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今重開,多媒體展示讓歷史可觸摸

戴上3D眼鏡,眼前的紅木桌椅立刻變成虛擬三維立體畫面,體驗者一下置身于當年中共二大召開的房間;伸出手觸摸一下桌子上的茶杯,茶杯會送到口邊……6月30日,閉館整修了4個多月的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重開,

在一處重現中共二大會議當年場景的展示台前,七八個中學生排隊等待體驗,原來紀念館首次採用“AR增強現實技術”對中共二大召開這一珍貴時刻進行展示。

當天上午,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新館開館儀式在紀念館東門綠地舉行,不少市民一早專程從四面八方趕來參觀新館。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董雲虎出席了開館儀式並為新館揭牌。

為迎接中共二大召開95周年,進一步發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於今年2月開始閉館整修,改造提升基本陳列。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以“緊扣主題、依託史料、貫穿主線、多元敘事”作為新展策劃的指導思想,在原展廳佈局基礎上進行結構調整,

優化陳列,擴大規模,力求打造成“石庫門裡的紀念館”“紅色之源中心城區的地標”。

珍貴黨章版本首次展出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位於老成都北路7弄,由兩排老石庫門建築組成。建築最早建於1915年,名叫輔德里。1921年,李達租借輔德里625弄(今老成都北路7弄30號)為寓所。中共一大會議後,李達擔任中央局宣傳委員,負責党的宣傳、出版工作,在此秘密編輯、出版了多部革命書籍。

1922年,中國共產黨在輔德里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發表宣言、確定綱領、制定章程等,與黨的一大共同完成了黨的創建任務,點亮照耀中華民族前進之路的明燈。2002年,中共二大召開80周年,會址完成修復,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建成並開放;2009年,修繕改擴建後的新館免費對公眾開放。今年,為迎接中共二大召開95周年,進一步發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於2月開始閉館整修,
改造提升基本陳列。

提升改造後的亮點在於文物史料更豐富。中共二大是我黨創建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黨建章立制的偉大開端,新館陳列集中展示了二大召開的歷史背景和會議內容,為了進一步突出了二大的重要意義,

這次紀念館將近年來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轉化為展陳內容,特別是一批館方近年來新徵集到的報刊資料和珍貴黨章版本首次與觀眾見面。

在黨章展廳有一面“黨章集錦牆”,展示了近年來徵集到的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黨章,其中最珍貴的一本是中國共產黨首部黨章的影本。據介紹,這是我黨早期傑出的革命家張人亞的父親,在新中國成立後捐獻給上海文物部門的最早一版黨章的複製件。據透露,因早期中共文獻資料十分珍貴,原件交由中央檔案館保存。上海博物館的專家對這份黨章進行了複製,並交由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保存。這次,一大、二大會址紀念館發揮館建聯動作用,將這份珍貴的複製件陳列在了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在這上面,依然能清晰看到上海博物館當年的館藏印章。

展陳手段新穎有趣

60多歲的黨員唐老伯6月30日從楊浦趕來觀展,在黨章展廳內“黨章圖書館”前他看了半天。“黨章圖書館”陳列了從1922年到2012年發佈的所有黨章,這回首次引入了“透明顯示器”,只要在觸控式螢幕上滑動手指,一部部黨章電子版本會自動翻開。唐老伯說,之前二大會址紀念館來了好幾次,對這些黨章非常感興趣,但過去紀念館對黨章的展示多是史料或者實物的呈現,看得不真切、不過癮,現在這樣看非常方便。

展陳呈現手段新穎、有趣,則是不少觀眾參觀後的最大感受。各種當下先進的展覽技術都被應用,不但真實地還原歷史,更生動地為觀眾講述歷史。

如,一進門的序廳新增了“LED頂幕折屏”,螢幕從背景牆一直延伸到屋頂,通過視頻、圖文結合的方式對中共二大的整體情況和重大意義進行深度闡釋,把觀眾帶回到95年前的崢嶸歲月。

