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中國功夫]少林棍

編者按:“南拳和北腿,少林武當功。太極八卦連環掌,中華有神功。”武術,是中國“國術”,既講究形體規範,又求精神傳意;既追求動靜結合,也追求內外兼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印記。

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中國功夫繁衍流變,派系林立,拳種紛顯。

在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裡,中國功夫混雜著民族情緒和電影特技,許多武俠人物被一步步推向“神壇”。實際上,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傳統武術逐漸失去了其實戰意義,很多流派和技法面臨失傳。一代宗師現在哪裡?中國功夫路在何方?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今天起推出特別策劃《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中國功夫》,

探尋傳統武術的門道、精神、傳承和發展。

央廣網登封7月3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982年,動作影片《少林寺》公映,在一毛錢票價的時代創造了億元票房奇跡。《少林寺》掀起世界武術熱,成了功夫片難以逾越的經典。

千年古刹,嵩山少林,早已因少林功夫馳名中外。

武術技藝和套路之外,佛教信仰、禪宗智慧都是少林功夫的題中之義。拳法為基礎,兵器是延伸,少林棍是少林武僧使用最多、最常規的武器之一,被奉為“百兵之祖”。

22歲的延洛法師,老家在河南周口農村。從小浸潤武俠情結的他,9歲開始在少林武校習武,七年前依靠童子功和二指禪絕技,來到夢想中的“武術大學”少林寺。

延洛法師說他比較喜歡少林棍,

“少林棍是每個少林人練少林功夫必須接觸的兵器,棍法能彰顯出少林和尚的慈悲之心。唐朝時,十三棍僧救唐王,他是棍僧,拿著棍,只需要把敵方給制服,而不是殺害他。”

源於生活,隨處可尋,長短皆可,變槍變刀,少林寺武僧團總教頭延莊法師解釋,這就是少林棍的奧妙,“隨時隨地,只要有,拿起來就能用,學了棍能衍變成任何兵器。它很多招式都是源于日常生活,平時用的燒火棍,

拿著就能用。如果戰爭來了,自衛、防身都可以。它取於生活,用於生活。”

延莊法師介紹說,現在的棍法大概有30多套,其實一百套和一套是一樣的,它是不同的組合變化而已。就像學漢字一樣,能掌握多少漢字是算不清的。

南北朝時期開始,少林寺經歷過三次浩劫。最近的一次,1928年軍閥混戰,火燒少林寺。最衰敗的時候,整個寺院只剩下10個老僧人。少林功夫講究言傳身教,除此之外,

功夫的傳承還需要文字記載。千年流變,浩劫洗禮,即便少林寺和民間人士搶救回了不少經書、拳譜,但終歸是少了。

延莊法師表示,其實消失就消失了,沒有必要追究它。任何東西它有生有滅,有滅還有生,它是循回的過程,沒有必要去糾結它失傳和再生的問題。

少林寺把時間和汗水的見證,定義為功夫。在少室山上種藥、種莊稼,這些都在功夫行列,而武術就是搏殺二字。

延莊法師說,“任何武術,現在所總結的都是技術成份,就是前人用生命和鮮血凝聚出的一種文化形式,是搏殺技能。現在大家所探討的是能用和不能用,技術都是小道。練習少林功夫,感悟的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勇猛向前的精神。”

如今,少林棍的精妙,多展示於表演的場合。延岐法師說,具備實戰性的一些老拳法因為沒有觀賞性,練習的人也越來越少,“這些拳法非常不好看,它每個動作有點收,因為收的時候是等待爆發,但是現在表演是讓其他人看明白動作,需要一種舞臺效果。慢慢就偏表演性質了。”

推廣少林功夫,這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20多年來一直在做的事。少林武僧團六七十人,主要任務就是交流表演,已先後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過功夫表演。不論是在外演出還是宣傳推廣,少林功夫更多體現的是藝術表演成分,因為“顧客就是上帝”。少林寺也因此被質疑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延莊法師表示,“在我們這保護源頭就行了,出去怎麼發展需要根據情況。我們要變的,不變是不行的。像演出、電視劇、舞臺劇找我們,顧客讓編十分鐘的武打節目,我們只能編。其實表演的套路都是假想,不是真的,只是傳承的是一種積極形式而已。”

外出交流表演、影視劇拍攝、開辦少林文化中心……少林寺似乎越走越遠了。僅在美國,少林文化中心就有30多個,未來即將在非洲“開花結果”。而在國內,少林功夫的外部發展則更加複雜。粗略統計,僅登封這座所謂的武術之城,大大小小幾十家武術學校,都打著少林功夫的名頭。

淩晨5點,晨曦微露,大雄寶殿內《楞嚴咒》準時喚醒了嵩山少林寺。伴隨著擊鼓聲,僧人們開始繞佛念經。

延莊法師表示,“我們做好我們的事情,我們是源頭。保護、傳承是我們的使命,不把千年的香火在我們手裡斷了。任何事情法無定法,隨緣生法。我們就是一代一代言傳身教。一千年了,我們就靠這個。”

“任何武術,現在所總結的都是技術成份,就是前人用生命和鮮血凝聚出的一種文化形式,是搏殺技能。現在大家所探討的是能用和不能用,技術都是小道。練習少林功夫,感悟的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勇猛向前的精神。”

如今,少林棍的精妙,多展示於表演的場合。延岐法師說,具備實戰性的一些老拳法因為沒有觀賞性,練習的人也越來越少,“這些拳法非常不好看,它每個動作有點收,因為收的時候是等待爆發,但是現在表演是讓其他人看明白動作,需要一種舞臺效果。慢慢就偏表演性質了。”

推廣少林功夫,這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20多年來一直在做的事。少林武僧團六七十人,主要任務就是交流表演,已先後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過功夫表演。不論是在外演出還是宣傳推廣,少林功夫更多體現的是藝術表演成分,因為“顧客就是上帝”。少林寺也因此被質疑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延莊法師表示,“在我們這保護源頭就行了,出去怎麼發展需要根據情況。我們要變的,不變是不行的。像演出、電視劇、舞臺劇找我們,顧客讓編十分鐘的武打節目,我們只能編。其實表演的套路都是假想,不是真的,只是傳承的是一種積極形式而已。”

外出交流表演、影視劇拍攝、開辦少林文化中心……少林寺似乎越走越遠了。僅在美國,少林文化中心就有30多個,未來即將在非洲“開花結果”。而在國內,少林功夫的外部發展則更加複雜。粗略統計,僅登封這座所謂的武術之城,大大小小幾十家武術學校,都打著少林功夫的名頭。

淩晨5點,晨曦微露,大雄寶殿內《楞嚴咒》準時喚醒了嵩山少林寺。伴隨著擊鼓聲,僧人們開始繞佛念經。

延莊法師表示,“我們做好我們的事情,我們是源頭。保護、傳承是我們的使命,不把千年的香火在我們手裡斷了。任何事情法無定法,隨緣生法。我們就是一代一代言傳身教。一千年了,我們就靠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