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哈爾濱紅色往事——麵包街上的秘密接待站

一塊黑色大理石的牌子,鑲嵌在哈爾濱市道裡區紅專街20號樓的牆面上。大理石牌子上鐫刻著革命舊址:中共六大代表秘密接待站。

紅專街原名麵包街,與歐亞風情的中央大街相毗鄰。

提到中央大街,就不能不讓人想起滿街彌漫的麵包香味兒。但是哈爾濱最早出現的生產麵包的工廠卻不在中央大街,而在麵包街上。麵包街形成於1903年,當年俄國人在這條街上開設了哈爾濱市較早的一家麵包廠,香飄四溢的麵包香傳遍整條街道。因麵包廠的出現,麵包從此走進哈爾濱這座城市。當年這裡因麵包廠的存在,而取名麵包街。這條街在當時很有名氣,
一些人會特意來此購買麵包。而隨著歷史的進程,1959年,麵包街改名為紅專街。當年的革命舊址,是一座臨街的平房。看上去,這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房,卻有著不平凡的經歷。就是這座極為普通的平房,先後接待了中共六大的代表四十多位,占代表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十多。其中,有党的重要領導人瞿秋白、周恩來、張國燾、羅章龍、李立三、蔡和森、夏曦等,哈爾濱的地下黨組織為代表們購買車票,
並千方百計辦理出國護照等手續,護送他們安全出境,到達蘇聯莫斯科。可想而知,在當時白色恐怖的形勢下,哈爾濱的地下黨組織為接待和護送党的代表,做了大量的艱難細緻的工作,為中共六大成功召開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時,黨中央為何決定在蘇聯莫斯科召開“六大”呢?

中共六大是我黨歷史上唯一一次不在國內舉行的代表大會。1928年,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黨中央無法在國內找到安全會址。因為就在中共六大召開的前一年——1927年,大革命失敗,在上海,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搜捕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在武漢,汪精衛發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查封了工會、農會和其他革命團體,

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實行了大規模逮捕、屠殺行動;在長沙,許克祥于同年5月21日發動叛亂;在江西,朱培德將共產黨人“遣送出境”,湘鄂贛地區的土豪劣紳趁機反攻倒算……那個時候,中國上空烏雲密佈,白色恐怖籠罩大地,國民黨反動派奉行“寧可枉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屍橫遍地,血流成河。自此,第一次國共合作宣告破裂,中國共產黨開始走上了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道路。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的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九月初,毛澤東領導了湖南秋收起義,中國革命進入了創建紅軍、進行土地革命戰爭的新時期。此時,對中國社會的性質以及革命的性質、物件、動力、前途等關係到革命成敗的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迫切需要召開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來解決。由於國內當時正處於極為嚴重的白色恐怖中,中共很難找到一處安全的開會地點。另外,1928年春夏間,將相繼在蘇聯莫斯科召開赤色職工第四次大會、共產國際第六次大會和少共國際第五次大會,考慮屆時中國共產黨要派代表出席這幾個大會,而且中共中央也迫切需要得到共產國際的及時指導,所以決定黨的“六大”在蘇聯莫斯科召開。

國內有三條路線通往莫斯科,從大連出發最安全。當年“六大”代表曾經分三路前往莫斯科。一路是從天津出發,經瀋陽到哈爾濱,再從滿洲里、綏芬河出境;一路是從上海乘船直奔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再到莫斯科;還有一路,就是從大連出發乘火車到哈爾濱,再分別從滿洲里、綏芬河出境。在參加“六大”的代表中,至少有四十多人是從大連出發的。

1928年,中共六大召開之前,東北地區仍是北洋軍閥的天下,因此國民黨在這個地區的影響力相對弱一些。這個時候的大連,儘管處在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之下,但仍是一個自由港。自由港意味著資金進出自由,貨物進出自由,當然人員進出也相對自由。此外,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在大連限制國民黨在此地的活動。包括周恩來在內的“六大”代表選擇從大連出發,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1928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各省出席中共六大的代表們冒著生命危險到達上海。代表們被編成若干小組,走上海—大連—哈爾濱—滿洲里路線的代表,乘船從上海到大連。

那麼,當時是誰在哈爾濱負責領導和組織接待中共六大的代表的工作呢?

