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注與傳承:消費升級時代的IDG投資方法論

“希望我們中間在未來能夠出現像ZARA這樣的世界級品牌,我老說要投出超越BAT的公司來,我也相信在消費領域,也能走出一些不是做互聯網、但同樣能做成很大市值的公司”,熊曉鴿說。

本文共計3092個字,閱讀時間4分鐘。

整理/唐亞華

6月28日,由IDG資本主辦的“新消費時代峰會”於北京舉行。峰會聚焦“新零售、新品牌、新服務、新媒體”四大主題,邀請到27位元行業嘉賓,共同探討消費行業最新發展趨勢。IDG資本認為,消費產業大有可為,將迎來顛覆性的大機會。

以下是尋叔為大家整理的乾貨,enjoy!

熊曉鴿:要投出超越BAT的公司來

在中國,我們談到互聯網就想到BAT,其實BAT就是一個消費的品牌公司,他的主營業務就是針對終端的消費者,BAT以國內的市場為主,但是把規模都做到很大。而從消費來講,其實有很多的領域值得我們去探討去思考,我們談到剛性的需求,不外是衣食住行這幾個事情。

做消費產品說到底就是做品牌,我們中國的市場非常大,

未來有可能中國有些消費品牌未來在中國的市場上能夠做到像BAT這樣的市值。同時,我們也在思考和期待,中國的企業能不能做出大的中國品牌,這個品牌不僅在中國的市場上能夠成功,而且在全世界的市場可以成功。但目前我們的很多消費類企業還沒有達到足夠大的規模。我想舉個ZARA的例子,它的母公司在西班牙,市值1000多億歐元。ZARA就是一個世界性的品牌,
不管到哪,很多人都認識ZARA,其實它就是解決了人們一些剛性的需求,會使用先進的材料,使得它有競爭性,同時他的產品和品牌背後又有很多文化內涵。

我們早期投過的一個消費品牌是波司登,中國的品牌,做羽絨服的。現在波司登已是國內知名羽絨服品牌,

已經上市多年,我們也取得了不錯的回報。後來,我們又投了Moncler,不到兩年就在米蘭上市了。品牌很重要,它代表的是品質,代表人們消費的品位和消費的水準。中國的市場上,我們已經解決了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但是我們希望吃得更健康,住的更好,衣食住行都有升級的需求。

除了自創品牌,還一個辦法,買人家的品牌,但是買來品牌,要好好經營它,把它的服務和產品品質做得好上加好,

使得大家願意通過口碑傳播。做品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蘇芒所說的,要把品牌變成時尚。今天我們也很高興,時尚的總裁蘇芒也出席了這個會,我們1998年開始跟她合作,當時一起到美國去學怎麼做到中國來,美國的芭莎雜誌是在走下坡路的,可是它在中國居然比其他的雜誌都做得好,而且蘇芒把這個品牌變成中國人人皆知的一個品牌。現在我到外面,一說起時尚,很多人會問我,你認識蘇芒嗎?我說認識,於是大家就對我肅然起敬。所以把品牌和時尚連起來,這裡面有很多的想像力,當然也要利用手機等新的手段,把它做成人人都知道的品牌。

做品牌要專注,要有傳承。我們IDG資本前陣子把IDG旗下的IDG Ventures買了下來,是因為在IDG的董事長麥先生過世之後,我們想繼續把IDG這個品牌傳承下來。在消費的時代,說到底,我覺得你要成功的話,一定盯住一個事,不管是衣食住行的任何東西,一定要把品牌做好,品牌跟品質、服務、品位緊密相關,同時把品牌當時尚來做,我覺得你一定能成功。

希望我們中間在未來能夠出現像ZARA這樣的世界級品牌,我老說要投出超越BAT的公司來,我也相信在消費領域,也能走出一些不是做互聯網、但同樣能做成很大市值的公司。我們中國那麼大的市場,中國人那麼聰明,又有那麼多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所以我覺得一定有這個希望,祝大家成功!

