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科普:金融市場部和投資部的區別

首先,每家銀行的金融市場部、投資銀行部的業務許可權和經營範圍是不一樣的,有的差別蠻大的。但是,一般來來說,金融市場部的許可權大、權力大、業務範圍廣,投資銀行部的業務範圍稍遜於金融市場部。

但是呢,一般金融市場部(資金、債券配置、交易、票據、自營)、資產管理部(理財、委外、非標、投資)和投資銀行部(債券承銷、並購貸款、財顧、並購業務投資、結構融資、銀團貸款等)都是一級部門,有的銀行稍微大一點兒,還另設金融同業部作為一級部門。這3-4個部門基本構成了商業銀行的金融同業格局,但是在業務範圍上,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嚴重的重合、內部競爭等。

首先我要告訴樓主,金融市場部、投資銀行部、資產管理部和金融同業部的基本情況。不吊胃口,先寫結論,其實好壞都看個人偏好,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就看個人更偏重追求什麼。不過按照筆者的選擇,我認為金融市場部最好。

首先寫金融市場部。

之所以先寫金融市場部,是因為金融市場部是商業銀行同業裡最核心的部門,沒有之一。金融市場部在銀行總行裡絕大多數是利潤部門,是要為公司創造利潤的。近幾年金融市場部的創利能力大有超過傳統對口業務部門的趨勢,而實際上在城商行和農商行以及同業做得比較好的股份行(比如興業),金融市場部的利潤貢獻更是牛逼哄哄。

金融市場部的職能:全行資金頭寸的調劑(資金營運中心),

每個周向全行其他事業部(包括投資銀行部)以及各分支行同業部門下達FTP轉移價格;負責線上同業拆借和各種債券質押式回購以及買斷式 回購(以平頭寸為主要目的,不是盈利行為);線下同業借款業務,既由銀行將資金借給持有金融牌照的非銀機構(證券公司、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甚至消費金融公司、有時候也可以是其他商業銀行);銀證合作業務(現在通道業務少了,
以前蠻多的),甲乙丙專案、代出資金業務;外匯交易、貴金屬交易和銀行間債券交易業務(以盈利為目標);委外業務(將多餘自營資金直接委託給券商或者基金子公司專戶主動管理)。

有的金融市場部下設票據中心,專門做票據業務。票據業務在2011-2014年間做得非常火爆,業務量巨大,而且利潤非常豐厚。票據業務花樣繁多,

金融創新也很多,傳統業務是直開、貼現、轉帖、再貼。衍生玩法,票據池質押回購、買斷回購、票據買賣、票據仲介、票據融資(連環滾動融資,不能明寫,你應屆生也不需要知道這麼細緻),總之票據是個好東西,玩法非常多。不過這幾年這塊業務不好做了,監管逐漸嚴格起來,所以金融創新不像之前那麼容易了,不過票據中心在大行一定是一塊不能捨棄的業務範圍。票據業務變數較多,操作風險較大,極易滋生內外勾結的情況(看近幾年的票據大案就知道了),所以票據業務值得深入學習和實踐個兩三年。一般票據玩得6的人,在做貿易融資和信用證業務就得心應手的多啦。(貿易融資和信用證業務不屬於金融同業業務範疇)

自營業務:包括非標投資、債券投資以及線下同業借款以及購買同業理財。其中非標投資花樣太多了,包括但不限於使用自有資金購買基金份額(優先順序)、購買附有回購條款的信託受益權、資管產品收益權、各種掛牌金融資產產品,還可以購買同業理財。債券投資一般就比較單調了,購買信用債、ABS,企業債和公司債,一般也不加杠杆,也不交易,就孤零零的持有到期了(銀行工資待遇低,養不起牛逼的交易員和投資經理)線下同業借款剛才已經說了,不再贅述,最後就是委外了。