在中央大街馬迭爾旅館附近,有一家舊衣服商店,其老闆李紀淵時任哈爾濱縣委書記,店員小白是共青團哈爾濱縣委的負責人之一。李紀淵當年22歲,是遼寧省新民縣人,1925年,在北京讀書時,加入共青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李紀淵被組織派到東北,任大連共青團地委書記,1928年任哈爾濱縣委書記、市委書記。

1928年4月初,中共六大的代表陸續到達哈爾濱,按照預定的地點和接頭暗號,來到這家舊衣服商店。店員小白是一個反應機敏,漢語說得流利的朝鮮族人。他看到有外地打扮的人進店,便主動熱情地上前打招呼,並將他們讓到試衣間。這時,老闆李紀淵就會跟進試衣間,用接頭暗號聯絡。如果顧客掏出一盒火柴,抽出幾根一齊折斷,便認定是自己的同志。隨即,由小白引領到附近的麵包街上的一座平房隱蔽起來。

麵包街上平房的主人是阮節庵和沈允慈夫婦。阮節庵時任共青團哈爾濱縣委委員,當時在哈爾濱廣播電臺工作。妻子沈允慈在電話局做打字員。因為他倆都有工作,便於掩護,所以組織認為把接待站設在他們家比較安全。

為確保接待工作不出紕漏,黨中央還特意把瞿秋白的愛人楊之華派到哈爾濱秘密接待站,協助哈爾濱縣委完成接待任務。楊之華是浙江省蕭山人,當時在中共中央婦女委員會工作。她是南方人,前來的“六大”代表們多數也是南方人。況且有的代表她又熟悉,所以由她協助接待,是比較合適的。

楊之華生前在撰寫的《在哈爾濱護送六大代表的回憶》中寫道:“我們到達大連,也受到了盤查,敵人扣押了我們一天,反復地追問我們的來歷,當時我們很緊張,唯恐敵人知道我們的真實情況。最後敵人問我是不是販賣人口的(因為當時我帶著7歲的女兒),我才放了心。我說:‘她是我的女兒,你們不信可以驗血型。’敵人就放了我們。這一天我們都沒有吃到飯。我們上了火車,列車上也戒備森嚴,奉系軍閥的士兵走來走去。我們怕說話出問題(四個人的口音不同,又都是南方人),所以也不敢在車上買東西吃,把我的女兒餓得哇哇直哭。一直等火車到了長春,天黑下來了,我們才在車站買了幾盒‘旅行飯’吃。到了哈爾濱,我帶著孩子住在道裡區中央大街附近的一處平房。當時哈爾濱有一位交通聯絡員是一個漢語講得很流利的同志,叫小白。還有別的同志。每個代表抵哈後,都由小白或是別的同志通知我,因為我帶著孩子便於掩護……”

楊之華的女兒雖然小,但是聰明伶俐,十分懂事。前來住宿的代表接上關係後,李紀淵便通知楊之華或阮節庵、沈允慈夫婦安排食宿。單個來的男同志,通常由楊之華帶著女兒一塊兒住。為防範敵特搜查盤問,對外說是夫妻。楊志華怕女兒說漏,便教她,如有人問那個男的是誰,就說是“爸爸”。她的小女兒很乖巧,口口聲聲稱一起住的男代表為“爸爸”。當完成接待任務後,小女兒奇怪地問楊之華:“媽媽,我怎麼有這麼多的爸爸呀?”問得楊之華只能笑而不答。

後來,楊之華在回憶文章中寫道:“每個代表抵哈後,都是由李紀淵或小白通知我,然後我到公園或事先約好的地點和代表接頭,對外就說我和來人是夫妻。為了避免別人的懷疑,我和每個代表住的地點並不總是一個地方。哈爾濱地下黨組織安排我們有時在道裡區,有時在道外區,有時也住旅館,但大部分是住在同志家,就是中央大街拐角的那個平房。我和女兒睡在地板上,代表睡在裡邊床上。”如果前來的是女代表,接待站就會安排男同志與其在一起住,對外以“夫妻”相稱。