以下是來自 IDG資本合夥人閆怡勝的現場分享。她認為消費升級不僅不是偽命題,並且,中國消費市場將要發生的這場變革還是前所未有的、摧枯拉朽的。

“消費升級”究竟是不是偽命題?

“消費升級”究竟是不是偽命題,我們會分四個層面去看。首先是政治的驅動,在“十二五”規劃將擴大內需作為重要戰略的拉動下,2016年消費占到了中國經濟增長的64.6%,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力量。

第二層面是經濟的驅動。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國的城鎮化比例在逐年提升,到去年為止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7.4%,另一方面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了逐年快速增長的趨勢,而且是高於GDP的增長速度。

第三層面是人群結構的變化,主要有三個因素。

一是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擴大,中高收入人群已經成為消費的主流,增長速度將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整個上層中產和富裕階層在未來五年將成為主要消費人群。

二是新生代包括80、90、00後已成為消費主力,消費增長速度遠遠高於中國平均消費增長速度,他們占到經濟總量的比例會逐年增加。中國的年輕人群有什麼消費特徵?他們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來越高,品牌意識更強,認知力是上一代人的三倍。他們更容易成為品牌的擁護者,且更有國際化視野。

第三,三四線城市消費的崛起。由於一二線城市的生活成本逐漸升高,很多來自三四線城市的大學生回流,生產製造企業往三四線城市走,所以這部分人的回流拉動了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從海外購物資料也可以看出,前20名的城市中沒有一個一線城市,幾乎全部是三四線城市,所以未來三四線城市消費的崛起也會成為經濟的很大拉動力。

最後第四層面是科技的驅動。移動端的普及,使得流量碎片化;加上需求的小眾化和個性化,管道的去中心化,產品需求邏輯發生改變,這些都對消費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說,消費升級發生在這個時間節點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消費升級不僅不是偽命題,並且,中國消費市場將要發生的這場變革還是前所未有的、摧枯拉朽的。

自從去年底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後,全行業都在熱議,但是基本沒人搞得清楚到底什麼是新零售,未來又會往什麼方向發展。我們談談自己對新零售的理解: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去年開始逐漸消失,電商增速開始放緩;實體經濟在過去幾年的飄搖過後,在去年全面復蘇。我們認為,往前看,一定是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

那麼線上有什麼,沒有什麼?線下有什麼,沒有什麼?線上有的是數位化,對客戶的資料分析和流覽路徑跟蹤,有消費者畫像,但沒有的是線下的服務體驗和售後,以及社交場景。如果線上線下能夠打通,幫助線下提高消費者的體驗,提高商戶效率,我們就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我們認為,下一波新零售將由巨頭驅動,從阿裡收購銀泰百貨,入股百聯、三江,推出盒馬鮮生,到京東佈局便利店便可知一二。

第二是我們對新品牌的判斷。我們認為,“價格驅動購買”的時代已接近末尾,未來,大家越來越看重品牌和品質,更願意嘗試和接受新品牌,包括本土品牌,而市場上現有的品牌並不能很好滿足新生代的需求。

我們預測:新生代創業者會在未來10-20年時間裡創造一批全新的品牌,替換掉原來的舊品牌;中國會出現一批真正國際化,過百億美金市值的新品牌。

第三是服務的變革。如果品牌是升級替換,服務則是從無到有。IDG資本在服務領域投資了健身連鎖“樂刻”,有醫療美容連鎖的“美黛拉”,包括我們投的白領公寓“城家”,聯合辦公“氪空間”、“科技寺”等等。這些需求在五年以前是沒有或很少的,發展到現在,服務已經成為拉動中國消費增長主要動力,去年占到整個消費增長的比例是51%。消費者從“購買產品”轉向“享受服務”。所以我們的第三個判斷是:中國未來也會出現一批過百億美金市值的消費升級驅動的新型服務公司。

第四點判斷是關於重構。剛才也說到,移動的普及導致流量碎片化,同時因為消費者需求的小眾化、個性化,對消費公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消費類公司需要重構原有的設計流程、供應鏈、行銷方式、銷售管道和CRM等等。注意,整個消費者的消費邏輯決策已經變了。

