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個男人和五個女人的故事

——望母山的傳說,沒你知道的那麼簡單!

秦漢時期,在現在的安徽舒城山七鎮大河沿村住著姓査的母女倆,母親趙氏勤勞善良,十六歲的女兒査月月也聰明懂事,母女倆以採茶為生,

相依相命,生活的很安逸。

月月母女的房子

有一天,一個外地的年輕郎中到這裡來採種草藥,借宿於母女家,母親有多年的頭痛病請郎中看,郎中用一種叫“還魂草”的藥方給母親吃,很奇怪不到三天,母親的頭痛病就好了。為表謝意,母女倆留郎中多住些日子。

郎中沒有猶豫就住了下來,因為他們家的屋後面就有一座大山,山上有很多種中草藥,包括“還魂草”(石斛)。

望母山野生石斛

這個郎中名叫楊三,年方二十八,英俊魁梧,博學多才。査月月很喜歡這個大哥哥,楊三上山采藥,月月就一邊給他做嚮導,

一邊采野茶,她知道哪裡的草藥多,哪裡的路好走。就這樣一來二去,月月喜歡上了愛她疼她的楊三哥哥。從此月月和楊三白天就去大山裡采野茶和中藥,母親在家裡種菜園,打理家務,一家人過上了很快樂的生活。

望母山的野生靈芝

幾年過去了,

楊三一家平安幸福,母女倆總是把最好吃的留給楊三,而楊三也十分勤奮,除了在山上采藥賣錢,還要去鄉間給人看病。但是,人有旦夕禍福,又是幾年過去了, 月月一直沒有懷孕, 月月和楊三都知道,母親雖然沒有說,但在她的眼神裡,他們讀的懂,她多麼希望女兒女婿能給她抱上孫子啊!因為査家時代單傳,她要讓査家的香火延續下去。

十幾年過去了,月月終究沒有懷孕,

身為郎中的楊三知道,月月得的是很罕見的不孕症,一家人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母親整天在歎息中度過,月月更是傷心難過,憔悴不已。只有楊三每年都是那蒼白無力的話語在她們安慰:“到時候會有的!”

楊三在給人看病

天有不測風雲,一天,楊三和月月在大山裡采藥,

突然下起了大雨,傾盆而下,河水猛漲,洪水夾雜著泥沙沖毀了他們的房屋,母親也隨著洪水被沖走了,楊三夫婦悲痛欲絕而無能為力,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母親被無情的洪水淹沒,沖走,他們牽著手往山頂跑往最高處跑,情急之下隨手拾來兩塊石頭掂在腳下,只希望能夠看到母親,希望奇跡能發生,可是奇跡終究沒有發生,他們看到了母親現了一下身體,又在下游的一個地方看到母親被柳樹根絆了一下,就再也沒有看到母親了,雨停了,水退了,他們飛跑下去,希望在河裡能扒到母親,可是沒有……

山七河

為懷念母親, 他們在望母山腳下建了一個牌坊,也就在今天的梅芳村境內。(以前叫牌坊村)隨後的日子,月月和楊三基本上住在山上的山洞裡了,山下也沒有了房子,他們還是和以前一樣勞作,閑下來就站在山頂望著母親消失的地方,望著河水流去的方向……

老牌坊

天長日久,望母山的名字就這麼叫出來了,今天去登望母山,仍然能看到她們倆站的兩塊高聳入雲的巨石,那麼雄偉,那麼滄桑,如一對情侶注視著遠方。這兩個石頭後來被叫做“雙站石”,雙站石下面的山洞後來被叫做仙人洞,現在去仍然能看到她們當年在哪裡生活的痕跡。而現了母親身體的地方被後人叫做現屍灘,扒母親的河灘被叫做叫扒娘河(今大河沿村境內),被柳樹根絆了一下的地方叫楊柳絆(今雙桂村境內)。

望母山上看山七河

神奇的孝山——望母山

望母山上的“雙站石”

莊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對患難的夫妻被這個問題飽受了煎熬,月月知道,要完成母親的遺願,也為了丈夫不留遺憾,她必須要做出犧牲,在一個夏天的夜晚,涼風習習,星空郎朗,月月偎依在楊三的懷裡,很認真的說:“你再找個女人吧!”她說的是那麼的誠懇,那麼的認真!良久,楊三用低沉的聲音回答:“可以借腹生子,但我們永遠是一家人!”月月微微的點了點頭,而行淚水流了下來。

