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海西寧清末民國的17個私家花園

居住在西寧地區的各族人民,有著綠化家院的優良傳統,

居民的四合院內,幾乎戶戶都建有方形或圓形的花壇,內栽鄉土花木。這些傳統都離不開先人的流傳,據《西寧府新志》記載,在乾隆年間,西寧城垣聞名的私家花園有柴園、嚴氏園、郭家花園等。民國年間,西寧城垣的私家花園又有了很大的發展,有馨廬、馬步瀛花園、馬步康花園、馬麒花園、基家花園、鐘家花園、韓家花園、陳家花園、冶家花園等。所有的花園,大小不同,形態各異,
但都儘量精心佈置,巧妙安排,雖然沒有南方名園的盛大,但也頗有特色,見執著。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清末和民國時期西寧城風光不僅十分注重環保,而且充滿了浪漫的風情,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大花園:春夏時節,百花爭豔,蔬菜滴翠,滿城盛開著豔麗的桃花和杏花,且有青青柳枝拂動其間;秋季,果實累累,國香四溢……

1 清代私家花園

古城西寧的清代私家花園設計精美,建築風格獨特,

基本上保持我國明清時代的古建築特色,琉璃瓦蓋頂,雕梁繪棟,亭臺樓閣各具特色,花園整體結構多為中軸對稱式。清代私家花園都體現出濃厚的清代文化氛圍,成為文人墨客的好去處,為此,在相關資料中運用詩詞記載私家花園情景的比較多,從中感受到當初私家花園的美無限景。

柴園,位於東廓門外湟水北岸,清乾隆時的中柴莊,現城東中莊村。《西寧新府志》(卷四十)《藝文·詩》收編的《夏日游湟水北岸柴園》一詩中寫道:“密蘿下開徑,

疏鬆上窺天。登軒望平野,灼灼群芳妍。”園內春花爛漫,景色迷人,成為清代西寧古城中的一大景,吸引了一些文人墨客前去觀花作詩。

修建于清末的嚴氏園,園主為嚴宜,《西寧府續志》(卷七)記載:嚴宜,乾隆甲午舉人,辛醜進士。在《西寧府續志》(卷九)《藝文志·詩》收編的清乾隆四十九年後任西寧湟中書院主講冷玉詩《同人招游嚴氏園》和園主嚴宜寫的詩《種菊》中,

可以看出此園樹木成林、菊花滿園的景色。

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西元1777年)左右的郭家花園,位於北玉井巷西端,占地0.63公頃,迄今200多年。郭家花園是郭家祖上郭成鈞隱居的園址,《西寧府續志》記載:郭成鈞,字治堂,以貢生舉為鄉飲大賓。書仿顏魯公,尤為篆刻。隱居家園,日以栽花、種竹為事。據記載,郭家花園由住宅、花園兩部分組成,住宅一進四院,

大門座南向北,門前建照壁一座,鑲嵌磚雕花草樹木,工藝精湛,大門兩側有兩株柳樹,枝繁葉茂,分外壯觀。前院是馬廄草房;第二院建東西廂房、南過廳;第三院南北過廳,東西廂房;第四院是修建精緻的四合院,北過廳,東西廂房,正房是南廳,起脊七架梁,飛簷雕刻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廳門正中,懸掛清嘉慶年間書寫的“有道家風”匾額。園中擺設陶瓷漁盆兩個,內飼養金魚,漁盆四周擺設石榴、仙人球等盆花。花園在住宅樓後面,占地0.53公頃,花園東面建有進水龍頭,水從龍口緩緩流出,進水龍頭前,建有八角亭一座。園中建有假山一座,遊人可以站在上面觀賞全園景色。花園西面,建有牌坊一座,彩繪油漆,雅典莊重,牌坊匾額題字“萬花叢中,笑傲煙霜”,署名:“丁酉年夏荷花”。另建四廳六間,花園北建廊七間,其餘空地栽植桃、李、杏、梨果木400餘株,中間夾雜種植草花蔬菜。

徐家花園建于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前後,教場街西面,斜石巷東頭,占地0.33公頃。徐家花園座北向南,一進兩院,前院住宅,面積較小;後院花園,面積較大。花園正中建有七架梁四明大廳一座,面積有六間房大,琉璃瓦蓋頂,雕梁繪棟,南北四屏門,四周潔淨窗。四明亭前,建有八角亭。花園四周栽植杏、李、梨、沙果等200餘株,廳、亭、路旁栽植牡丹、丁香等200餘墩。徐家花園以它獨特的造園藝術,譽滿西寧古城。1949年9月,西寧解放,為了發展幼稚教育,在徐家花園修建了西寧市第一幼稚園,現在在西寧市第一幼稚園門口和院內還留有曾經留下的柳樹。

