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聯合辦公:並購的潮水會將誰淹沒?

聯合辦公的潮水即將退去,誰將成為並購潮下的犧牲品?誰又將劫後餘生笑傲江湖?

小白在北京經營著一家內容創業公司,作為海歸的他將目標使用者釘在了大城市中產階級的投資理財領域。他和他的合夥人選擇了國貿的一家聯合辦公場地作為自己創業的起點。

而越來越多有想法的人像小白一樣加入了創業的隊伍,聯合辦公場地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

政策利好、市場需求量大,都讓經營聯合辦公的企業越來越受到資本的青睞。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聯合辦公行業融資超過20筆,超過或接近億元級別的融資也超過10筆。

可令人意外的是,小白卻在2016年底獲得一筆300萬的融資後,搬離了他所在的聯合辦公場地,到附近的萬達廣場租賃了一間辦公室。

“音訊是我們目前主要的內容輸出方式,聯合辦公的環境太嘈雜了,音訊根本錄不好。”小白說,考慮到內容品質和聯合辦公的整體條件,他和他的合夥人決定搬家。

誰將被市場所嫌棄?

的確,聯合辦公這行的門檻並不高,只要能找到合適的房源,誰都可以把聯合辦公做起來,再加上政策和資本的作用,大量聯合辦公企業在2016年湧現了出來。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納入火炬計畫的眾創空間有429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有3255家,企業加速器有400餘家,三者累計近8000家。

但想做好這一行,要求卻很高。

進入2017年,聯合辦公行業的很多問題開始顯現。大多數聯合辦公企業的市場定位不清,運營管理不善,盈利模式不明確。2016年,新三板聯合辦公領域9家公司共獲得政府補助4115.86萬元,占比超過9家公司淨利潤總和的50%。

所以,就在優客工廠、納什空間等巨頭紛紛融資擴張、跑馬圈地的時候,一些企業卻堅持不下去了。2016年2月,成立僅四個月的深圳眾創孵化空間“地庫”宣佈關停;去年4月,“孔雀機構”因拖欠物管費、虧本嚴重而關門;10月底,

北京Mad Space眾創空間因經營不善選擇終止運營。

青創動力聯合創始人惠建營對園區界表示,沒有合理的盈利模式、高效的管理和服務水準,單純依靠租金難以經營得更加長遠。

因此,聯合辦公市場中會有很多企業被淘汰,也有部分企業會被並購。從現在來看,這種“整合”的趨勢已經開啟。優客工廠與洪泰創新空間在4月26號宣佈戰略合併;完成A+輪融資的無界空間宣佈已於今年年初完了成對富空間的全資收購;上海的WE+也與酷窩以換股形式進行合併。

市場潛力就真的沒有了?

巨頭抱團,整合加速是不是意味著聯合辦公市場的潛力已經到達峰值,後進企業已經沒有機會了呢?目前來看,並不是。

從整個市場來看,聯合辦公還處在發展的起步階段,高速發展時期並沒有過去。根據高力國際發佈的《2017年靈活辦公空間展望報告》顯示,隨著租戶對辦公空間靈活性的要求日益增強,聯合辦公空間將保持每年30%的增長率。

到2030年,辦公空間的30%將會是聯合辦公空間,跨國公司或將成為聯合辦公空間的主要用戶。而目前,這個資料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是2.3%和5.0%。

另外,目前國內的聯合辦公企業僅僅將目光局限在創業者和初創型企業上,對於大企業客戶這一潛在客戶群的開發力度不夠。以跨國巨頭WeWork為例,大企業入住WeWork相比租用或購買寫字樓,成本可以降低20%—30%,這使得包括通用電氣、戴爾、三星、微軟、矽谷銀行、畢馬威、康柏、紅牛、美國銀行等在內的54家世界五百強企業選擇了入駐WeWork。

聯合辦公在國內還正處於洗牌階段,但蛋糕畢竟還很大,而且還會越來越大。聯合辦公企業只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不管是行業中的企業還是新入局者,都可以很快從行業中突圍出來。那麼,如何做出個性就成了新的問題。

突圍之路何在?