月月

為了方便生活,他們把家安在大河沿的上游7公里的地方,這裡地勢比較高,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很適合人的居住,所以後來就叫“山七裡河”,也就是現在的山七鎮。

現在的山七裡河老街

在痛苦的掙扎一年後,月月真的給楊三找了個女人,名菊花,天生麗質,閉月羞花,比月月小10多歲,真是花開正豔的時候,同房的那天晚上,月月一夜也沒有睡,第二天早上,他們沒有見到月月,他們動員了所有的人找,都沒有她的消息。

楊三和菊花

一年以後,菊花給楊三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取名字叫大蘭花和小蘭花。菊花在家撫養孩子,楊三任然去大山裡采藥材,一轉眼就8年過去了,雙胞胎女兒美麗可愛,聰明活潑。菊花對丈夫溫柔體貼,楊三對妻子也是關懷備至,可菊花還是感受到丈夫忘不了月月,楊三也知道自己雖然有了漂亮賢淑的菊花,但他的心底仍然屬於月月的。

大蘭花和小蘭花

其實善良純樸的月月並沒有走遠,她去了一個大山裡的尼姑庵出家了,一心皈依佛門,靜心念佛,這年夏天的一個傍晚,突然又是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山洪暴發,眼看就要衝到楊三他們住的地方了,也許是月月的真情感動了上天,就在千鈞一髮之際,上游突然下起了石頭雨,把泥石流給擋在了上游,山七裡河沒有受到一點損失。下石頭雨的地方變成了一座山,月月登上了山頂,眺望著山七裡河,沒人知道到她在想什麼,後來她在山頂化成了一個石碑,眺望著大河,守護著自己的愛人。這就是後來人稱的“落石山”。(現在山七鎮俞河村境內),而那個大山裡的尼姑庵就是現在的高山村境內,但這個尼姑庵在文革的時候被推倒了。

月月在尼姑庵

俞河村“落石山”

又是四年過去了,一天,楊三從山上采藥回來,孩子們在院子裡玩耍,菊花不在家,桌子上有一封信:“楊:你是一個善良而又責任感的男人,我知道你愛我,我也愛你,她也愛你!我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思想鬥爭,我覺得月月姐更需要你,我走後,她就一定會回來的!相信你們一定會把我們的女兒撫養大,培養成人。永遠愛你們的菊花”。楊三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當她看到另一封信的時候,他不得不承認了事實。

這是月月寫給楊三的:“親愛的楊:我本來以為你找了女人就解決了所有的事情,可你真的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你知道我的痛苦嗎?我有抓狂和想死的感覺,也許這就是愛吧?我走了,你不要找我,也找不到我,我會好好活下去,你也和菊花妹妹好好生活,我會在不遠處默默地看著你們,祝福你們”。楊三明白:這是月月留給他的信,不知道放在哪了,今天被菊花給看到了。

菊花看瞭望母山最後一眼

楊三明白了一切,他沒有去找,在以後的日子裡,他和二個女兒一起生活,他把對兩個女人的愛全部給了孩子,大蘭花和小蘭花也很聰明懂事,除了去學堂學習,就是採茶補貼家用。

大蘭花和小蘭花

又是6年過去了,大蘭花和小蘭花都已經長大成人,變成了楚楚動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而楊三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了,一天,他把女兒叫到身邊:你們長大了,現在你們可以去找你們的媽媽了,大蘭花和小蘭花商量好,她去找月月媽媽,小妹去找菊花媽媽。大蘭花找遍了山七裡河的所有地方,終於找到了那個尼姑庵,裡面的老尼姑說出了月月出走和救她們的所有經過,大蘭花拖著疲憊的身體和難過的心在給‘’落石山‘’磕了三個頭,就回望母山了,楊三知道事情經過後悲痛欲絕,次年就去世了,死在他和月月經常站著看母親的雙站石上,小蘭花也一去幾年沒有任何消息。大蘭花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中繼續採茶,直到有一天她累倒在望母山腰,最終化成了一座大石頭,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飛來石‘’,今天去看,仍能看到她的秀美,頭還一直朝著雙站石的方向拜跪著。

望母山上的"飛來石"