朱家花園,坐落在南玉井巷中段,分為東園和西園兩部分。東園系朱炳南先生所居,呈長方形,約半畝大小,其東北角有古榆一株,傳為明代所植,其直徑約為6米,虯枝縱橫,行如老虎,故有名為“老龍樹”。朱炳南先生自稱友榆氏,傍樹為屋,有“何必在林”的匾額,以讀書、寫詩、鼓琴、治印為樂。園東部為碧綠的菜畦,南部有丁香、紫竹等花木,樹下置石桌石等。園中有水井一口,清澈香甜,也可灌園;井周圍蘆葦叢叢,秋季荻花瑟瑟,別有一番野趣。西園和東園僅一牆之隔,為清末朱耀南先生(朱炳南先生之兄)的花園,約一畝有餘,基本上是正方行,園門設在正南方,門上有一副對聯寫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園內的最高點為螺亭,據朱耀南《訊芳書屋雜錄》記載:甲子秋,予於尋訪別墅以碎石雜土築台狀如螺,上建一小亭,名曰“螺亭”。據說,螺聽一名依蘇東坡“碧溪青嶂繞螺亭”的詩句命名的。園的確東北角還有一座扇形小亭,與螺亭高下應對,園東為一四面開窗的小樓一座。

建于明末清初(約西元1661年)的祁家花園,位於人民街(原稱縣門街)東段,南靠南城牆,北臨街道,占地0.5公頃。前院是住宅,後園為花園,住宅一進兩院,四面房屋齊全,全用松木建造。裡院南大房兩側,建有小園門,通向後花園。花園整體結構為中軸對稱式,北端建有展翅式廳堂三間,深簷廊,大屏風門,雕花彩繪,門上有一圓形大匾,記述該園興建情況及讚頌文字。廳前建有卷逢式大廳一間,匾額一方,上面寫著“景擬輞川”四字。廳堂內均用優質木料鑲嵌地板,所有廊柱上題有楹聯。廳堂屋內均為起脊簡瓦精工扣裝。園中央建有精緻小牌坊,精工雕花,玲瓏剔透;園南建有八角亭一座,翅簷琉璃頂,木質欄杆,彩繪油漆,分外雅致。民國見年,因祁家家庭多變,兄弟分炊,到西寧解放前夕,幾近荒蕪。解放後被徵用,現為省監獄局家屬院。

2 馬步芳家族私家花園

在民國期間修建的私家花園中,規模最大的屬馬步芳家族修建的私家花園,多家私家花園相聚使西寧變成名副其實的園林古城。由於馬步芳家族具有雄厚的經濟基礎,當時的私家花園大多修建豪華,規模宏大,目前存留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位於城東區為民巷的馨廬。

馬步芳的邸第———馨廬位於東稍門外周家泉,占地10.47公頃。據記載,馨廬修建時從省內徵集技藝高強的鐵工、木工、泥瓦工數百人進行施工,並徵調兵工、民伏8000名采運建築材料,經過兩年時間於民國三十二年(西元1943年)建成。馨廬名稱來自《陋室銘》中的“惟吾有德馨”和“南陽諸葛廬”。馨廬建在園址中心,分正院和東、西兩院,正院東西北三面建廂房,中間先後建有議事廳、玉石廳、南大廳,是馬步芳辦公、會客、居住的地方。東院主要建築是“三愛堂”,配建化粧室、服務室,是馬步芳及其親屬文化娛樂的場所。西院先後分為四院,第一院南、西、北三面建平房,是馬步芳傭人居住的地方;第二、第三院之間,建有七開間二層樓房一座,是馬步芳的管家及其他親屬的伙房、餐廳;第四院是二層樓院,樓內牆壁玉石鑲嵌,裝潢考究,是馬步芳親家居住的地方,三個院落總建築面積8139平方米。花園環繞在馨廬的東南西三面,面積4.67公頃,花園內栽植花木40餘種3500多侏。馨廬當時是青海省最為富麗的建築,馨廬花園是青海省最為壯觀的花園。新中國成立後,馨廬收為國有,初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軍軍部使用,一軍赴朝後,移交青海省軍區機關,1958年修建蘭青鐵路時移交地方。現東部三院為鐵路職工醫院、曉泉小學,青海省博物館、青海省文物考古隊現在的辦公地點即為馨廬,北邊菜地建青海省老幹部休養所。