第五是新媒體的變革。我們認為,新媒體將成為未來行銷推廣的主要管道,我們將迎來一個泛娛樂的時代。

第六,新生代成為主力的創業人群,這群人更理解新生代對品質與精神的雙重訴求,他們會成為消費變革決定性的推動力量,從而打造出一批偉大的世界級新零售、新品牌、新服務和新媒體的偉大公司,這也是我們重點佈局的領域。

IDG資本作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投資機構之一,在大消費領域深耕十餘年,積累下了很多經驗與教訓。如今我們已佈局近百家優秀消費企業,其中成功上市十餘家,投出獨角獸企業超過二十家。

最後,也想分享一下這些年做消費投資的一點心得。其實我們作為投資人,也應該跟創業者一樣,熱愛自己的行業,成為狂熱的產品經理。

像我們投資消費,不管是出差還是旅遊,只要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城市,一定會去觀察、研究當地最新的零售業態,會去看當地原有的品牌發展如何,有哪些新的品牌,表現怎樣。先去看,自己做判斷,然後找當地的專家去探討,複盤,看判斷對不對。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學習、複盤、積累,我們才能夠對每個公司未來的方向發展有更清楚的認知,才能夠在財務資料顯現之前,比別人早一步看到行業和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IDG資本將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優秀的創業者,幫助實現他們遠大的夢想,推動中國消費市場這一波的顛覆式升級與變革。

現在我到外面,一說起時尚,很多人會問我,你認識蘇芒嗎?我說認識,於是大家就對我肅然起敬。所以把品牌和時尚連起來,這裡面有很多的想像力,當然也要利用手機等新的手段,把它做成人人都知道的品牌。

做品牌要專注,要有傳承。我們IDG資本前陣子把IDG旗下的IDG Ventures買了下來,是因為在IDG的董事長麥先生過世之後,我們想繼續把IDG這個品牌傳承下來。在消費的時代,說到底,我覺得你要成功的話,一定盯住一個事,不管是衣食住行的任何東西,一定要把品牌做好,品牌跟品質、服務、品位緊密相關,同時把品牌當時尚來做,我覺得你一定能成功。

希望我們中間在未來能夠出現像ZARA這樣的世界級品牌,我老說要投出超越BAT的公司來,我也相信在消費領域,也能走出一些不是做互聯網、但同樣能做成很大市值的公司。我們中國那麼大的市場,中國人那麼聰明,又有那麼多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所以我覺得一定有這個希望,祝大家成功!

以下是來自 IDG資本合夥人閆怡勝的現場分享。她認為消費升級不僅不是偽命題,並且,中國消費市場將要發生的這場變革還是前所未有的、摧枯拉朽的。

“消費升級”究竟是不是偽命題?

“消費升級”究竟是不是偽命題,我們會分四個層面去看。首先是政治的驅動,在“十二五”規劃將擴大內需作為重要戰略的拉動下,2016年消費占到了中國經濟增長的64.6%,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力量。

第二層面是經濟的驅動。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國的城鎮化比例在逐年提升,到去年為止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7.4%,另一方面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了逐年快速增長的趨勢,而且是高於GDP的增長速度。

第三層面是人群結構的變化,主要有三個因素。

一是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擴大,中高收入人群已經成為消費的主流,增長速度將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整個上層中產和富裕階層在未來五年將成為主要消費人群。

二是新生代包括80、90、00後已成為消費主力,消費增長速度遠遠高於中國平均消費增長速度,他們占到經濟總量的比例會逐年增加。中國的年輕人群有什麼消費特徵?他們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來越高,品牌意識更強,認知力是上一代人的三倍。他們更容易成為品牌的擁護者,且更有國際化視野。

第三,三四線城市消費的崛起。由於一二線城市的生活成本逐漸升高,很多來自三四線城市的大學生回流,生產製造企業往三四線城市走,所以這部分人的回流拉動了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從海外購物資料也可以看出,前20名的城市中沒有一個一線城市,幾乎全部是三四線城市,所以未來三四線城市消費的崛起也會成為經濟的很大拉動力。