時間老人總是願意跟有情人開玩笑,讓瞿秋白、楊之華夫婦陰差陽錯,擦肩而過。就在楊之華母女到達哈爾濱的前幾天,瞿秋白先到了哈爾濱,並且也住在秘密接待站這間平房裡。

李紀淵在上海大學讀書時,瞿秋白是教務長,加之聽過他講課,因此對這位師長格外敬重。李紀淵陪他吃完便飯到中央大街散步,瞭解地方民情。回到阮節庵家中,瞿秋白一再叮囑李紀淵和阮節庵要千方百計、盡全力做好接待“六大”代表的工作,確保他們安全出境,赴蘇開會。瞿秋白在接待站的平房裡住了一宿,第二天就踏上前往蘇聯莫斯科的旅途。其實,瞿秋白知道楊之華母女即將來哈爾濱,在那個為了革命聚少離多的年代,他多想和妻子女兒相聚啊。可是肩負重任的瞿秋白深知此時不是兒女情長的時候,他必須儘快前往蘇聯莫斯科,提前聯繫共產國際,做好“六大”的籌備工作。

後來,楊之華躺在瞿秋白睡過的床上輕輕地撫摸著被褥,猶如感到丈夫的體溫;她望著丈夫曾經伏案的桌椅,仿佛看見他孜孜不倦的身影……瞿秋白就這樣匆匆地離開了這間平房,離開了哈爾濱。是的,令人肅然起敬的往往不是一個人的能力和學問,而是他的品格與道德。瞿秋白走了,也帶走了楊之華長長的思念。

從大連乘車北上的周恩來和鄧穎超在長春下車後,轉道吉林,又從吉林乘火車到哈爾濱。由於在大連遇到敵特盤查,他倆已經把接頭的證件銷毀,致使周恩來與鄧穎超無法與哈爾濱接待站取得聯繫。所以,他們只好等下一批的代表們。鄧穎超接連幾天到哈爾濱火車站等候熟悉的代表,終於等到了李立三同志。經李立三同志聯繫,周恩來與鄧穎超同楊之華接上關係。隨後,經秘密接待站安排護送,周恩來、鄧穎超順利到達滿洲里,並從滿洲里過境,前往莫斯科。

中共六大於1928年6月18日召開,共142名代表參加,歷時一個多月。會議認真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和教訓,統一了全黨的思想,使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堅定了信心,恢復了元氣。據統計,1928年召開“六大”時,全國有黨員9萬多人。1929年6月,六屆二中全會後,黨員有12萬多人。1930年12月,全國共有黨員15萬多人。由此不難看出,黨的“六大”之後,革命形勢迅速好轉。

歲月是註定要走過的日子。如今,麵包街已更名為紅專街,秘密接待站的平房,已被拆遷蓋起了高樓。然而,當年那些有驚無險的往事,卻在人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落地生根。經過近九十年血與火的洗禮,那些革命者捨生忘死、默默無聞、不顧個人安危的形像,並沒有隨著歲月的變遷而日漸模糊,反而越來越清晰了。李紀淵同志在1932年的一次戰鬥中,英勇犧牲。曾經在隱蔽戰線默默接待“六大”代表的同志們也分散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是的,在那塊黑色大理石上鐫刻的革命舊址的背後,是讓人們刻骨銘心的、最真實的紀錄。今天的人們,原以為當年為革命野火燃燒的一腔熱血,經過近一個世紀的風雨侵蝕,或許減少了溫度。驀然,看到這塊黑色大理石,頓時感覺到那種革命熱情的溫度仍在,當年革命者的激情還在傳承,當年革命者的熱血還在流淌。

中共很難找到一處安全的開會地點。另外,1928年春夏間,將相繼在蘇聯莫斯科召開赤色職工第四次大會、共產國際第六次大會和少共國際第五次大會,考慮屆時中國共產黨要派代表出席這幾個大會,而且中共中央也迫切需要得到共產國際的及時指導,所以決定黨的“六大”在蘇聯莫斯科召開。

國內有三條路線通往莫斯科,從大連出發最安全。當年“六大”代表曾經分三路前往莫斯科。一路是從天津出發,經瀋陽到哈爾濱,再從滿洲里、綏芬河出境;一路是從上海乘船直奔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再到莫斯科;還有一路,就是從大連出發乘火車到哈爾濱,再分別從滿洲里、綏芬河出境。在參加“六大”的代表中,至少有四十多人是從大連出發的。

