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韓國有那麼多“漢”字?

那個去漢字化的朴槿惠終於下臺了,這位前些日子被國會彈劾的韓國前總統,

終於搬離青瓦台,成為了韓國歷史上首位被彈劾的總統,而在去年下半年由她所力推的韓國“去漢字化”的文化教育大變革,也曾引起過大批民眾的不滿,自發組織集會抗議政府的這項決策。看來漢字對韓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的確,在韓國處處可以看到漢字,不論是位址,門牌,甚至是法律文書、和身份證上都會出現純正繁體漢字的身影,再說韓國的地名,從漢城、漢拿山、漢江……連韓式餐飲都命名“漢釜宮”,我們再看看韓國的古裝劇裡面的人物服飾,如果給你關了聲音,不告訴你名字,是不是感覺很熟悉?嗯,對了,就是中國古裝劇,對了,尤其是他們的“漢服”更是原汁原味,只有我大漢民族才有的風格!

那為什麼是“漢”字?而不是“日”字或者“美”字呢,沒有比較就發現不了真相。查查歷史,我們才能恍然大悟,原來在歷史上,尤其是漢朝的時候,不光光是韓國,整個朝鮮半島都遍佈大漢朝廷的子民呢,子又生孫孫又生子,說韓國朝鮮現在的國民和祖國同胞一脈相承絲毫無過,

當然我們還有更早的證據。

商紂王的部下箕子,率領華夏移民逃亡來到這個地方,建立了朝鮮半島第一個政權---箕子朝鮮,其實,我們來看看地圖就能發現,朝鮮半島就像是中國大陸延伸出來的一個內陸省差不多大的地方,

在有記載的歷史之前吉林省、遼東半島、朝鮮半島這些地區的人種、血脈早就是相通的,怎能夠隨便割裂?也正因為朝鮮半島是從中國大陸一直延伸到大海裡的這種地理格局,使得在華夏文明懷抱成最容易受外族欺侮的孩子,時而漂流在外,時而重回家園

箕子朝鮮建立政權之後,其所統治的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地區太平了有千年之久,後期又歷經戰國,秦朝。西元前109年,漢人衛滿又率領著千余同胞推翻了箕子朝鮮的統治建立新政權,衛滿是個很有管理才能的人,他引進中原漢文化,招賢納士,發展很快,最終被漢武帝劉邦看破高調一舉收復,並且衛滿政權的原地設“樂浪郡”等四大郡(以樂浪最大並為主)開始了大漢朝系統的而且是長達三百年的統治,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樂浪文化。

樂浪文化可稱得上是漢文化向東亞普及的典範之作,原本就以華夏兒女居多的朝鮮半島,對於漢文化有著天然的接受能力,加之漢文化本就是華夏文明的巔峰,代表著世界上最強的生產力,其文化也是最具先進性和融合力的,理解到這點,就不難理解後來的一千年間雖有外族入侵,但漢文化仍然能夠保留下來的原因了,受到過這樣一種文化薰染力量統治並影響的朝鮮半島,穿漢服、用漢字、保留漢朝傳統都完全不奇怪了!

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樂浪文化。

樂浪文化可稱得上是漢文化向東亞普及的典範之作,原本就以華夏兒女居多的朝鮮半島,對於漢文化有著天然的接受能力,加之漢文化本就是華夏文明的巔峰,代表著世界上最強的生產力,其文化也是最具先進性和融合力的,理解到這點,就不難理解後來的一千年間雖有外族入侵,但漢文化仍然能夠保留下來的原因了,受到過這樣一種文化薰染力量統治並影響的朝鮮半島,穿漢服、用漢字、保留漢朝傳統都完全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