馬麒花園是馬麒兄弟和子女們的私邸。馬麒,字閣臣,曾任西寧鎮總兵,後改任甘邊寧海鎮守使兼青海蒙番宣慰使,暫編二十六師師長,甘肅省政協委員,青海省政府主席。馬麒花園坐落于東關白玉巷西端,東臨北小街小學、南面白玉巷、西界花園北街、東靠關城北牆,東部為住宅區、西部為花園,總面積4公頃左右,該園僅次於香水院和馨廬。住宅分正院和偏院,正院在花園和偏院之間。

馬步瀛花園(馬步瀛是馬步芳同父異母的弟弟)建于民國三十年(西元1941年),占地4公頃多。四周圍牆高壘,大門開在南面,門座西望東,起脊飛簷,門棟繪有梅蘭竹菊,分外華麗。園中心建有八角橋亭一座,亭下渠水緩緩流過,亭後建東西觀花樓,觀花樓為磚木結構,上下兩層,每層四周環廊。上到二層近可觀賞花園四面景色,遠可眺望田園風光、北山煙雨和香水園翠柳。園牆內栽植鑽天楊、青楊、旱柳三行,行成綠色屏障,園內樹木3000多株,各種花草“從春到秋,花開不斷,處處飄香。”新中國成立後,此處辦起了青海省衛生學校,後在此園東部建成了青海省中醫院。

馬步康花園(馬步康是馬步芳的堂兄弟)在西寧有兩處,一處在城東區曹家寨養家台,占地0.4公頃,內栽果樹300多株,解放後歸曹家寨農民集體所有。另一處在東關水北門外,東起周家泉路西,西止廣濟路東,南臨湟渠(現人民渠),北臨湟水,占地9.4公頃,建於民國三十三年(西元1944年),內栽樹木1000多株。解放後歸北園農民所有,後國家徵用,建了青海省第一人民醫院,現在醫院還保留著一批那時栽植的果樹和丁香。

3 民國時期的其他花園

位於南玉井巷北的基家花園與清乾隆年間的郭家花園一牆之隔,占地0.15公頃,建於民國初期。基家花園分前後兩院,前院是花園,後院是敬業堂,大門座北向南,進門後有碎石鑲嵌的門道。基家花園面積雖小,佈局巧妙,層次豐富,聞名於市。

與清光緒元年的徐家花園一牆之隔的韓家花園,占地0.63公頃,內有花木500多株,特別突出的是栽植從南方移來的紫竹三四十墩,使花園別具一格,整個造園藝術,具有江南風格。1952年,韓家花園和徐家花園同時改建為西寧市第一幼稚園。

位於互助巷(原稱石巷)的鐘家花園,占地0.33公頃,是鐘姓人家生產經營花木的園地,每年培育牡丹、 丁香、碧桃等1500至2000株(墩)。該園培育的牡丹20多個品種,清代詩人申夢溪有詠:“黃紫盡誇梁苑種,清芬誰譴塞垣栽。”“我從無懷希富貴,答君有意滿園開。”解放後,鐘家花園被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徵用。

建於民國二十七年(西元1938年)的陳家花園,占地1.33公頃,各種花木1400多株,後在此建起了西寧市第二服裝廠、青海省物資貿易中心等企事業單位。

占地6.67公頃的韓起功花園,各種樹木6000多株,後建起了循化辦事處、西寧紙盒廠、市計量所、省農業區劃委員會、省測繪局、省測繪局家屬樓、省地震局等企事業單位。

馬明齋花園位於城東磨爾園,面積共9.33公頃,種花、栽果樹、生產黃煙和蔬菜,新中國成立後,馬明齋花園收為國有,在園址上建起了共和路小學。

馬鋪臣花園,位於城東區中莊村,占地6.3公頃。

冶家花園,今七一路北,解放後建西寧賓館。

漁盆四周擺設石榴、仙人球等盆花。花園在住宅樓後面,占地0.53公頃,花園東面建有進水龍頭,水從龍口緩緩流出,進水龍頭前,建有八角亭一座。園中建有假山一座,遊人可以站在上面觀賞全園景色。花園西面,建有牌坊一座,彩繪油漆,雅典莊重,牌坊匾額題字“萬花叢中,笑傲煙霜”,署名:“丁酉年夏荷花”。另建四廳六間,花園北建廊七間,其餘空地栽植桃、李、杏、梨果木400餘株,中間夾雜種植草花蔬菜。

