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中國有那麼多孩子變成了白眼狼?“母狼”在哪?


今年春節剛過,在我的《父母3.0培訓課程》的課堂上,一位媽媽學員大吐苦水,

說自己今年過年與往年一樣,只給了10歲的孩子600元壓歲錢;孩子嫌少,竟然和家裡人打起了“冷戰”,幾天不與家人說話,也不願去親戚家拜年。因此,這位媽媽感歎孩子已變成了一隻小“白眼狼”。

這位媽媽的吐槽立刻引起其他媽媽的感情共鳴,都說現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不尊重老人、喜歡跟同學攀比,比不過就回家朝父母發火,根本不體諒父母的艱辛……看來孩子變成白眼狼,

在當下中國已不再是個別現象了。最後,那位第一個吐槽的媽媽問我應該怎麼教育這種“小白眼狼”。

要解決問題,就必須找到問題產生的根源,所以,我笑著反問那位媽媽:“既然孩子變成了小白眼狼,那母狼在哪裡?誰是母狼?”

聽我這麼一問,那位母親臉有些紅了。但不少媽媽在課堂上堅持認為,這是金錢誘惑造成的,是金錢扭曲了孩子的人性,導致了親情異化。

對於這樣的道德批判,它很簡單也很痛快,但它不僅在邏輯上講不通,更重要的是它無助於解決白眼狼問題。

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孩子變成了白眼狼呢?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沒有從小培養孩子的“界限意識”。什麼是“親子之間的界限意識”?親子之間的界限意識就是親子雙方明白在雙方之間有一條清晰的界線,這條界線明確了親子雙方的權利與責任,

規定好父母應該做好哪些事,孩子應該做好哪些事,雙方都不能跨越界線;孩子能做的事必須由孩子自己去做,該由孩子自己做主的事情必須由孩子做主;比如,孩子自己能吃飯了,那父母再喂孩子吃飯就是侵犯孩子的權利;即使是那些孩子暫時不能做或不能做主的事情,父母也應用啟發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去做,允許孩子犯錯誤。

清晰地劃分出親子之間的界線,

就會使孩子逐步形成這樣一種觀念: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賴他人,即使是父母;別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強加干涉,也不應該干涉。

這種家庭中親子“界線”是商業社會的必然要求。在現代商業社會中,即使是親子關係,也是一種交換關係,只不過不一定要用金錢來結算。過去講究“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就是這種交換關係的形象表述,只不過它平時被一層脈脈溫情的輕紗所掩蓋;即使現在年輕的父母沒有“養兒防老”的需求了,

但那也是在與孩子用親情交換親情。親子之間確實存在不求任何回報的愛,但這種愛至少在商業社會裡不可能成為一種普遍的行為模式。

由於親子關係在本質上是種交換關係,因而親子雙方在人格上是平等和獨立的。既然親子雙方是獨立的,那就意味著雙方之間有“界線”。

事實上,當下的孩子都是在互聯網搖籃中長大的,而且在他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就接受了亞當·斯密的洗禮。無論是互聯網的搖籃還是亞當·斯密的洗禮,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平等”;儘管絕大多數孩子還不知道“平等”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但在他們的DAN中已經包含了“平等”的密碼;所以,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不僅會越來越頻繁地主張自己的權利(比如:“這個玩具是我的”),而且越來越會維護自己的權利(比如,“這個玩具是我的,不給小娜玩”)。孩子這種權利意識的成長,正是他們融入這個現代商業社會的標誌。

獨立是權利與責任的統一,但是由於父母長期的寵愛,絕大多數孩子只樹立起了權利的意識,沒有樹立起相應的責任意識。比如,5歲的萌萌在寵物市場看到一隻小貓非常可愛,便讓媽媽給她買。把小貓帶回家後,小萌突然發現小貓拉屎了,便讓媽媽給清理。這說明萌萌只是在享受小貓給自己帶來樂趣的權利,沒樹立起給小餵食和打掃衛生的責任意識。只享受權利而不承擔相應的責任,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以為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地球在圍繞自己轉,自己有無限的權利而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如果自己想要的權利得不到滿足,那他就會認為是父母欠自己的,甚至認為是整個世界都欠他的,於是,在父母的“悉心”照料,小白眼狼就是這樣“茁壯”成長了。所以,在上面那個學員講的故事中,當父母只給600元壓歲錢,孩子一跟其他同學比較,就覺得父母欠他的了……

許多父母不願意讓孩子承擔相應的責任,是怕孩子做不好,反而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比如,讓一歲多的孩子自己吃飯,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把飯撒得地上地下全是,從而給自己增添更多的麻煩,與其讓孩子自己吃,還不如喂他吃。其實,每個孩子有自我成長的基因,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孩子從他呱呱墜地那天起,他身上就具備了整個自然界生命的全部智慧和邏輯;孩子就像一顆種子,本身已具備了成就自己的所有可能;像吃飯這類的基本技能,只要父母有耐心,多給孩子幾次機會,孩子自然會熟練地自己吃飯。父母“包辦”孩子應承擔的責任,從效果上來講肯定比孩子自己做要好得多,但父母能“包辦”孩子一輩子的“責任”嗎?如果父母從小就包辦孩子的一切,那就等於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當孩子必須自己承擔相應的責任時,那孩子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的代價,遠比小時候自己承擔責任付出代價高昂得多!

