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迎七一·朗讀者|夢的中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誦讀會(三)

1、2014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中說——

世界是多向度發展的,世界歷史更不是單線式前進的。中國不能全盤照搬別國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否則的話不僅會水土不服,

而且會帶來災難性後果。2000多年前中國人就認識到了這個道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朗讀者:吳笑)

2、2014年5月23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說——

當今世界,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同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

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拼投資、拼資源、拼環境的老路已經走不通。(朗讀者:海雷)

3、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說——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正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於和勇於創新的人們。

(朗讀者:林莎)

4、2014年3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中說——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從1840年鴉☆禁☆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100多年間,中國社會戰火頻頻、兵燹不斷,內部戰亂和外敵入侵迴圈發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堪回首的苦難。……中國人歷來講求“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中國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氣一樣,就像萬物生長需要陽光一樣。只有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國一道維護世界和平,中國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才能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朗讀者:楊迅)

5、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對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我們都應該採取學習借鑒的態度,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中國願同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在發展中謀共贏,在合作中同進步,讓中國人民更加幸福,讓世界人民共用和平與發展成果。 (朗讀者:龔韶華)

6、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時說——

要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反對干涉別國內政,

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朗讀者:王天晴)

7、2013年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說——

地方和部門工作也一樣,要真正做到一張好的藍圖一干到底,切實幹出成效來。我們要有釘釘子的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朗讀者:海雷 吳笑 )

8、2016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中說——

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堅定不移推動綠色發展,謀求更佳品質效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個樸素的道理正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認同。(朗讀者:楊迅 龔韶華)

主編:王多

圖片編輯:邵競

文/上海社聯 解放日報社

必然大有成效。(朗讀者:海雷 吳笑 )

8、2016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中說——

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堅定不移推動綠色發展,謀求更佳品質效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個樸素的道理正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認同。(朗讀者:楊迅 龔韶華)

主編:王多

圖片編輯:邵競

文/上海社聯 解放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