徐家花園建于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前後,教場街西面,斜石巷東頭,占地0.33公頃。徐家花園座北向南,一進兩院,前院住宅,面積較小;後院花園,面積較大。花園正中建有七架梁四明大廳一座,面積有六間房大,琉璃瓦蓋頂,雕梁繪棟,南北四屏門,四周潔淨窗。四明亭前,建有八角亭。花園四周栽植杏、李、梨、沙果等200餘株,廳、亭、路旁栽植牡丹、丁香等200餘墩。徐家花園以它獨特的造園藝術,譽滿西寧古城。1949年9月,西寧解放,為了發展幼稚教育,在徐家花園修建了西寧市第一幼稚園,現在在西寧市第一幼稚園門口和院內還留有曾經留下的柳樹。

朱家花園,坐落在南玉井巷中段,分為東園和西園兩部分。東園系朱炳南先生所居,呈長方形,約半畝大小,其東北角有古榆一株,傳為明代所植,其直徑約為6米,虯枝縱橫,行如老虎,故有名為“老龍樹”。朱炳南先生自稱友榆氏,傍樹為屋,有“何必在林”的匾額,以讀書、寫詩、鼓琴、治印為樂。園東部為碧綠的菜畦,南部有丁香、紫竹等花木,樹下置石桌石等。園中有水井一口,清澈香甜,也可灌園;井周圍蘆葦叢叢,秋季荻花瑟瑟,別有一番野趣。西園和東園僅一牆之隔,為清末朱耀南先生(朱炳南先生之兄)的花園,約一畝有餘,基本上是正方行,園門設在正南方,門上有一副對聯寫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園內的最高點為螺亭,據朱耀南《訊芳書屋雜錄》記載:甲子秋,予於尋訪別墅以碎石雜土築台狀如螺,上建一小亭,名曰“螺亭”。據說,螺聽一名依蘇東坡“碧溪青嶂繞螺亭”的詩句命名的。園的確東北角還有一座扇形小亭,與螺亭高下應對,園東為一四面開窗的小樓一座。

建于明末清初(約西元1661年)的祁家花園,位於人民街(原稱縣門街)東段,南靠南城牆,北臨街道,占地0.5公頃。前院是住宅,後園為花園,住宅一進兩院,四面房屋齊全,全用松木建造。裡院南大房兩側,建有小園門,通向後花園。花園整體結構為中軸對稱式,北端建有展翅式廳堂三間,深簷廊,大屏風門,雕花彩繪,門上有一圓形大匾,記述該園興建情況及讚頌文字。廳前建有卷逢式大廳一間,匾額一方,上面寫著“景擬輞川”四字。廳堂內均用優質木料鑲嵌地板,所有廊柱上題有楹聯。廳堂屋內均為起脊簡瓦精工扣裝。園中央建有精緻小牌坊,精工雕花,玲瓏剔透;園南建有八角亭一座,翅簷琉璃頂,木質欄杆,彩繪油漆,分外雅致。民國見年,因祁家家庭多變,兄弟分炊,到西寧解放前夕,幾近荒蕪。解放後被徵用,現為省監獄局家屬院。

2 馬步芳家族私家花園

在民國期間修建的私家花園中,規模最大的屬馬步芳家族修建的私家花園,多家私家花園相聚使西寧變成名副其實的園林古城。由於馬步芳家族具有雄厚的經濟基礎,當時的私家花園大多修建豪華,規模宏大,目前存留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位於城東區為民巷的馨廬。

馬步芳的邸第———馨廬位於東稍門外周家泉,占地10.47公頃。據記載,馨廬修建時從省內徵集技藝高強的鐵工、木工、泥瓦工數百人進行施工,並徵調兵工、民伏8000名采運建築材料,經過兩年時間於民國三十二年(西元1943年)建成。馨廬名稱來自《陋室銘》中的“惟吾有德馨”和“南陽諸葛廬”。馨廬建在園址中心,分正院和東、西兩院,正院東西北三面建廂房,中間先後建有議事廳、玉石廳、南大廳,是馬步芳辦公、會客、居住的地方。東院主要建築是“三愛堂”,配建化粧室、服務室,是馬步芳及其親屬文化娛樂的場所。西院先後分為四院,第一院南、西、北三面建平房,是馬步芳傭人居住的地方;第二、第三院之間,建有七開間二層樓房一座,是馬步芳的管家及其他親屬的伙房、餐廳;第四院是二層樓院,樓內牆壁玉石鑲嵌,裝潢考究,是馬步芳親家居住的地方,三個院落總建築面積8139平方米。花園環繞在馨廬的東南西三面,面積4.67公頃,花園內栽植花木40餘種3500多侏。馨廬當時是青海省最為富麗的建築,馨廬花園是青海省最為壯觀的花園。新中國成立後,馨廬收為國有,初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軍軍部使用,一軍赴朝後,移交青海省軍區機關,1958年修建蘭青鐵路時移交地方。現東部三院為鐵路職工醫院、曉泉小學,青海省博物館、青海省文物考古隊現在的辦公地點即為馨廬,北邊菜地建青海省老幹部休養所。