1928年,中共六大召開之前,東北地區仍是北洋軍閥的天下,因此國民黨在這個地區的影響力相對弱一些。這個時候的大連,儘管處在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之下,但仍是一個自由港。自由港意味著資金進出自由,貨物進出自由,當然人員進出也相對自由。此外,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在大連限制國民黨在此地的活動。包括周恩來在內的“六大”代表選擇從大連出發,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1928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各省出席中共六大的代表們冒著生命危險到達上海。代表們被編成若干小組,走上海—大連—哈爾濱—滿洲里路線的代表,乘船從上海到大連。

那麼,當時是誰在哈爾濱負責領導和組織接待中共六大的代表的工作呢?

在中央大街馬迭爾旅館附近,有一家舊衣服商店,其老闆李紀淵時任哈爾濱縣委書記,店員小白是共青團哈爾濱縣委的負責人之一。李紀淵當年22歲,是遼寧省新民縣人,1925年,在北京讀書時,加入共青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李紀淵被組織派到東北,任大連共青團地委書記,1928年任哈爾濱縣委書記、市委書記。

1928年4月初,中共六大的代表陸續到達哈爾濱,按照預定的地點和接頭暗號,來到這家舊衣服商店。店員小白是一個反應機敏,漢語說得流利的朝鮮族人。他看到有外地打扮的人進店,便主動熱情地上前打招呼,並將他們讓到試衣間。這時,老闆李紀淵就會跟進試衣間,用接頭暗號聯絡。如果顧客掏出一盒火柴,抽出幾根一齊折斷,便認定是自己的同志。隨即,由小白引領到附近的麵包街上的一座平房隱蔽起來。

麵包街上平房的主人是阮節庵和沈允慈夫婦。阮節庵時任共青團哈爾濱縣委委員,當時在哈爾濱廣播電臺工作。妻子沈允慈在電話局做打字員。因為他倆都有工作,便於掩護,所以組織認為把接待站設在他們家比較安全。

為確保接待工作不出紕漏,黨中央還特意把瞿秋白的愛人楊之華派到哈爾濱秘密接待站,協助哈爾濱縣委完成接待任務。楊之華是浙江省蕭山人,當時在中共中央婦女委員會工作。她是南方人,前來的“六大”代表們多數也是南方人。況且有的代表她又熟悉,所以由她協助接待,是比較合適的。

楊之華生前在撰寫的《在哈爾濱護送六大代表的回憶》中寫道:“我們到達大連,也受到了盤查,敵人扣押了我們一天,反復地追問我們的來歷,當時我們很緊張,唯恐敵人知道我們的真實情況。最後敵人問我是不是販賣人口的(因為當時我帶著7歲的女兒),我才放了心。我說:‘她是我的女兒,你們不信可以驗血型。’敵人就放了我們。這一天我們都沒有吃到飯。我們上了火車,列車上也戒備森嚴,奉系軍閥的士兵走來走去。我們怕說話出問題(四個人的口音不同,又都是南方人),所以也不敢在車上買東西吃,把我的女兒餓得哇哇直哭。一直等火車到了長春,天黑下來了,我們才在車站買了幾盒‘旅行飯’吃。到了哈爾濱,我帶著孩子住在道裡區中央大街附近的一處平房。當時哈爾濱有一位交通聯絡員是一個漢語講得很流利的同志,叫小白。還有別的同志。每個代表抵哈後,都由小白或是別的同志通知我,因為我帶著孩子便於掩護……”

楊之華的女兒雖然小,但是聰明伶俐,十分懂事。前來住宿的代表接上關係後,李紀淵便通知楊之華或阮節庵、沈允慈夫婦安排食宿。單個來的男同志,通常由楊之華帶著女兒一塊兒住。為防範敵特搜查盤問,對外說是夫妻。楊志華怕女兒說漏,便教她,如有人問那個男的是誰,就說是“爸爸”。她的小女兒很乖巧,口口聲聲稱一起住的男代表為“爸爸”。當完成接待任務後,小女兒奇怪地問楊之華:“媽媽,我怎麼有這麼多的爸爸呀?”問得楊之華只能笑而不答。