可以預見,在行業洗牌期,市場競爭勢必會愈發激烈。僅靠政策扶持和雙創的大環境為依託,而沒有自身特色和優勢,這樣的聯合辦公企業在競爭中勢必處於不利的地位。

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聯合辦公企業還是先要做好“二房東”,租金收入畢竟是企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如何提高租金收入是每個聯合辦公企業的必修課。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更長的租約來降低資產的獲得成本,另一方面,聯合辦公則需要通過設計提高場地的利用率來降低整體成本。在當前聯合辦公企業數量巨大的情況下,增加租金並不現實,哪家企業能夠更好地實現成本控制和高效運營,哪家企業才會在競爭中處於主動。

業內人士指出,社區化是聯合辦公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聯合辦公首先應該做好辦公場所這門生意,但由於這裡聚集了大量的創業者,所以還應該深度挖掘其內在的社區價值,在服務方面進行再次提升。

在這方面,優客工廠的經驗值得參考,他們將辦公、住宿及消費等一起裝進了空間,打造一款名為共用際的一體化空間。

根據毛大慶的介紹,共用際將通過舉辦各類知識性和社交性極強的社群活動,提供大量交互感強的場地,極大提高社區的社交黏性。同時鼓勵入駐企業和社群增進瞭解與交流,資源分享,互動互助,互為合作夥伴,通過經營社區黏性來啟動社區活力。

惠建營則認為,聯合辦公企業還可以通過打造資訊平臺,為旗下入駐企業提供資訊對接,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共用辦公企業再通過與創業企業利潤分賬的方式來獲得更高的收入。這樣做既推動了創業企業的發展,也提高了聯合辦公企業的盈利能力。

對於小白這樣的創業者,租金已經不是他要考慮的主要問題了,如何能從聯合辦公中獲得更好的服務和更多的創業資訊,才是他所關心的。如果能夠從聯合辦公這裡獲得寫字樓所不能提供的服務,他或許還會搬回來。

而對於聯合辦公企業來說,突圍之路其實有很多,但時間可能不太多了。

作者 呵呵謝

編輯 春複秋

隨著租戶對辦公空間靈活性的要求日益增強,聯合辦公空間將保持每年30%的增長率。

到2030年,辦公空間的30%將會是聯合辦公空間,跨國公司或將成為聯合辦公空間的主要用戶。而目前,這個資料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是2.3%和5.0%。

另外,目前國內的聯合辦公企業僅僅將目光局限在創業者和初創型企業上,對於大企業客戶這一潛在客戶群的開發力度不夠。以跨國巨頭WeWork為例,大企業入住WeWork相比租用或購買寫字樓,成本可以降低20%—30%,這使得包括通用電氣、戴爾、三星、微軟、矽谷銀行、畢馬威、康柏、紅牛、美國銀行等在內的54家世界五百強企業選擇了入駐WeWork。

聯合辦公在國內還正處於洗牌階段,但蛋糕畢竟還很大,而且還會越來越大。聯合辦公企業只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不管是行業中的企業還是新入局者,都可以很快從行業中突圍出來。那麼,如何做出個性就成了新的問題。

突圍之路何在?

可以預見,在行業洗牌期,市場競爭勢必會愈發激烈。僅靠政策扶持和雙創的大環境為依託,而沒有自身特色和優勢,這樣的聯合辦公企業在競爭中勢必處於不利的地位。

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聯合辦公企業還是先要做好“二房東”,租金收入畢竟是企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如何提高租金收入是每個聯合辦公企業的必修課。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更長的租約來降低資產的獲得成本,另一方面,聯合辦公則需要通過設計提高場地的利用率來降低整體成本。在當前聯合辦公企業數量巨大的情況下,增加租金並不現實,哪家企業能夠更好地實現成本控制和高效運營,哪家企業才會在競爭中處於主動。

業內人士指出,社區化是聯合辦公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聯合辦公首先應該做好辦公場所這門生意,但由於這裡聚集了大量的創業者,所以還應該深度挖掘其內在的社區價值,在服務方面進行再次提升。

在這方面,優客工廠的經驗值得參考,他們將辦公、住宿及消費等一起裝進了空間,打造一款名為共用際的一體化空間。

根據毛大慶的介紹,共用際將通過舉辦各類知識性和社交性極強的社群活動,提供大量交互感強的場地,極大提高社區的社交黏性。同時鼓勵入駐企業和社群增進瞭解與交流,資源分享,互動互助,互為合作夥伴,通過經營社區黏性來啟動社區活力。

惠建營則認為,聯合辦公企業還可以通過打造資訊平臺,為旗下入駐企業提供資訊對接,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共用辦公企業再通過與創業企業利潤分賬的方式來獲得更高的收入。這樣做既推動了創業企業的發展,也提高了聯合辦公企業的盈利能力。

對於小白這樣的創業者,租金已經不是他要考慮的主要問題了,如何能從聯合辦公中獲得更好的服務和更多的創業資訊,才是他所關心的。如果能夠從聯合辦公這裡獲得寫字樓所不能提供的服務,他或許還會搬回來。

而對於聯合辦公企業來說,突圍之路其實有很多,但時間可能不太多了。

作者 呵呵謝

編輯 春複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