馬麒花園是馬麒兄弟和子女們的私邸。馬麒,字閣臣,曾任西寧鎮總兵,後改任甘邊寧海鎮守使兼青海蒙番宣慰使,暫編二十六師師長,甘肅省政協委員,青海省政府主席。馬麒花園坐落于東關白玉巷西端,東臨北小街小學、南面白玉巷、西界花園北街、東靠關城北牆,東部為住宅區、西部為花園,總面積4公頃左右,該園僅次於香水院和馨廬。住宅分正院和偏院,正院在花園和偏院之間。

馬步瀛花園(馬步瀛是馬步芳同父異母的弟弟)建于民國三十年(西元1941年),占地4公頃多。四周圍牆高壘,大門開在南面,門座西望東,起脊飛簷,門棟繪有梅蘭竹菊,分外華麗。園中心建有八角橋亭一座,亭下渠水緩緩流過,亭後建東西觀花樓,觀花樓為磚木結構,上下兩層,每層四周環廊。上到二層近可觀賞花園四面景色,遠可眺望田園風光、北山煙雨和香水園翠柳。園牆內栽植鑽天楊、青楊、旱柳三行,行成綠色屏障,園內樹木3000多株,各種花草“從春到秋,花開不斷,處處飄香。”新中國成立後,此處辦起了青海省衛生學校,後在此園東部建成了青海省中醫院。

馬步康花園(馬步康是馬步芳的堂兄弟)在西寧有兩處,一處在城東區曹家寨養家台,占地0.4公頃,內栽果樹300多株,解放後歸曹家寨農民集體所有。另一處在東關水北門外,東起周家泉路西,西止廣濟路東,南臨湟渠(現人民渠),北臨湟水,占地9.4公頃,建於民國三十三年(西元1944年),內栽樹木1000多株。解放後歸北園農民所有,後國家徵用,建了青海省第一人民醫院,現在醫院還保留著一批那時栽植的果樹和丁香。

3 民國時期的其他花園

位於南玉井巷北的基家花園與清乾隆年間的郭家花園一牆之隔,占地0.15公頃,建於民國初期。基家花園分前後兩院,前院是花園,後院是敬業堂,大門座北向南,進門後有碎石鑲嵌的門道。基家花園面積雖小,佈局巧妙,層次豐富,聞名於市。

與清光緒元年的徐家花園一牆之隔的韓家花園,占地0.63公頃,內有花木500多株,特別突出的是栽植從南方移來的紫竹三四十墩,使花園別具一格,整個造園藝術,具有江南風格。1952年,韓家花園和徐家花園同時改建為西寧市第一幼稚園。

位於互助巷(原稱石巷)的鐘家花園,占地0.33公頃,是鐘姓人家生產經營花木的園地,每年培育牡丹、 丁香、碧桃等1500至2000株(墩)。該園培育的牡丹20多個品種,清代詩人申夢溪有詠:“黃紫盡誇梁苑種,清芬誰譴塞垣栽。”“我從無懷希富貴,答君有意滿園開。”解放後,鐘家花園被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徵用。

建於民國二十七年(西元1938年)的陳家花園,占地1.33公頃,各種花木1400多株,後在此建起了西寧市第二服裝廠、青海省物資貿易中心等企事業單位。

占地6.67公頃的韓起功花園,各種樹木6000多株,後建起了循化辦事處、西寧紙盒廠、市計量所、省農業區劃委員會、省測繪局、省測繪局家屬樓、省地震局等企事業單位。

馬明齋花園位於城東磨爾園,面積共9.33公頃,種花、栽果樹、生產黃煙和蔬菜,新中國成立後,馬明齋花園收為國有,在園址上建起了共和路小學。

馬鋪臣花園,位於城東區中莊村,占地6.3公頃。

冶家花園,今七一路北,解放後建西寧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