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舍己從人”這個成語出自濮陽,你知道嗎?

舍己從人

此成語有兩個解讀:一個是捨棄個人利益,順從別人;二是放棄個人意見,順從公論。這兩種解讀都來自帝舜。

據《史記•五帝本紀》等記載,舜年輕時在曆山(今濮陽縣胡狀鄉崗上)開荒種田,在下年再耕地時發現相鄰人家將自己的田侵佔一壟或幾壟後,不但不去爭,還將這些田同自己的田一樣照看,只是收割時讓鄰人去收,鄰人不收自己收過後還給鄰人。這樣一來二往,大家都被舜這種行為感化,所以,“舜耕曆山,曆山之人皆讓畔”。

舜被堯選為繼承人主理國政後,大張四門,立誹謗本,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任用“八愷”“八元”“十二牧”,擺平了各諸侯勢力;朝政選賢任能,任用二十二賢,讓其各當一面,各負其責,“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所以,《孟子•公孫醜上》記載:“孟子曰: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