓的無力氣上頭兩節課。

即便如此,聯大師生不畏艱險,堅持了8年之久,直到抗日戰爭結束。

二、有大師才能有好大學

西南聯大被譽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

1938年5月4日至1946年5月4日,短短8年時間,西南聯大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取得世人矚目的成就。根據相關資料統計,西南聯大培養畢業生3343人,其中誕生了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73位“兩院”院士,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中國科學院院士胡海岩曾說:“當今中國沒有一所大學能達到上世紀30-40年代西南聯合大學的辦學水準。”

西南聯大取得的輝煌成就,自然是我們緬懷的直接原因,然而真正令我們對西南聯大念念不忘的,則是西南聯大的“成功之道”。那麼,西南聯大是如何成功的呢?

清華大學校長、後來實際主持西南聯大工作的梅貽琦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話在西南聯大得到了充分體現。西南聯大雖然辦學條件極其艱苦,然而大師雲集。

學校常委會由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三位組成,中國文學系有朱自清、胡適、劉文典、聞一多、王力等,外國語文學系有吳宓、錢鐘書、朱光潛等,歷史學系有陳寅恪、傅斯年、錢穆、吳晗等,哲學心理學系有湯用彤、馮友蘭、金嶽霖等,算學系有陳省身、華羅庚等,物理學系有吳大猷、葉企孫、周培源等……幾乎每個院系、每個學科,都不乏如雷貫耳的大師,他們在各個領域,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三、教授才是一所大學的核心

梅貽琦主持西南聯大期間,堅持民主之風和自由之風,認為教授才是一所大學的核心,校長只是處於輔助地位,因此“學術獨立和自由”在西南聯大得以真正落實。時任歷史學系教授的陳寅恪,宣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與梅貽琦先生的觀點不謀而合,並在西南聯大表現得淋漓盡致。精神的獨立,思想的自由,使得西南聯大在學術方面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氛圍。西南聯大奉行的“教授治校”、“通識教育”、“中西會通”、“文理會通”、“古今會通”等治學經驗,值得後人不斷學習、總結和借鑒。

四、文化不滅 國家不亡

德國詩人里爾克說過:“生存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內心的熱烈和無限地進行著的體驗”

西南聯大蘊含著深沉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情懷,是多長的歲月都無法抹去的,那麼艱苦的歲月,越發顯出聯大師生的精神。

西南聯大的建立,源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三校師生身負國恥,心懷國家,對祖國和人民的愛,對侵略者的仇恨,深深地埋在心底,師生們在這種愛與恨的交織中埋頭學業,期望立學為民,治學報國,情感何其赤誠、何其熱烈,這是後來任何一個時代的學子都無法真正體悟的。

對此,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張奠宙在為著名數學家陳省身作傳時寫道:“戰時的西南聯大,生活簡單困苦,但學術研究十分活躍,為常人所難以想像。理由很簡單,所有的人,都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

1925年,聞一多在給梁實秋的一封信中寫道:“我國前途之危險不獨政治、經濟有被人征服之慮,且有文化被人征服的禍患。文化之征服甚於其他方面之萬千倍。杜漸而防微,舍我輩其誰堪任之。”可以說,聞一多早在西南聯大建立十多年前,便已經預見到了中華文化面臨的危機,並為後來西南聯大創立的根本價值和意義埋下了伏筆。

我們今天懷念西南聯大,其實就是在懷念它的精神:獨立、自由、愛國、情懷、文化……一個物質上富足的民族,終究要在精神的世界裡成為一個富人,才能讓整個民族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這就是西南聯大留給我們的最大財富,也是我們對它銘記于心的根源。

一所又窮又苦又破的大學!只有八年時長,卻讓我們迄今只能仰望無法超越的西南聯大!

以我們現在的財力物力,如果重建,可以建的富麗堂皇、規模宏大。但是,如果只是從名字上及形式上重建西南聯大,那倒不如暫時讓西南聯大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吧。

圖片來自網路

2017.06.13

後語:

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長期堅持原創真的很不容易。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