最後第四層面是科技的驅動。移動端的普及,使得流量碎片化;加上需求的小眾化和個性化,管道的去中心化,產品需求邏輯發生改變,這些都對消費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說,消費升級發生在這個時間節點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消費升級不僅不是偽命題,並且,中國消費市場將要發生的這場變革還是前所未有的、摧枯拉朽的。

自從去年底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後,全行業都在熱議,但是基本沒人搞得清楚到底什麼是新零售,未來又會往什麼方向發展。我們談談自己對新零售的理解: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去年開始逐漸消失,電商增速開始放緩;實體經濟在過去幾年的飄搖過後,在去年全面復蘇。我們認為,往前看,一定是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

那麼線上有什麼,沒有什麼?線下有什麼,沒有什麼?線上有的是數位化,對客戶的資料分析和流覽路徑跟蹤,有消費者畫像,但沒有的是線下的服務體驗和售後,以及社交場景。如果線上線下能夠打通,幫助線下提高消費者的體驗,提高商戶效率,我們就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我們認為,下一波新零售將由巨頭驅動,從阿裡收購銀泰百貨,入股百聯、三江,推出盒馬鮮生,到京東佈局便利店便可知一二。

第二是我們對新品牌的判斷。我們認為,“價格驅動購買”的時代已接近末尾,未來,大家越來越看重品牌和品質,更願意嘗試和接受新品牌,包括本土品牌,而市場上現有的品牌並不能很好滿足新生代的需求。

我們預測:新生代創業者會在未來10-20年時間裡創造一批全新的品牌,替換掉原來的舊品牌;中國會出現一批真正國際化,過百億美金市值的新品牌。

第三是服務的變革。如果品牌是升級替換,服務則是從無到有。IDG資本在服務領域投資了健身連鎖“樂刻”,有醫療美容連鎖的“美黛拉”,包括我們投的白領公寓“城家”,聯合辦公“氪空間”、“科技寺”等等。這些需求在五年以前是沒有或很少的,發展到現在,服務已經成為拉動中國消費增長主要動力,去年占到整個消費增長的比例是51%。消費者從“購買產品”轉向“享受服務”。所以我們的第三個判斷是:中國未來也會出現一批過百億美金市值的消費升級驅動的新型服務公司。

第四點判斷是關於重構。剛才也說到,移動的普及導致流量碎片化,同時因為消費者需求的小眾化、個性化,對消費公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消費類公司需要重構原有的設計流程、供應鏈、行銷方式、銷售管道和CRM等等。注意,整個消費者的消費邏輯決策已經變了。

第五是新媒體的變革。我們認為,新媒體將成為未來行銷推廣的主要管道,我們將迎來一個泛娛樂的時代。

第六,新生代成為主力的創業人群,這群人更理解新生代對品質與精神的雙重訴求,他們會成為消費變革決定性的推動力量,從而打造出一批偉大的世界級新零售、新品牌、新服務和新媒體的偉大公司,這也是我們重點佈局的領域。

IDG資本作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投資機構之一,在大消費領域深耕十餘年,積累下了很多經驗與教訓。如今我們已佈局近百家優秀消費企業,其中成功上市十餘家,投出獨角獸企業超過二十家。

最後,也想分享一下這些年做消費投資的一點心得。其實我們作為投資人,也應該跟創業者一樣,熱愛自己的行業,成為狂熱的產品經理。

像我們投資消費,不管是出差還是旅遊,只要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城市,一定會去觀察、研究當地最新的零售業態,會去看當地原有的品牌發展如何,有哪些新的品牌,表現怎樣。先去看,自己做判斷,然後找當地的專家去探討,複盤,看判斷對不對。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學習、複盤、積累,我們才能夠對每個公司未來的方向發展有更清楚的認知,才能夠在財務資料顯現之前,比別人早一步看到行業和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IDG資本將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優秀的創業者,幫助實現他們遠大的夢想,推動中國消費市場這一波的顛覆式升級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