再說小蘭花去找菊花,八年過去了,也沒有菊花的一點消息,有人說她改嫁了,也有人說她去了浙江的普陀山……

小蘭花歷盡艱辛,一個人頑強的回來了,可親人都沒有了,但她繼承了倆個母親的純樸善良,繼承了爸爸的頑強剛毅,她用她那纖細的小手去採茶,去撐起這個家!一天她去一個峽谷裡采野茶,這裡的野茶鮮嫩肥厚,石頭光滑多姿,山水秀麗清澈,小蘭花口渴了,就一頭紮在水裡喝水,突然跳出來一條小白龍,用一雙閃爍的小眼睛看著蘭花,蘭花把他帶回了家養起來,不久後變成了了一個英俊的書生,從此小蘭花和書生結成夫妻,共同採茶,還研究做茶的工藝,後來他們做的茶,味道香甜,透著一股蘭花的香味,人們把他們做的茶就叫做小蘭花茶。如今的小蘭花茶早走出了山七,走出了舒城,走向了全國。而那個秀美的峽谷被後人叫做“小龍井”,至今仍然是很多年輕人談情說愛的好地方。

小蘭花茶

小龍井

小蘭花夫婦

很多年以後,他們的後人一直生活在這片沃土上,由於這裡遠離戰亂的侵擾,加上環境優美,依山傍水,所以也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到這來落戶,山七裡河住的人也越來越多。

如今的山七鎮,雖然大多人都走出了大山去大城市發展,但査姓和楊姓任然是當地的大家族,楊三的後人們一直在這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們在這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織,怡然自得,鬱鬱蔥蔥的松樹,清澈潺潺的流水,悠悠的唱著那古老而淳樸的歌謠。勤勞善良的山七人在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詮釋人間的孝道,人間的真情,人間的愛。

現在的山七鎮

又在下游的一個地方看到母親被柳樹根絆了一下,就再也沒有看到母親了,雨停了,水退了,他們飛跑下去,希望在河裡能扒到母親,可是沒有……

山七河

為懷念母親, 他們在望母山腳下建了一個牌坊,也就在今天的梅芳村境內。(以前叫牌坊村)隨後的日子,月月和楊三基本上住在山上的山洞裡了,山下也沒有了房子,他們還是和以前一樣勞作,閑下來就站在山頂望著母親消失的地方,望著河水流去的方向……

老牌坊

天長日久,望母山的名字就這麼叫出來了,今天去登望母山,仍然能看到她們倆站的兩塊高聳入雲的巨石,那麼雄偉,那麼滄桑,如一對情侶注視著遠方。這兩個石頭後來被叫做“雙站石”,雙站石下面的山洞後來被叫做仙人洞,現在去仍然能看到她們當年在哪裡生活的痕跡。而現了母親身體的地方被後人叫做現屍灘,扒母親的河灘被叫做叫扒娘河(今大河沿村境內),被柳樹根絆了一下的地方叫楊柳絆(今雙桂村境內)。

望母山上看山七河

神奇的孝山——望母山

望母山上的“雙站石”

莊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對患難的夫妻被這個問題飽受了煎熬,月月知道,要完成母親的遺願,也為了丈夫不留遺憾,她必須要做出犧牲,在一個夏天的夜晚,涼風習習,星空郎朗,月月偎依在楊三的懷裡,很認真的說:“你再找個女人吧!”她說的是那麼的誠懇,那麼的認真!良久,楊三用低沉的聲音回答:“可以借腹生子,但我們永遠是一家人!”月月微微的點了點頭,而行淚水流了下來。

月月

為了方便生活,他們把家安在大河沿的上游7公里的地方,這裡地勢比較高,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很適合人的居住,所以後來就叫“山七裡河”,也就是現在的山七鎮。

現在的山七裡河老街

在痛苦的掙扎一年後,月月真的給楊三找了個女人,名菊花,天生麗質,閉月羞花,比月月小10多歲,真是花開正豔的時候,同房的那天晚上,月月一夜也沒有睡,第二天早上,他們沒有見到月月,他們動員了所有的人找,都沒有她的消息。

楊三和菊花

一年以後,菊花給楊三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取名字叫大蘭花和小蘭花。菊花在家撫養孩子,楊三任然去大山裡采藥材,一轉眼就8年過去了,雙胞胎女兒美麗可愛,聰明活潑。菊花對丈夫溫柔體貼,楊三對妻子也是關懷備至,可菊花還是感受到丈夫忘不了月月,楊三也知道自己雖然有了漂亮賢淑的菊花,但他的心底仍然屬於月月的。