再說一下資產管理部。所謂的資產管理部是指專門運營理財資金的部門。根據監管的要求,理財資金要和項目一一對應,理財資金要穿透管理,並且必須和自營資金相分離,成立專門的部門進行管理。因此資產管理部從2016年起必須從金融市場部獨立出來成為一級獨立部門。資產管理部其實就是理財部,負責理財產品的設計、申請、發行、募集、管理、投資、備案等,現在理財業務真是“女人能頂半邊天”,不僅能幹大事賺利潤,還能替總行幹點兒不乾不淨的事。目前理財在募集上主要還是以個人理財為主,機構理財和同業理財產品比較少。資產管理部總行層面是不負責募集的(募集都是支行零售客戶經理的事),總部只負責設計產品,撰寫合同、安排託管、備案等,當然還要負責理財資金的投資。理財資金的投資業務範圍其實還是受到諸多限制的,根據資金來源的不同,投向也不同。在這一點上,可以參考自營業務,實際上就是一種投資。自從2005年有理財業務之後,理財業務就一直向上發展著,在2013年達到頂峰,現在因為監管的重視,勢頭有所回落,但是在可以預計的未來,銀行理財依然是非常肥的部門,比較容易完成績效。

最後說一下投資銀行部。銀行總行的投資銀行部以及分行的投資銀行部和傳統的券商投資銀行部不一樣,銀行的投資銀行部本質上就是銀行分行的產品中心。舉個例子,銀行分行的大客戶部有一個國企客戶A,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不足以滿足A的資金需求,銀行為了滿足A的需求,留住這個客戶,就會配套提供發債、產業基金、做信託資管產品、或者銀團貸款。一般客戶A是由銀行分行大客戶部推薦上來的,投資銀行部配合分行客戶經理給客戶A做發債業務中的承做(自己做或者找個通道券商代勞)、承銷(劣後由客戶自持、優先和夾層由銀行總行同業部或資管部認購一部分),做產業基金也是同樣的道理,隨便找個基金管理公司做個通道,投資銀行部給客戶配資金(承銷);並購貸款和並購投資則是指投資銀行通過分行推薦,找到目標擬上市企業或者已經上市的企業,在客戶得到銀行授信的情況下,再給予他們並購貸款(這樣就不佔用授信額度,等於變相加額度)。投資銀行部在本質上是對公條線的產品中心,他們在承攬一端多依賴母行對公條線,在承銷一端多依賴本行金融同業部或資產管理部。當然,這不排除投資銀行部自我尋找市場上的項目,但是一般這樣的情況比較鮮見,因為投資銀行部的設立本身就是為了銀行混業經營的需要,是銀行為了給大客戶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結構融資服務,母行沒指望投資銀行部自己在外面弄多少利潤,首先要服務好對公條線的業務。不過,像民生銀行、平安銀行這些比較大的股份行投資銀行部相對比較成熟,激勵比較到位,業績壓力又大,而且母行資金成本太高(這才是最主要的),逼得他們不得不到處自己找項目,自己出去行銷,各種勾搭同業找錢。

而傳統券商的IBD部門投資銀行部的核心職能是IPO和新三板的保薦業務,這塊業務銀行投資業務是不涉及的。券商的IBD保薦業務打法是一級市場,承攬(吹牛逼喝大酒說大話)、盡調(神捕斷案你騙我我騙你)、治理輔導(縫縫補補裝處☆禁☆女)、準備財報(王婆賣瓜各種粉飾)、報發審會(跪求衙門找關係)、過會(終於拿到上崗證)、路演(尋找接盤俠騙錢)、發行(落袋為安立牌坊)。這塊業務和銀行金融同業業務完全不一樣,也沒什麼關係。如果提問者以為銀行的投資銀行部是傳統的IBD,那可真不一樣,這一點千萬搞清楚了。

