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數學名師告訴你:你教孩子學數學的方法,很可能是錯的!

媽咪讀呀原創

小小費兩歲半開始認數字。不得不說簡直讓人頭疼,

明明告訴他這是1、這是2,一轉身再問,他會告訴你:這是5、6。

我的一位朋友在某國內著名培訓機構做數學教研總監,此前畢業於國內TOP2的數學系。帶著“難道我家孩子數學沒有天賦”的疑問去請教他。他首先問我:你教了多少遍?我一愣:大概……大概……前後20多遍吧!朋友劈頭蓋臉說:孩子和成年人不一樣,尤其那麼小的孩子,成年人一兩天記住的內容,孩子要花好幾天。沒有教過40遍以上,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數字沒天賦”的標籤好嗎?

好吧!我無可奈何地說,可是我教他認了很久數字,為什麼一轉身他就不記得了呢。

朋友問:你是怎麼教的。我說拿著卡片,告訴他,這是1、這是2!朋友打斷了我:人類最早認識數學,是在大自然中學習,是計數的需要。比如今天打了5頭羊,明天孵化出3只小雞。帶兒童最容易接觸數學的辦法,是帶他到大自然。

數一數,天上飛過幾隻鳥,

家門口有幾棵大樹,上樓梯數一數有幾步。“一定要在生活中學習啊!”朋友叮囑說。果真,經過這樣的一系列轉變,小小費似乎真的觸類旁通了。那麼,總結一些學數學的方法,供家有低齡小朋友入門學習做參考。

入門——2~3歲就可以開始

進階——生活處處是課堂

數學啟蒙可以從寶寶們的日常生活展開。比如吃葡萄,把3顆葡萄放在碗裡。吃的時候,讓寶寶先數一數。沒吃飽,再給3顆加深印象。等再大一點,可以變得複雜些。比如先給5顆葡萄,吃一會以後,讓小朋友數數還剩幾顆。建立對數字加減的聯繫。

為了加深孩子印象,可以幫助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圖畫與數位記錄。左邊是物品形象,右邊是數字。中間可以用圖形表示個數。(如下圖)

挑戰——隨便怎麼都會數

當小朋友已經可以熟練地數數以後,媽媽可以準備一些有難度的練習,比如直接給小朋友一個數字5,讓他說出前面的數位和後面的數位。

再增加難度時,可以讓孩子試著挑戰一些跳躍的數字,比如等差或等比數列。2、4、6、8……或者3、5、7、9;或者隔10個數來數,1, 10, 20….

學數學可以結合生活場景,比如家裡來了兩個客人。給孩子4顆糖,讓他平均分。如果孩子能做到每人兩顆,那就是說他對數字已經有認知了。

畫畫的時候,給孩子5只彩色鉛筆,偷偷藏起來一隻,看他會不會留心少了一隻。

不逼迫、不灌輸,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產生數學思維的萌芽。

大家還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嗎?歡迎留言哦!

大家還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嗎?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