大蘭花和小蘭花

其實善良純樸的月月並沒有走遠,她去了一個大山裡的尼姑庵出家了,一心皈依佛門,靜心念佛,這年夏天的一個傍晚,突然又是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山洪暴發,眼看就要衝到楊三他們住的地方了,也許是月月的真情感動了上天,就在千鈞一髮之際,上游突然下起了石頭雨,把泥石流給擋在了上游,山七裡河沒有受到一點損失。下石頭雨的地方變成了一座山,月月登上了山頂,眺望著山七裡河,沒人知道到她在想什麼,後來她在山頂化成了一個石碑,眺望著大河,守護著自己的愛人。這就是後來人稱的“落石山”。(現在山七鎮俞河村境內),而那個大山裡的尼姑庵就是現在的高山村境內,但這個尼姑庵在文革的時候被推倒了。

月月在尼姑庵

俞河村“落石山”

又是四年過去了,一天,楊三從山上采藥回來,孩子們在院子裡玩耍,菊花不在家,桌子上有一封信:“楊:你是一個善良而又責任感的男人,我知道你愛我,我也愛你,她也愛你!我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思想鬥爭,我覺得月月姐更需要你,我走後,她就一定會回來的!相信你們一定會把我們的女兒撫養大,培養成人。永遠愛你們的菊花”。楊三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當她看到另一封信的時候,他不得不承認了事實。

這是月月寫給楊三的:“親愛的楊:我本來以為你找了女人就解決了所有的事情,可你真的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你知道我的痛苦嗎?我有抓狂和想死的感覺,也許這就是愛吧?我走了,你不要找我,也找不到我,我會好好活下去,你也和菊花妹妹好好生活,我會在不遠處默默地看著你們,祝福你們”。楊三明白:這是月月留給他的信,不知道放在哪了,今天被菊花給看到了。

菊花看瞭望母山最後一眼

楊三明白了一切,他沒有去找,在以後的日子裡,他和二個女兒一起生活,他把對兩個女人的愛全部給了孩子,大蘭花和小蘭花也很聰明懂事,除了去學堂學習,就是採茶補貼家用。

大蘭花和小蘭花

又是6年過去了,大蘭花和小蘭花都已經長大成人,變成了楚楚動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而楊三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了,一天,他把女兒叫到身邊:你們長大了,現在你們可以去找你們的媽媽了,大蘭花和小蘭花商量好,她去找月月媽媽,小妹去找菊花媽媽。大蘭花找遍了山七裡河的所有地方,終於找到了那個尼姑庵,裡面的老尼姑說出了月月出走和救她們的所有經過,大蘭花拖著疲憊的身體和難過的心在給‘’落石山‘’磕了三個頭,就回望母山了,楊三知道事情經過後悲痛欲絕,次年就去世了,死在他和月月經常站著看母親的雙站石上,小蘭花也一去幾年沒有任何消息。大蘭花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中繼續採茶,直到有一天她累倒在望母山腰,最終化成了一座大石頭,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飛來石‘’,今天去看,仍能看到她的秀美,頭還一直朝著雙站石的方向拜跪著。

望母山上的"飛來石"

再說小蘭花去找菊花,八年過去了,也沒有菊花的一點消息,有人說她改嫁了,也有人說她去了浙江的普陀山……

小蘭花歷盡艱辛,一個人頑強的回來了,可親人都沒有了,但她繼承了倆個母親的純樸善良,繼承了爸爸的頑強剛毅,她用她那纖細的小手去採茶,去撐起這個家!一天她去一個峽谷裡采野茶,這裡的野茶鮮嫩肥厚,石頭光滑多姿,山水秀麗清澈,小蘭花口渴了,就一頭紮在水裡喝水,突然跳出來一條小白龍,用一雙閃爍的小眼睛看著蘭花,蘭花把他帶回了家養起來,不久後變成了了一個英俊的書生,從此小蘭花和書生結成夫妻,共同採茶,還研究做茶的工藝,後來他們做的茶,味道香甜,透著一股蘭花的香味,人們把他們做的茶就叫做小蘭花茶。如今的小蘭花茶早走出了山七,走出了舒城,走向了全國。而那個秀美的峽谷被後人叫做“小龍井”,至今仍然是很多年輕人談情說愛的好地方。

小蘭花茶

小龍井

小蘭花夫婦

很多年以後,他們的後人一直生活在這片沃土上,由於這裡遠離戰亂的侵擾,加上環境優美,依山傍水,所以也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到這來落戶,山七裡河住的人也越來越多。

如今的山七鎮,雖然大多人都走出了大山去大城市發展,但査姓和楊姓任然是當地的大家族,楊三的後人們一直在這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們在這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織,怡然自得,鬱鬱蔥蔥的松樹,清澈潺潺的流水,悠悠的唱著那古老而淳樸的歌謠。勤勞善良的山七人在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詮釋人間的孝道,人間的真情,人間的愛。

現在的山七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