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非遺傳承人制古火煙花獲刑4年半 正等待二審

楊風申今年79歲。作為河北省趙縣南楊家莊村五道古火會的會頭,

他是“省級非遺傳承人”。去年2月19日,他在制作古火會上需要燃放的煙花時,被警方拘留,後被法院以非法製造爆炸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

楊風申覺得自己冤枉,製作了20年煙花,從來不知道這會違法。他提起了上訴,目前還在焦急等待二審的結果。

因為身體原因,楊風申被取保候審,窩在家裡的他並不知道,此事已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爭議。

有評論認為,

楊風申事件反映了古老民俗文化與現代秩序之間的衝突。法律和傳統民俗活動應找到一條既確保安全又成全文化的路徑,實現應有的互洽。

楊風申製作煙花的火藥原料已被公安部門沒收,剩下做梨花瓶的紙筒堆在院子牆角。

入選省非遺的“五道古火會”

6月25日,河北趙縣南楊家莊村烈日當頭。79歲的楊風申坐在自家宅院,略顯粗大的舊T恤塞進皺巴巴的粗腿褲裡,腰帶紮得周周正正。

楊風申個頭不高,光頭,額頭上皺紋很深。

和大部分上了年紀的村民一樣,楊風申小學文化,不太識字,大半輩子務農為生。

村民們說,在種地上,楊風申沒有特別的過人之處。但自從1996年擔任村裡五道古火會的會頭以來,楊風申算是村裡有影響的人物,

他主持操辦了村裡近20年來最盛大的古火會活動。

每年元宵節,位於趙縣縣城東約5公里的南楊家莊村都要舉辦“五道古火會”,在這一天,全村及周邊村子的鄉親們白天來此趕廟會,晚上焚香祭拜、燃放煙火,表達祈求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願望。

據當地文化部門考證,五道古火會已在南楊家莊村流傳了幾百年,近些年不但沒有消亡,反而一年比一年鮮活生動。

當地老人們說,

“五道古火會”有多種說法,比較主流的一種傳說是,“五道古火會”是為了紀念一位五道將軍,五道將軍是陰司的大神,掌管人的生死榮祿。他還有監督閻王判案的權力,甚至可以代替閻王決定人的壽限。傳說中的五道將軍頗有正義感和同情心,留下眾多救助弱者、成人之美的佳話。所以老百姓喜歡他、信仰他,建廟奉祀他。

按當地村民的描述,每年元宵節晚上八點左右,

一盞五角星狀的燈籠亮起來,上書八個大字“千年古火,永放異彩”。這就是燃放焰火的號令燈,由會頭楊風申執掌。號令燈行進到哪裡,哪裡的焰火就開始燃放。楊風申執著號令燈緩緩前行,而在它的停留處,炮聲驟響、禮花飛騰。

“五道古火會”現場。翻拍自楊風申家相冊

“有的如菊花綻放、有的似玉樹臨風,有的像流光溢彩的瀑布垂下,有的若鋼花飛濺灑滿天際,給人帶來無限驚喜。”有當地文人曾如此描述古火會勝景,“壓軸戲是燃放生肖焰火,肚子裡裝滿鞭炮的紙牛,在經久不息的爆竹聲後,一團火焰騰空而起,將焰火表演推向高☆禁☆潮。”

2011年,“五道古火會”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楊風申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楊風申又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當時對該專案認定時,考慮到了火藥製作有一定的危險性,但火藥製作只是整個民俗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該項目在當地的民俗社會作用是主要價值所在,所以其所屬類別為民俗類而不是傳統技藝類。並且該專案之所以能夠一直傳承至今,在確保安全方面也有一定的自控和防範措施。

楊風申說,每年從正月初五開始,他就開始為一年一度的古火會忙起來。在各種準備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他親手制作古火會所需的煙花。自製煙花,這是一項村裡流傳幾百年的技藝,古火會的重頭戲就在這自製的煙花上。

按照流傳下來的規矩,除了會頭楊風申外,村裡其他人都不知道製作煙花藥的配方。

對於楊風申來說,煙花是古方配置的,市場上買不到,只能自己配製,以硝、鐵、硫磺為主。

在當上會頭之前,他也只是一個參加古火會的積極分子,古火會準備期間經常幫老會頭杜老命跑跑腿。“有一年,杜老命配製煙花時,讓我過去幫忙,邊看邊做,我就學會了怎麼做。”楊風申說。

1996年,師傅杜老命去世。楊風申年近60歲,他順理成章地接過老會頭的班,成為古火會新中國成立後的第四代傳人。

“有的如菊花綻放、有的似玉樹臨風,有的像流光溢彩的瀑布垂下,有的若鋼花飛濺灑滿天際,給人帶來無限驚喜。”有當地文人曾如此描述古火會勝景,“壓軸戲是燃放生肖焰火,肚子裡裝滿鞭炮的紙牛,在經久不息的爆竹聲後,一團火焰騰空而起,將焰火表演推向高☆禁☆潮。”

2011年,“五道古火會”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楊風申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楊風申又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當時對該專案認定時,考慮到了火藥製作有一定的危險性,但火藥製作只是整個民俗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該項目在當地的民俗社會作用是主要價值所在,所以其所屬類別為民俗類而不是傳統技藝類。並且該專案之所以能夠一直傳承至今,在確保安全方面也有一定的自控和防範措施。

楊風申說,每年從正月初五開始,他就開始為一年一度的古火會忙起來。在各種準備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他親手制作古火會所需的煙花。自製煙花,這是一項村裡流傳幾百年的技藝,古火會的重頭戲就在這自製的煙花上。

按照流傳下來的規矩,除了會頭楊風申外,村裡其他人都不知道製作煙花藥的配方。

對於楊風申來說,煙花是古方配置的,市場上買不到,只能自己配製,以硝、鐵、硫磺為主。

在當上會頭之前,他也只是一個參加古火會的積極分子,古火會準備期間經常幫老會頭杜老命跑跑腿。“有一年,杜老命配製煙花時,讓我過去幫忙,邊看邊做,我就學會了怎麼做。”楊風申說。

1996年,師傅杜老命去世。楊風申年近60歲,他順理成章地接過老會頭的班,成為古火會新中國成立後的第四代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