後來,楊之華在回憶文章中寫道:“每個代表抵哈後,都是由李紀淵或小白通知我,然後我到公園或事先約好的地點和代表接頭,對外就說我和來人是夫妻。為了避免別人的懷疑,我和每個代表住的地點並不總是一個地方。哈爾濱地下黨組織安排我們有時在道裡區,有時在道外區,有時也住旅館,但大部分是住在同志家,就是中央大街拐角的那個平房。我和女兒睡在地板上,代表睡在裡邊床上。”如果前來的是女代表,接待站就會安排男同志與其在一起住,對外以“夫妻”相稱。

時間老人總是願意跟有情人開玩笑,讓瞿秋白、楊之華夫婦陰差陽錯,擦肩而過。就在楊之華母女到達哈爾濱的前幾天,瞿秋白先到了哈爾濱,並且也住在秘密接待站這間平房裡。

李紀淵在上海大學讀書時,瞿秋白是教務長,加之聽過他講課,因此對這位師長格外敬重。李紀淵陪他吃完便飯到中央大街散步,瞭解地方民情。回到阮節庵家中,瞿秋白一再叮囑李紀淵和阮節庵要千方百計、盡全力做好接待“六大”代表的工作,確保他們安全出境,赴蘇開會。瞿秋白在接待站的平房裡住了一宿,第二天就踏上前往蘇聯莫斯科的旅途。其實,瞿秋白知道楊之華母女即將來哈爾濱,在那個為了革命聚少離多的年代,他多想和妻子女兒相聚啊。可是肩負重任的瞿秋白深知此時不是兒女情長的時候,他必須儘快前往蘇聯莫斯科,提前聯繫共產國際,做好“六大”的籌備工作。

後來,楊之華躺在瞿秋白睡過的床上輕輕地撫摸著被褥,猶如感到丈夫的體溫;她望著丈夫曾經伏案的桌椅,仿佛看見他孜孜不倦的身影……瞿秋白就這樣匆匆地離開了這間平房,離開了哈爾濱。是的,令人肅然起敬的往往不是一個人的能力和學問,而是他的品格與道德。瞿秋白走了,也帶走了楊之華長長的思念。

從大連乘車北上的周恩來和鄧穎超在長春下車後,轉道吉林,又從吉林乘火車到哈爾濱。由於在大連遇到敵特盤查,他倆已經把接頭的證件銷毀,致使周恩來與鄧穎超無法與哈爾濱接待站取得聯繫。所以,他們只好等下一批的代表們。鄧穎超接連幾天到哈爾濱火車站等候熟悉的代表,終於等到了李立三同志。經李立三同志聯繫,周恩來與鄧穎超同楊之華接上關係。隨後,經秘密接待站安排護送,周恩來、鄧穎超順利到達滿洲里,並從滿洲里過境,前往莫斯科。

中共六大於1928年6月18日召開,共142名代表參加,歷時一個多月。會議認真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和教訓,統一了全黨的思想,使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堅定了信心,恢復了元氣。據統計,1928年召開“六大”時,全國有黨員9萬多人。1929年6月,六屆二中全會後,黨員有12萬多人。1930年12月,全國共有黨員15萬多人。由此不難看出,黨的“六大”之後,革命形勢迅速好轉。

歲月是註定要走過的日子。如今,麵包街已更名為紅專街,秘密接待站的平房,已被拆遷蓋起了高樓。然而,當年那些有驚無險的往事,卻在人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落地生根。經過近九十年血與火的洗禮,那些革命者捨生忘死、默默無聞、不顧個人安危的形像,並沒有隨著歲月的變遷而日漸模糊,反而越來越清晰了。李紀淵同志在1932年的一次戰鬥中,英勇犧牲。曾經在隱蔽戰線默默接待“六大”代表的同志們也分散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是的,在那塊黑色大理石上鐫刻的革命舊址的背後,是讓人們刻骨銘心的、最真實的紀錄。今天的人們,原以為當年為革命野火燃燒的一腔熱血,經過近一個世紀的風雨侵蝕,或許減少了溫度。驀然,看到這塊黑色大理石,頓時感覺到那種革命熱情的溫度仍在,當年革命者的激情還在傳承,當年革命者的熱血還在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