在第一展廳內有個名叫“三重身份的老房子”的展項,採用“裸眼3D”技術,展示了當年在輔德里發生的故事。原來,輔德里有三重特殊身份:一是李達的寓所,二是人民出版社社址,三是二大召開的會址,“故事”都是發生在不同房間內。在觀眾眼前,是一個製作精巧的二大會址老建築立面模型,三維影像“活躍”其上,以短片形式講述老建築的三重身份。而每當講述到其中一間房間的故事時,老建築模型內的這間房間就會自動“亮燈”,讓觀眾可以更直觀感知這幢老建築當年的風雲歲月。

記者還發現,陳列改造提升後,紀念館空間佈局更為合理。原來的展示內容分佈在一樓與二樓,由於樓梯比較狹窄,觀眾人數多時容易引發“擁堵”,這次改造提升將展廳集中在一樓,暢通了參觀線路、提升了參觀體驗,同時更有利於這處100多年石庫門老建築的保留保護。紀念館在二樓新增了多功能會議廳,在一樓增設了帶有座椅與綠化的觀眾休息區,更好地滿足了不同觀眾的參觀要求。

精緻的紀念品。

本文圖片:唐燁 攝 圖片編輯:邵競其中最珍貴的一本是中國共產黨首部黨章的影本。據介紹,這是我黨早期傑出的革命家張人亞的父親,在新中國成立後捐獻給上海文物部門的最早一版黨章的複製件。據透露,因早期中共文獻資料十分珍貴,原件交由中央檔案館保存。上海博物館的專家對這份黨章進行了複製,並交由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保存。這次,一大、二大會址紀念館發揮館建聯動作用,將這份珍貴的複製件陳列在了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在這上面,依然能清晰看到上海博物館當年的館藏印章。

展陳手段新穎有趣

60多歲的黨員唐老伯6月30日從楊浦趕來觀展,在黨章展廳內“黨章圖書館”前他看了半天。“黨章圖書館”陳列了從1922年到2012年發佈的所有黨章,這回首次引入了“透明顯示器”,只要在觸控式螢幕上滑動手指,一部部黨章電子版本會自動翻開。唐老伯說,之前二大會址紀念館來了好幾次,對這些黨章非常感興趣,但過去紀念館對黨章的展示多是史料或者實物的呈現,看得不真切、不過癮,現在這樣看非常方便。

展陳呈現手段新穎、有趣,則是不少觀眾參觀後的最大感受。各種當下先進的展覽技術都被應用,不但真實地還原歷史,更生動地為觀眾講述歷史。

如,一進門的序廳新增了“LED頂幕折屏”,螢幕從背景牆一直延伸到屋頂,通過視頻、圖文結合的方式對中共二大的整體情況和重大意義進行深度闡釋,把觀眾帶回到95年前的崢嶸歲月。

在第一展廳內有個名叫“三重身份的老房子”的展項,採用“裸眼3D”技術,展示了當年在輔德里發生的故事。原來,輔德里有三重特殊身份:一是李達的寓所,二是人民出版社社址,三是二大召開的會址,“故事”都是發生在不同房間內。在觀眾眼前,是一個製作精巧的二大會址老建築立面模型,三維影像“活躍”其上,以短片形式講述老建築的三重身份。而每當講述到其中一間房間的故事時,老建築模型內的這間房間就會自動“亮燈”,讓觀眾可以更直觀感知這幢老建築當年的風雲歲月。

記者還發現,陳列改造提升後,紀念館空間佈局更為合理。原來的展示內容分佈在一樓與二樓,由於樓梯比較狹窄,觀眾人數多時容易引發“擁堵”,這次改造提升將展廳集中在一樓,暢通了參觀線路、提升了參觀體驗,同時更有利於這處100多年石庫門老建築的保留保護。紀念館在二樓新增了多功能會議廳,在一樓增設了帶有座椅與綠化的觀眾休息區,更好地滿足了不同觀眾的參觀要求。

精緻的紀念品。

本文圖片:唐燁 攝 圖片編輯:邵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