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磅丨2017年一本院校報考參考分數(理科)

“參考分數”依據說明:

以 16年、15 年高校錄取分數及結構(分數段及分數段內錄取人數)為基礎,

對應出 17 年參考分數。適當考慮大小年、17年招生計畫的變化。

院校的備註,幫助來確定院校錄取的穩定性。往年結果、招生計畫等,對一個學校的今年的招生會有影響,可以據此理性參考。

特別注意事項:

近年大小年院校、招生計畫少的院校、17年招生計畫變化較大的院校、新增代碼院校,均為“更測不准”院校,宜以大年記,就高不就低,不能用來兜底。

測不准解釋:儘管計算中運用概率統計、多年資料加權,考慮了大小年,提前批及港校的錄取,今年招生計畫的變化,盡可能地尊重了歷史資料。 但是,儘管如此,不可確定的因素仍然很多,比如考生報考心態(沖高還是保守)、計畫變化、近年考生對院校的偏好程度(強化院校冷熱)、院校錄取政策(提檔比例、擴不擴招、是否承諾專業)、院校自主招生認定情況(含保送生轉自主大多數可能佔用統招計畫)、等等,

特別是招生計畫少的院校,報考人數(及報考考生的分數結構)對錄取影響非常大(也就是往年大小年明顯的院校)。所以,在無序博弈下,真實結果完全無法預測,資料誤差必然存在。

特別說明,即使是16年、15年已經兩年大平行,高校的錄取分數和高低位元次,也不能永久定型,還要有幾年震盪才能逐步走向平穩,因此,本參考的不靠譜性非常強,不是預估線,

僅僅是輔助線。

重點說明:

計畫變化的影響,如首都醫科大學,16年預防醫學、檢驗等低分專業併入,導致最低分數與15年比較大幅度降低(考生怕專業調劑,具體錄取結構可參大厚本)。17年,招生計畫大幅度減少,招生專業的變化,有可能導致分數比16年上漲。如果按照16年排名,來做兜底志願,則風險非常大。

招生計畫少,導致的錄取不穩定。比如上海大學,錄取分數(高)超過了預期。報考時需理性認知。

招生計畫變化,如上海財經減計畫、北工大(實驗)合併到本部,都會影響錄取的穩定性。

大小年,平行志願下,並非沒有大小年。

凡是新代碼、少計畫的院校,一定會不穩定,非常不穩定。

部分院校,16年有補錄。儘管北京教育考試院的最低分數,高於一本線,但是可以默認為一本線。

報考參考分數(不準確,誤差大,責任自負,風險自負!):

完成匆忙,且不排除修改可能!

(點擊圖片查看清晰大圖)

二本院校參考分數製作中,有待更新。

免責聲明:本文資訊來源於寸草報暉博客,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管理員刪除。本文數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