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說新詞丨首日交易活躍成交70億元的“債券通”是什麼

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7月2日正式獲批上線,

7月3日“北向通”上線試運行。資料顯示,“債券通”首日交易活躍,共有19家報價機構、70家境外機構達成142筆、70.48億元交易,交易以買入為主,共買入128筆、49.04億元,交易債券品種涵蓋國債、政策性金融債、政府支持機構債券、同業存單、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和企業債等各類債券。此外,多單“債券通”金融和“債券通”信用債同日發行或計畫發行。“債券通”開啟擴大了中國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同時,
對我國資本項目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有著重要意義。為了進一步推進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央行放開境外信用評級機構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業務,並且正在研究境外評級機構在中國債券市場執業的具體方式。香港金管局表示,將與各方密切聯繫繼續優化“債券通”,目前,“債券通”只有“北向通”運行。

為什麼要開通“債券通”?

早在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提出,準備今年在內地和香港試行債券通。債券通將為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提供更多途徑和便利,同時也將進一步帶動內地債券市場的開放和國際化。這是繼2014年滬港通、2016年深港通後,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再度加碼。

香港大公報刊文稱,

“債券通”的推出,表明中央支持香港與內地合作、支持香港發展經濟及改善民生的力度只會加大不會減弱,並將從如下兩個層面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第一是補香港“股強債弱”短板,促債市長遠發展

香港債市規模不大亦不算活躍,落後于區內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債券通”管道遠比滬港通、深港通複雜,債券通開通將促進香港金融基建上新臺階。“債券通”債券通雙向開通之後將為香港債市引入大量增量資金,

更多參與主體將到香港發債和交易活動,這將有助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長遠穩健發展。

第二是鞏固香港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注入新動力

中行在今年5月表示,相對於目前境外機構主要以代理模式進入銀行間債市,“債券通”作為直通式交易將是更為有效的互補,預計將成為基金和資管等產品類機構更青睞的投資管道。

股票通和債券通都是率先在香港實施,一方面是因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具備良好的金融基建;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國家對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支持,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中心的支持。

據知情人透露,中行去年拓寬了可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類型和交易工具範圍,取消了投資額度限制,簡化了投資管理程式。

中行表示,初期先開通“北向通”,且不設投資額度限制,正式啟動時間將另行公告;未來適時擴展至“南向通”。

為何“ 北 向通”先試行?

“北向通”,是指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在交易、託管、結算等方面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投資於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南向通”則相反。

通過“債券通”“向北通”,以香港為紐帶,實現內地債券市場與全球金融市場對接。

經濟日報分析指出,先開“北向通”有三大原因:

一、滿足現階段國際投資者投資內地債券市場的需求

近年來,人民幣債券資產的吸引力不斷上升。彭博、花旗等國際債券指數提供商先後宣佈將把中國債券市場納入其旗下債券指數,表明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投資內地債券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強。

二、先開“北向通”也符合分步實施、穩妥推進的原則

“債券通”涉及內地與香港兩地交易、結算等多家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在技術和實施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複雜性和挑戰,有必要分步實施。

三、“先北後南”有利於增加跨境資本流入、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和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利於防止跨境資金大進大出。

與投資者有多大關係?

“債券通”有利於推動境內外債券市場融合發展,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債券通”為境外人民幣回流境內又增添了新管道,對於增加境外離岸市場上的人民幣需求,促進人民幣離岸市場上的交易和融資等業務,啟動境外離岸人民幣市場將發揮積極作用。

“債券通”將促成債市更加規範化

隨著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境外投資者參與範圍逐步擴大,國內債券市場將加快融入全球金融市場,進而通過開放倒逼債券市場加快改革創新,健全相關體制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提升評級承銷等配套服務水準。

長期來講,也會拓寬投資者的投資管道

“債券通”開通以後,債市參與者更廣、資金更多,市場更活躍。“南向通”開通後,國內投資者也可以購買國外的債券產品,豐富投資組合。

中行表示,初期先開通“北向通”,且不設投資額度限制,正式啟動時間將另行公告;未來適時擴展至“南向通”。

為何“ 北 向通”先試行?

“北向通”,是指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在交易、託管、結算等方面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投資於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南向通”則相反。

通過“債券通”“向北通”,以香港為紐帶,實現內地債券市場與全球金融市場對接。

經濟日報分析指出,先開“北向通”有三大原因:

一、滿足現階段國際投資者投資內地債券市場的需求

近年來,人民幣債券資產的吸引力不斷上升。彭博、花旗等國際債券指數提供商先後宣佈將把中國債券市場納入其旗下債券指數,表明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投資內地債券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強。

二、先開“北向通”也符合分步實施、穩妥推進的原則

“債券通”涉及內地與香港兩地交易、結算等多家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在技術和實施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複雜性和挑戰,有必要分步實施。

三、“先北後南”有利於增加跨境資本流入、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和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利於防止跨境資金大進大出。

與投資者有多大關係?

“債券通”有利於推動境內外債券市場融合發展,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債券通”為境外人民幣回流境內又增添了新管道,對於增加境外離岸市場上的人民幣需求,促進人民幣離岸市場上的交易和融資等業務,啟動境外離岸人民幣市場將發揮積極作用。

“債券通”將促成債市更加規範化

隨著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境外投資者參與範圍逐步擴大,國內債券市場將加快融入全球金融市場,進而通過開放倒逼債券市場加快改革創新,健全相關體制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提升評級承銷等配套服務水準。

長期來講,也會拓寬投資者的投資管道

“債券通”開通以後,債市參與者更廣、資金更多,市場更活躍。“南向通”開通後,國內投資者也可以購買國外的債券產品,豐富投資組合。