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迎七一·朗讀者|夢的中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誦讀會(四)

1、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說——

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党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

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使我們党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朗讀者:楊迅)

2、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說——

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形象地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朗讀者:丁建華)

3、2013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

教育實踐活動要著眼於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照鏡子,主要是以黨章為鏡,對照黨的紀律、群眾期盼、先進典型,

對照改進作風要求,在宗旨意識、工作作風、廉潔自律上擺問題、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勇於正視缺點和不足,嚴明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敢於觸及思想、正視矛盾和問題,從自己做起,從現在改起,端正行為,自覺把黨性修養正一正、把黨員義務理一理、把黨紀國法緊一緊,保持共產黨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風的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深入分析發生問題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治治病,主要是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區別情況、對症下藥,對作風方面存在問題的黨員、幹部進行教育提醒,對問題嚴重的進行查處,對不正之風和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朗讀者:蔡金萍)

4、2014年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時說——

堅決反對腐敗,防止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腐化變質,是我們必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反腐敗高壓態勢必須繼續保持,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對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就要堅決查處一個。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馬上治,發現問題就及時處理,不能養癰遺患。要讓每一個幹部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領導幹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倖。

(朗讀者:林莎)

4、2013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中說——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古人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都應該繼承和發揚。(朗讀者:張卓勇)

5、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說——

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朗讀者:吳笑)

6、2013年3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說——

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人民重托,牢記責任重於泰山。這樣一個大國,這樣多的人民,這麼複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深入瞭解國情,瞭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絲毫不懈怠,不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朗讀者:林莎)

7、2014 年5月4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說——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朗讀者:楊迅)

8、2013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說——

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古人說:“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禦也。”意思是說,志存高遠的人,再遙遠的地方也能達到,再堅固的東西也能突破。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有無數共產黨員為了党和人民事業英勇犧牲了,支撐他們的就是“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力量。(本篇章朗讀者合誦)

主編:王多

圖片編輯:邵競

文/上海社聯 解放日報社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都應該繼承和發揚。(朗讀者:張卓勇)

5、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說——

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朗讀者:吳笑)

6、2013年3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說——

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人民重托,牢記責任重於泰山。這樣一個大國,這樣多的人民,這麼複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深入瞭解國情,瞭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絲毫不懈怠,不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朗讀者:林莎)

7、2014 年5月4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說——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朗讀者:楊迅)

8、2013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說——

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古人說:“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禦也。”意思是說,志存高遠的人,再遙遠的地方也能達到,再堅固的東西也能突破。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有無數共產黨員為了党和人民事業英勇犧牲了,支撐他們的就是“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力量。(本篇章朗讀者合誦)

主編:王多

圖片編輯:邵競

文/上海社聯 解放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