傳統券商的IBD也有債券承攬、承做、承銷業務,並購業務、再融資、定增、固定收益投資。但是,券商IBD和銀行投資銀行部很大的區別是,券商IBD沒有背靠資金,雖然也有營業部不斷的推薦項目到總部,但是因為沒有資金消化債券,所以券商IBD的人真的比較辛苦。券商IBD偏向仲介職能,負責給項目方提供方案,做輔導,做產品,然後替專案方勾搭資方,然後撮合成交後賺取仲介費,無本買賣但是到處求人,賺的是專業技術和賣臉皮的錢。而銀行投資銀行部在項目來源上主要是分行的成交大客戶,銀行投行部在客戶面前還是屬於資方地位,況且在產品做成之後本行同業部可以消化掉一大部分,所以實際上就等於資方,在客戶面前地位比券商IBD要高。

券商IBD賺得比較多,主要靠業績獎金,待遇真的比較豐厚。銀行投行部的工資非常社會主義,可以比照分行客戶經理的價位。千萬別覺得帶有“投行”倆字,就真的是投行待遇了。

放在銀行體系內部來考慮,金融市場部的待遇一般是等同於或超過投資銀行部的,當然凡事無絕對,每家銀行體系內部風格不一樣,分工不一樣,待遇也就不一樣。

從工作性質上說,金融市場部是萬金油,可以在銀行圈子裡跳來跳去,也可以跳券商、基金的交易員和投資經理崗位,當然也可以往金租公司、保險公司投資部跳;

資產管理部總部的人可以往財富方向轉,到基金公司做募集、和非標投資經理,待遇比較好,當然壓力也比較大。

投資銀行部的人可以往券商債券發行部門,債券承銷部門轉,也可以往門檻不太高的並購業務部門轉,還可以下來做分行大客戶經理。

操作風險較大,極易滋生內外勾結的情況(看近幾年的票據大案就知道了),所以票據業務值得深入學習和實踐個兩三年。一般票據玩得6的人,在做貿易融資和信用證業務就得心應手的多啦。(貿易融資和信用證業務不屬於金融同業業務範疇)

自營業務:包括非標投資、債券投資以及線下同業借款以及購買同業理財。其中非標投資花樣太多了,包括但不限於使用自有資金購買基金份額(優先順序)、購買附有回購條款的信託受益權、資管產品收益權、各種掛牌金融資產產品,還可以購買同業理財。債券投資一般就比較單調了,購買信用債、ABS,企業債和公司債,一般也不加杠杆,也不交易,就孤零零的持有到期了(銀行工資待遇低,養不起牛逼的交易員和投資經理)線下同業借款剛才已經說了,不再贅述,最後就是委外了。

再說一下資產管理部。所謂的資產管理部是指專門運營理財資金的部門。根據監管的要求,理財資金要和項目一一對應,理財資金要穿透管理,並且必須和自營資金相分離,成立專門的部門進行管理。因此資產管理部從2016年起必須從金融市場部獨立出來成為一級獨立部門。資產管理部其實就是理財部,負責理財產品的設計、申請、發行、募集、管理、投資、備案等,現在理財業務真是“女人能頂半邊天”,不僅能幹大事賺利潤,還能替總行幹點兒不乾不淨的事。目前理財在募集上主要還是以個人理財為主,機構理財和同業理財產品比較少。資產管理部總行層面是不負責募集的(募集都是支行零售客戶經理的事),總部只負責設計產品,撰寫合同、安排託管、備案等,當然還要負責理財資金的投資。理財資金的投資業務範圍其實還是受到諸多限制的,根據資金來源的不同,投向也不同。在這一點上,可以參考自營業務,實際上就是一種投資。自從2005年有理財業務之後,理財業務就一直向上發展著,在2013年達到頂峰,現在因為監管的重視,勢頭有所回落,但是在可以預計的未來,銀行理財依然是非常肥的部門,比較容易完成績效。

