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寶的聽覺言語發育,您瞭解了嗎?——江陰中山北路惠耳助聽器

耳朵是由哪些結構組成的?

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組成。

在頭部兩側突出的部分是外耳,其他部分在頭裡面。外耳由耳廓、外耳道組成;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竇及如圖四部分。

鼓室中有三塊互相連接的挺小骨,分別是錘骨、砧骨和鐙骨,每塊聽小骨都只有米粒大小,是人體中最小的骨頭。錘骨形如鼓錘,連接外耳的鼓膜;鐙骨形如馬鐙,連接內耳的亂圓窗膜。內耳位於鼓室的內側,是一個複雜的彎曲管腔,分為半規管、前庭和耳蝸。

人耳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聲音通過機械振動經過外耳是收集及中耳的放大傳入到內耳。內耳柯蒂器(柯蒂器中的毛細胞在換能過程中起主要作用)將外耳、中耳傳入的機械振動(聲波能量)轉換為電信號,電信號經過聽覺神經纖維傳導(中間經過腦幹、丘腦等部位更換神經元)到人的大腦皮質聽覺中樞,聽覺中樞接受到這種電信號後就感覺為聲音,使人產生聽覺反應,

從而聽到聲音。

寶寶聽覺是如何發育的?

孕8周的時候,寶寶的聽力已經開始形成了。在孕24周,聽力發育就已經完成。25周的時候,寶寶在父母肚子裡就能聽到周圍的聲音了,尤其是父母的聲音。

寶寶1~2個月,對搖鈴及音樂聲有反應。

3個月,聽到聲音後,能轉向發聲的方向。

4個月,分辨聲音的大小。

5個月,能尋找發聲物。

6個月,能尋找正在移動的物體。

7個月,叫名字時有反應。

8~12個月,

就能學著發出聽到的聲音,並且能夠隨著節奏鮮明的音樂自發地手舞足蹈。

10~12個月,嬰兒還能用不同方式敲打、搖動物體,喜歡模仿聽到的各種聲音。

1~2歲,明白“不”、“再見”、“謝謝”等簡單詞彙,並且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

18~24個月時,兒歌或者有聲故事就會成為他們的最愛,不但會跟著唱,還會說簡單句子。

寶寶2~3歲,語音語調有起伏的故事會對ta特別有吸引力,ta會開始表現出對某些音樂的愛好並嘗試隨音樂跳舞。

寶寶成長到3歲以後,聽覺系統已經發展的相當敏銳了。會用打擊樂器表現樂曲的節奏,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寶寶出生後有哪些方法可以促進聽力發育?

平時要讓寶寶多聽生活中自然的聲音:如走路聲、流水聲、說話聲、汽車聲、風聲、雨聲等,但嘈雜的雜訊要注意避開;對於新生兒可以在小床上放置不同聲色或音調的發生玩具,如撥浪鼓、音樂盒、橡膠玩具等;母親抱孩子時最好讓寶寶靠近媽媽的心臟,

以便清晰地聽到媽媽的心跳聲,以刺激聽覺細胞,促進聽力發育;平時也可以多和寶寶輕聲說話,哼唱或播放一些節奏舒緩的音樂;並讓寶寶分辨爸爸、媽媽和家裡其他人的腳步聲、說話聲,以及某些動物的叫聲,這些聲音對促進寶寶的聽力發育十分有益。

有哪些因素影響嬰幼兒聽覺言語發育?

嬰幼兒聽覺言語發育與三大因素密切相關:聽覺功能發育、構音器官(由舌、唇、下頜、齶、喉等器官構成)和嬰幼兒智力發育。嬰幼兒期是言語發育的最好時期,如果寶寶聽力有問題,沒有早發現並進行早期干預的話,就會導致後期的言語發育乃至智力發育遲緩。

如何在早期發現寶寶的聽力障礙?

對新生兒進行普遍聽力篩查以及在嬰幼兒生長發育過程對其進行聽力計言語狀況的跟蹤隨訪,是早期發現聽力障礙的重要措施。為了早期發現寶寶存在聽力障礙,應在寶寶出生後3天內以及1-6歲每年進行常規的聽力篩查。此外,即使寶寶通過了常規聽力篩查,如果在生活發生有可能導致聽力障礙的狀況,例如中耳炎、顱腦外傷、腮腺炎、腦膜炎、麻疹等,也應及時進行聽力檢測,才能早期發現聽力障礙。

江陰中山北路惠耳聽力服務中心位址:江陰中山北路43號(中山公交站向北50米)

嬰幼兒期是言語發育的最好時期,如果寶寶聽力有問題,沒有早發現並進行早期干預的話,就會導致後期的言語發育乃至智力發育遲緩。

如何在早期發現寶寶的聽力障礙?

對新生兒進行普遍聽力篩查以及在嬰幼兒生長發育過程對其進行聽力計言語狀況的跟蹤隨訪,是早期發現聽力障礙的重要措施。為了早期發現寶寶存在聽力障礙,應在寶寶出生後3天內以及1-6歲每年進行常規的聽力篩查。此外,即使寶寶通過了常規聽力篩查,如果在生活發生有可能導致聽力障礙的狀況,例如中耳炎、顱腦外傷、腮腺炎、腦膜炎、麻疹等,也應及時進行聽力檢測,才能早期發現聽力障礙。

江陰中山北路惠耳聽力服務中心位址:江陰中山北路43號(中山公交站向北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