當孩子缺乏界限感時,他們不僅經常會把自己的責任推卸給父母,而且還會養成經常跨入父母邊界的習慣,把自己的意願強加于父母。比如,網上有消息說,當國家放開二胎政策後,一位母親徵求13歲的女兒的意見時,女兒這麼回答母親:“你要是敢給我生個弟弟,那我就敢給你生個外孫!”由於親子之間缺乏清晰的界限,親子間的衝突越來越多,越來越激烈,這讓現代的家庭教育越來越完充滿硝煙味。因此,如果把不懂感恩的孩子叫做“白眼狼”的話,那他們的父母就是“母狼”!與其抱怨孩子,還不如先做好自己!

《父母3.0培訓課程》的宗旨:更新父母觀念,提高父母素質。

正在講授:為什麼說識別孩子的表情是做父母必備的基本功?

課程簡介:孩子為什麼突然不肯做作業?孩子不肯做作業,一般說來有四種動機,首先是想引起父母對自己的注意,其次對父母的好勝心發作,第三是想要報復父母,第四是自暴自棄。那現在孩子不肯做作業到底是出於哪種動機?只有弄清了孩子的目的,才能採取有對性的措施,否則有可能火上澆油……

QQ:609193889

網站:www.tanyiping.com

而且在他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就接受了亞當·斯密的洗禮。無論是互聯網的搖籃還是亞當·斯密的洗禮,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平等”;儘管絕大多數孩子還不知道“平等”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但在他們的DAN中已經包含了“平等”的密碼;所以,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不僅會越來越頻繁地主張自己的權利(比如:“這個玩具是我的”),而且越來越會維護自己的權利(比如,“這個玩具是我的,不給小娜玩”)。孩子這種權利意識的成長,正是他們融入這個現代商業社會的標誌。

獨立是權利與責任的統一,但是由於父母長期的寵愛,絕大多數孩子只樹立起了權利的意識,沒有樹立起相應的責任意識。比如,5歲的萌萌在寵物市場看到一隻小貓非常可愛,便讓媽媽給她買。把小貓帶回家後,小萌突然發現小貓拉屎了,便讓媽媽給清理。這說明萌萌只是在享受小貓給自己帶來樂趣的權利,沒樹立起給小餵食和打掃衛生的責任意識。只享受權利而不承擔相應的責任,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以為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地球在圍繞自己轉,自己有無限的權利而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如果自己想要的權利得不到滿足,那他就會認為是父母欠自己的,甚至認為是整個世界都欠他的,於是,在父母的“悉心”照料,小白眼狼就是這樣“茁壯”成長了。所以,在上面那個學員講的故事中,當父母只給600元壓歲錢,孩子一跟其他同學比較,就覺得父母欠他的了……

許多父母不願意讓孩子承擔相應的責任,是怕孩子做不好,反而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比如,讓一歲多的孩子自己吃飯,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把飯撒得地上地下全是,從而給自己增添更多的麻煩,與其讓孩子自己吃,還不如喂他吃。其實,每個孩子有自我成長的基因,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孩子從他呱呱墜地那天起,他身上就具備了整個自然界生命的全部智慧和邏輯;孩子就像一顆種子,本身已具備了成就自己的所有可能;像吃飯這類的基本技能,只要父母有耐心,多給孩子幾次機會,孩子自然會熟練地自己吃飯。父母“包辦”孩子應承擔的責任,從效果上來講肯定比孩子自己做要好得多,但父母能“包辦”孩子一輩子的“責任”嗎?如果父母從小就包辦孩子的一切,那就等於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當孩子必須自己承擔相應的責任時,那孩子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的代價,遠比小時候自己承擔責任付出代價高昂得多!

當孩子缺乏界限感時,他們不僅經常會把自己的責任推卸給父母,而且還會養成經常跨入父母邊界的習慣,把自己的意願強加于父母。比如,網上有消息說,當國家放開二胎政策後,一位母親徵求13歲的女兒的意見時,女兒這麼回答母親:“你要是敢給我生個弟弟,那我就敢給你生個外孫!”由於親子之間缺乏清晰的界限,親子間的衝突越來越多,越來越激烈,這讓現代的家庭教育越來越完充滿硝煙味。因此,如果把不懂感恩的孩子叫做“白眼狼”的話,那他們的父母就是“母狼”!與其抱怨孩子,還不如先做好自己!

《父母3.0培訓課程》的宗旨:更新父母觀念,提高父母素質。

正在講授:為什麼說識別孩子的表情是做父母必備的基本功?

課程簡介:孩子為什麼突然不肯做作業?孩子不肯做作業,一般說來有四種動機,首先是想引起父母對自己的注意,其次對父母的好勝心發作,第三是想要報復父母,第四是自暴自棄。那現在孩子不肯做作業到底是出於哪種動機?只有弄清了孩子的目的,才能採取有對性的措施,否則有可能火上澆油……

QQ:609193889

網站:www.tanyip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