最後說一下投資銀行部。銀行總行的投資銀行部以及分行的投資銀行部和傳統的券商投資銀行部不一樣,銀行的投資銀行部本質上就是銀行分行的產品中心。舉個例子,銀行分行的大客戶部有一個國企客戶A,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不足以滿足A的資金需求,銀行為了滿足A的需求,留住這個客戶,就會配套提供發債、產業基金、做信託資管產品、或者銀團貸款。一般客戶A是由銀行分行大客戶部推薦上來的,投資銀行部配合分行客戶經理給客戶A做發債業務中的承做(自己做或者找個通道券商代勞)、承銷(劣後由客戶自持、優先和夾層由銀行總行同業部或資管部認購一部分),做產業基金也是同樣的道理,隨便找個基金管理公司做個通道,投資銀行部給客戶配資金(承銷);並購貸款和並購投資則是指投資銀行通過分行推薦,找到目標擬上市企業或者已經上市的企業,在客戶得到銀行授信的情況下,再給予他們並購貸款(這樣就不佔用授信額度,等於變相加額度)。投資銀行部在本質上是對公條線的產品中心,他們在承攬一端多依賴母行對公條線,在承銷一端多依賴本行金融同業部或資產管理部。當然,這不排除投資銀行部自我尋找市場上的項目,但是一般這樣的情況比較鮮見,因為投資銀行部的設立本身就是為了銀行混業經營的需要,是銀行為了給大客戶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結構融資服務,母行沒指望投資銀行部自己在外面弄多少利潤,首先要服務好對公條線的業務。不過,像民生銀行、平安銀行這些比較大的股份行投資銀行部相對比較成熟,激勵比較到位,業績壓力又大,而且母行資金成本太高(這才是最主要的),逼得他們不得不到處自己找項目,自己出去行銷,各種勾搭同業找錢。

而傳統券商的IBD部門投資銀行部的核心職能是IPO和新三板的保薦業務,這塊業務銀行投資業務是不涉及的。券商的IBD保薦業務打法是一級市場,承攬(吹牛逼喝大酒說大話)、盡調(神捕斷案你騙我我騙你)、治理輔導(縫縫補補裝處☆禁☆女)、準備財報(王婆賣瓜各種粉飾)、報發審會(跪求衙門找關係)、過會(終於拿到上崗證)、路演(尋找接盤俠騙錢)、發行(落袋為安立牌坊)。這塊業務和銀行金融同業業務完全不一樣,也沒什麼關係。如果提問者以為銀行的投資銀行部是傳統的IBD,那可真不一樣,這一點千萬搞清楚了。

傳統券商的IBD也有債券承攬、承做、承銷業務,並購業務、再融資、定增、固定收益投資。但是,券商IBD和銀行投資銀行部很大的區別是,券商IBD沒有背靠資金,雖然也有營業部不斷的推薦項目到總部,但是因為沒有資金消化債券,所以券商IBD的人真的比較辛苦。券商IBD偏向仲介職能,負責給項目方提供方案,做輔導,做產品,然後替專案方勾搭資方,然後撮合成交後賺取仲介費,無本買賣但是到處求人,賺的是專業技術和賣臉皮的錢。而銀行投資銀行部在項目來源上主要是分行的成交大客戶,銀行投行部在客戶面前還是屬於資方地位,況且在產品做成之後本行同業部可以消化掉一大部分,所以實際上就等於資方,在客戶面前地位比券商IBD要高。

券商IBD賺得比較多,主要靠業績獎金,待遇真的比較豐厚。銀行投行部的工資非常社會主義,可以比照分行客戶經理的價位。千萬別覺得帶有“投行”倆字,就真的是投行待遇了。

放在銀行體系內部來考慮,金融市場部的待遇一般是等同於或超過投資銀行部的,當然凡事無絕對,每家銀行體系內部風格不一樣,分工不一樣,待遇也就不一樣。

從工作性質上說,金融市場部是萬金油,可以在銀行圈子裡跳來跳去,也可以跳券商、基金的交易員和投資經理崗位,當然也可以往金租公司、保險公司投資部跳;

資產管理部總部的人可以往財富方向轉,到基金公司做募集、和非標投資經理,待遇比較好,當然壓力也比較大。

投資銀行部的人可以往券商債券發行部門,債券承銷部門轉,也可以往門檻不太高的並購業務部門轉,還可以下來做分行大客戶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